39健康

熬夜易怒最伤肝!名医指点爱肝护肝走好这四步

吴佳仪 肿瘤科 住院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2018年“全国爱肝日”的主题是“爱肝护肝,珍惜生命”。病毒性肝炎是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7年全球肝炎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约有3.5亿人有乙肝病毒感染,7100万人有丙肝病毒感染。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发布的数据也表明,我国是肝炎“大国”,感染乙肝人口约达1亿,同时,丙肝感染者也呈明显上升态势,数量已达4000万。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表示,每100名5岁以下儿童中,就有1人为肝炎病毒携带者。对此,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科主任郑大勇教授表示:肝脏的健康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爱护肝脏应从了解、预防开始。

  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科兼肝胆胰肿瘤内科主任 郑大勇

  你要注意了!熬夜易怒伤肝最严重

  肝炎是一种相对隐匿的疾病。郑大勇教授介绍:肝脏的耐受力较强,多数患者发病初期几乎没有症状,偶有乏力、食欲不振的患者,往往也不会引起足够重视,除非出现黄疸等明显症状、生活受到影响时才会引起就医,而此时病情可能已经比较严重。此外,许多患者对肝炎存在误解,不少人未能坚持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结果造成严重后果。

  目前,全球约80%的肝癌是由乙型肝炎导致的,若不加以适当治疗和监测,每4个慢性乙肝患者中就有1人死于肝癌或肝病。而面对如此可怕的数据,仍有九成人存在伤肝行为。调查发现,最常见的是“常常悲观或抑郁,或经常发怒”;而“过度劳累或经常熬夜”是第二大行为。肝炎除症状隐匿外,还与民众对护肝知识不了解、经常不经意间伤肝有关。对此,郑大勇做以下介绍:

  首先,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工作紧张,人们容易悲观、愤怒、焦虑、抑郁,这些负面情绪会伤肝,导致肝功能失调。中医认为,抑郁的人常肝气郁结,易怒者则会肝气横逆、肝阳上亢,这两类不良情绪都会伤肝。国外研究发现,易怒的人患肝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8倍。

  其次,晚上11点以后是肝脏排毒、自我修复的关键时期,过度熬夜会让肝脏疲惫不堪,而平时过度劳累会降低免疫力,两者相加对肝脏的损害很大。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不会直接引起肝细胞损害,只是在肝细胞内吸收营养,同时复制、繁殖。复制病毒的“零部件”,如表面抗原等释放在肝细胞膜上,会引起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损伤、坏死。

  最后,饮食不节制和过度饮酒对肝脏的损害很大。人体90%以上的解毒工作都由肝脏负责,长期过量饮酒会让肝脏不堪重负,久而久之形成酒精肝,甚至演变成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研究表明,35%的肝硬化死亡患者和25%的肝癌患者,均与大量饮酒有关。暴饮暴食以及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过多的脂肪导致肝细胞代谢负荷加重,进而造成肝细胞损伤导致脂肪性肝炎。

  怎么防?甲乙丙丁戊不是“群众演员”

  电影中针对默默无闻的群众演员有类似“跑龙套”、“路人甲”等形象称呼,然而肝病中的甲乙丙丁戊也是“群众演员”吗?不!它们是“沉默杀手”!各类肝炎怎么防?郑大勇主任表示: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5种,其中4种相对常见,预防各有侧重。

  1.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比如进食受病毒沾染而未经煮熟的贝壳类食物。建议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来源不明的水,不进食未彻底煮熟的食物,特别是贝壳类海产品。

  2.乙型肝炎。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这一举措让我国乙肝新发病例大大下降。另外要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定期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必要时可服用药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和肝脏营养,忌盲目用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

  3.丙型肝炎。如今,丙肝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其传播途径和危害均与乙肝相似。文身、使用公共剃须刀均是高危行为。建议大家不要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理发、穿刺和文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阳性孕妇避免羊膜腔穿刺,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4.戊型肝炎。预防措施与甲肝相同,如保护水源、加强食品管理,改善卫生设施等。

  名医指点,爱肝护肝按四步走

  郑大勇主任提醒:生活需要爱心,也需要爱肝!爱护肝脏应从日常生活做起。

  第一,定期常规体检,尤其要检查肝脏的专科筛查预防,可以尽快发现问题。40岁以上的男性、曾感染病毒性肝炎者、长期服药、有肝癌家族史的人,一定要每年至少1次肝脏专科体检。千万不要等表现出黄疸、肝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再检查,那时病情就已经很严重了。此外,病毒性肝炎患者应每3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和甲胎蛋白检查,6个月做一次影像学检查(如B超、CT);3-6个月做一次病毒定量检查,防止肝炎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第二,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成年人正常睡眠时间应为6-8个小时,静卧可增加肝脏40%的血流量,使肝脏得到更多血液、氧气、营养的供给,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第三,注重饮食均衡,少吃高油、高糖食物,控制脂肪及酒精摄入,最好戒烟。肝炎患者要保持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豆浆、鱼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炎症急性发作期,不宜过多摄入蛋白质,以免加重肝脏负担。维生素有助增强肝脏修复、解毒的功能,绿色蔬菜、水果、谷物、豆类、猪肝、鱼、乳制品等都可选择,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镁、锌等矿物质。

  第四,学会调整心情,让自己处于心平气和、乐观开朗的状态,好情绪能使气血调和、血液循环改善,加快肝脏的新陈代谢。(通讯员:吴佳仪)

2018-03-13 05:16:35浏览23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灰指甲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灰指甲主要是由接触传播、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其危害包括影响美观、限制活动、传染他人、引发并发症等。一、原因:1、接触传播:皮肤癣菌中的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是导致灰指甲的常见病原菌。其可以通过与感染者共用拖鞋、脚盆、毛巾等物品,或者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接触到真菌而感染。2、个人卫生习惯不良:不注意个人卫生,如长期不换洗袜子、不勤洗脚,会使脚部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另外,经常穿不透气的鞋子,也会导致脚部出汗过多,为真菌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进而容易引起灰指甲。3、免疫力低下: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会使身体对真菌的抵抗力减弱,进而容易感染灰指甲。二、危害:1、影响美观:灰指甲会导致指甲颜色改变,如变为灰白色、黄色、黑色等,还会使指甲表面变得粗糙、凹凸不平,严重影响手部和脚部的美观,对患者的社交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2、限制活动:随着病情的发展,灰指甲可能会引起疼痛和不适,尤其是在指甲受到挤压或碰撞时。这会影响患者的行走、手部抓握等日常活动,降低生活质量。3、传染他人:灰指甲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染给家人和朋友。同时,也可能自身传染,导致其他指甲或皮肤感染真菌。4、引发并发症:灰指甲如果不及时治疗,真菌可能会进一步侵犯周围组织,引发甲沟炎、甲床炎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指甲的正常生长,导致指甲变形、脱落。建议患者一旦发现灰指甲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抗真菌治疗。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防止交叉感染。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