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老人饮食不可大意,凡事要讲究“度”

  受访专家: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 曾晶主任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有意识地控制饮食,改掉过咸、过油、过甜、大鱼大肉等不良饮食习惯,保持清淡口味,的确有助于慢性病的预防,但凡事要讲究“度”,如果完全不吃肉,过分依赖素食,烹饪过程中不敢放油,进食量又小,时间一长,身体肯定吃不消。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逐年衰减,牙齿松动或脱落导致咀嚼吞咽能力下降、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等因素都会妨碍营养的摄入,再加上一些消耗性疾病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应当鼓励进食,及时进行营养补充。对此,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主任就老人如何吃出健康给了建议。

  曾晶介绍说,根据国内外常用的微型营养评(MNA-SF),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营养不良的初步筛查。

  一是近三个月内,体重是否有明显的非自主性下降,也就是不因主动减肥造成的体重减少。建议老人像定期量血压一样,及时观察体重变化,最好是清晨空腹状态下,穿尽可能少的衣服,上完厕所后测量。如果体重持续下降,就应当引起重视。

  二是BMI(身体质量指数),即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一旦低于18.5就意味着消瘦。对于老人来说,保持微胖状态更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不能再一味强调“有钱难买老来瘦”。

  三是进食状况,看老人近三个月内是否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咀嚼吞咽困难等情况,进食量比平时少三分之一以上的话,也要考虑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

  四是活动能力,如步速是否有明显下降等;

  五是近三个月内是否有应激或急性疾病;

  六是有没有痴呆或抑郁等精神疾病。

  为保证膳食中摄入充足蛋白质,老年朋友应做到以下几点:

  吃够量。一般来说,老人每日每公斤体重最好补充蛋白质1.2克-1.5克,具体到食物大概是每天吃100克肉类、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以及40克大豆制成的豆腐、豆浆等豆制品。75岁以上高龄老人如经医生诊断患有少肌症,可在医生指导下食用全营养特殊医学食品,每日每公斤体重补充蛋白质1.8克-2.5克。患有肾病的老人虽要限制蛋白质摄入,但不能不吃,这就要求全部蛋白质来源于优质动物蛋白,尽量去掉植物蛋白,选择无蛋白米面为宜。

  搭配食用。由于肉蛋奶中的氨基酸组成和人体需要的模式接近,其所含的动物蛋白比谷物、豆类中的营养价值更高。如果能将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搭配食用,利用蛋白质互补作用,大大提高食物蛋白的利用率。因此,动物和植物蛋白最好分散到一日三餐中搭配食用。

  少食多餐,食物做烂。牙口不好、消化功能不行的老人最好少食多餐,一天可吃4-5餐,并尽量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吃肉时就要选择肌肉纤维较短的鱼肉、虾肉等。烹饪上也可采用一些易把食物变得松软的做法,比如把肉切成细薄的肉丝或肉片,裹上一层淀粉糊,用旺火快速翻炒,可

  保证肉质的松软嫩滑。烧、炖、焖、蒸也可使肉中蛋白质软化,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实在不行就把食物打碎,制成浓稠汤汁,连汤带水吃下去。

  膳食、运动、药物三管齐下。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老人,在饮食上需适当控制,但不要因噎废食,什么都不敢吃。控制慢病除了饮食因素,药物调节也很重要,应做到膳食控制和药物控制的平衡。此外还要坚持运动。

  别放弃胃肠功能。老年认知障碍晚期患者如出现明显进食不足,家人应选择插胃管和造瘘,千万不能只依赖蛋白输入而放弃胃肠功能。

  推广老人营养餐。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应进行社会化供餐,并制定明确的老人膳食标准。

  多做抗阻力运动。坚持走路对老人锻炼肌肉来说还远远不够,最好适度进行练哑铃、拉弹力带、骑自行车等抗阻力训练。因为只补充蛋白质,没有运动,肌肉便不会明显增长。值得提醒的是,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身体能承受为度。(通讯员:田乃伟)

2018-02-23 01:35:23浏览11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盛斌武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体检血脂异常能自行恢复吗
体检发现血脂异常是否能自行恢复,取决于异常的严重程度。轻度血脂异常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可能恢复正常,而严重的血脂异常仅靠自身调节难以改善,常需医疗干预。发现异常后患者应及时评估,制定针对性改善计划。对于轻度血脂异常,通过自身调节存在恢复的可能。这类人群往往只是血脂指标轻微超出正常范围,且没有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菠菜、芒果、玉米等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比例,从而降低血脂来源。同时,加强运动锻炼,每周进行多次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等,能促进身体代谢,消耗多余脂肪。此外,规律作息、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也有助于改善身体代谢功能,使血脂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然而,严重的血脂异常很难自行恢复。当血脂指标显著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幅超标,或甘油三酯水平过高时,意味着身体的脂质代谢已经出现严重紊乱。此时,仅靠生活方式的调整远远不够,因为身体自身调节机制已无法应对如此严重的代谢异常。而且,严重的血脂异常往往与遗传因素或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这些潜在因素会持续影响血脂代谢。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托伐他汀等药物进行治疗,在必要时,甚至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血浆置换术,才能有效控制血脂水平。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血脂,观察指标变化。若血脂异常严重,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或采取其他医疗手段。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作为辅助,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子宫内膜炎出血的特点,血脂稠能吃鸡蛋吗
子宫内膜炎出血的特点包括出血不规则、出血量不定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有关;另外血脂稠通常能适量吃鸡蛋。子宫内膜炎出血是子宫内膜炎的一种常见症状,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出血时间没有固定规律,可能在月经期间、月经之间或月经后出现,且出血量通常较少,可能表现为点滴出血或血性分泌物。这种出血现象是由于子宫内膜炎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所引起的。此外,子宫内膜炎出血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下腹疼痛、腰酸、腰痛、白带异常等,这些症状的出现进一步表明了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对于子宫内膜炎的治疗,通常需遵医嘱采用抗生素类药物,如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以抑制细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然而,鸡蛋中的蛋黄部分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对于血脂稠的患者来说,过量摄入胆固醇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血脂稠的患者在食用鸡蛋时需要适量,并注意观察血脂水平的变化。另外鸡蛋中的其他营养成分对于身体健康也是有益的。因此,血脂稠的患者在食用鸡蛋时应保持适量,并结合个人身体状况和血脂水平来做出合理的饮食选择。针对子宫内膜炎出血和血脂稠的问题,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和饮食调整。对于子宫内膜炎出血,应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加重。对于血脂稠的问题,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摄入过多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等。同时,定期复查血脂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黄兆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血脂异常能恢复正常吗
血脂异常在多数情况下是能够恢复正常的,但这需要综合生活调理和药物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血脂异常的改善至关重要。许多血脂异常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如长期高油、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当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全谷物、新鲜蔬果,以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坚果等的摄入时,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脂质成分的水平会逐渐受到调控。同时,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率,促进脂肪分解和消耗,降低血脂。另外,戒烟限酒也能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改善血脂代谢。通过这些生活方式的综合调整,大部分因生活习惯导致的血脂异常患者,血脂指标能够逐渐恢复正常。在部分情况下,药物治疗对于血脂异常恢复正常也起着关键作用。对于一些血脂异常较为严重,仅靠生活方式改变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患者,或者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开具降脂药物。例如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抑制胆固醇合成。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对于血脂异常患者,应先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明确血脂异常的类型和程度。在生活中,严格遵循健康饮食原则,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范围。另外,定期复查血脂、肝功能等指标,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女性血脂高的早期症状对慢性肺阻塞的影响
女性血脂高的早期症状有头晕、视力模糊、皮肤黄色瘤等,长期血脂偏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包括加重炎症反应、影响肺血管功能、增加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等。若怀疑这两种疾病应及时就医,进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检测,或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等。一、早期症状:1、头晕:血脂升高时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容易出现头晕症状。这种头晕通常在早晨起床后较为明显,活动后可能会有所缓解,随着血脂持续升高,症状可能会频繁发作且程度加重。2、视力模糊:血脂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会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导致视网膜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代谢,进而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短暂性失明。3、皮肤黄色瘤:部分血脂高的女性,在眼睑、肘部、膝盖等部位可能会出现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的结节、斑块或丘疹,质地柔软,这是由于血脂过高,脂质在皮肤内沉积形成的皮肤黄色瘤。二、影响:1、加重炎症反应:血脂中的某些成分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原本就存在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炎症加重会导致气道黏液分泌增多、气道壁增厚、通气功能障碍更加严重。2、影响肺血管功能:血脂高会促使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血管壁发生粥样硬化改变,使肺血管弹性下降、管腔狭窄。这会增加肺循环阻力,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加剧。3、增加心血管并发症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本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就较高,血脂高会进一步雪上加霜。血脂异常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增加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上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有助于降低血脂。戒烟限酒,定期监测血脂和肺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