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女人BMI大于35将成糖尿病“后备军”

徐谷根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今天是第11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女性与糖尿病——我们拥有健康未来的权利”。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联合糖尿病专科小组举行“70·峥嵘”糖尿病义诊暨专题讲座活动。广东省护理学会糖尿病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周丽华,内分泌科主任徐谷根主任医师,内分泌科陈波主任医师开讲“女性与糖尿病”专题,现场为近200余名群众进行了饮食配餐的指导以及运动体验、体脂检测等项目的义诊。

女人BMI大于35将成糖尿病“后备军”

  女性警惕3时期,糖尿病常“重女轻男 

  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女性与糖尿病——我们拥有健康未来的权利”,这恐怕与女性更容易与糖尿病发生关系有关。徐谷根介绍,这主要是因为女性会面对三个男性并不会面对情况:

  1.女性妊娠期。妊娠糖尿病已经成为困扰女性患有糖尿病的一个主要潜在因素。据相关数据显示,七分之一的孕妇会受到妊娠糖尿病的影响。目前,二胎政策放开,许多高龄女性可能选择生二胎,高龄妊娠往往会加剧患有妊娠糖尿病的风险。此外,育龄期的妇女,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也有相当比例,而多囊卵巢综合症也会加剧妊娠糖尿病的风险;

  2.女性更年期。在更年期时,女性常常会出现激素的变化,以及这个时期很多女性对体型的要求有所降低,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因素都会导诊女性患有糖尿病;

  3.女性肥胖徐谷根介绍,比较常见的慢性病,比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都和肥胖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约50%的2型糖尿病、30%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及10%-40%的癌症是由肥胖或超重引起的,有很多数数据表明,BMI大于35的女性患有糖尿病的相关性达到了90%以上,而同样BMI大于35的男性只是40%多。

  徐谷根说,在妊娠期出现妊娠糖尿病、更年期激素变化的,特别是月经不正常的,都可能是糖尿病的潜在报警,应该注意糖尿病的发生。

  不想成为糖尿病“后备军”?捋起袖子减肥咯!

  面对女性与糖尿病的高相关性,特别是肥胖带给女性的各种问题。徐谷根主任建议,中年女性一定要加强生活方式的管理,保持运动、保持体型。

  徐谷根主任指出,肥胖转变成2型糖尿病的几率非常高,若等到确诊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典型时则一辈子难以治好。他呼吁,在诊断糖尿病之前、在胰岛素抵抗时就要开始“治未病”。甚至在肥胖引起血脂高、尿酸高等代谢综合征时就要开始干预,应前往医院内分泌科查胰岛素释放试验、糖耐量试验等。

  肥胖转变成糖尿病主要有五个阶段,经历“肥胖——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早期糖尿病(IGT+IFG)——2型糖尿病”这个过程往往要5-10年,绝大多数医生和病人在这期间并没有系统化的管理疾病,如果调整饮食结构或增加运动量,使体重降低到标准体重,或许就能使糖尿病终结在当中的某个环节。

  “我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治疗糖尿病,前面四个阶段一直没有认真、系统化地去干预,导致中国的糖尿病人越来越多。所以,管理糖尿病就要早期阻断,从肥胖开始,不能单纯为了减肥而减肥,要治疗肥胖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徐谷根主任强调,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提前,不能确诊才开始治疗。

  “减肥难是公认的”,徐谷根表示,所以徐谷根团队针对肥胖专门开发了“医学减肥组合十法”,可把减肥变难为易:包括心理治疗、埋线抑制食欲、针灸减重、贴耳减肥、运动疗法、饮食调理、日记疗法、药物疗法、洗肠疗法、干细胞活化等。据悉,医学减肥组合十法以7~14日为一个疗程。(通讯员:高龙)

2017-11-14 18:49:01浏览4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淋巴结炎症吃什么药效果好中医治疗
淋巴结炎症可遵医嘱通过服用阿莫西林、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中医治疗则包括中药内服、针刺、推拿等方法。若怀疑患有该疾病应及时就医,可进行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淋巴结超声等检查,以明确病情。一、治疗药物:1、阿莫西林:该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保护,进而破裂死亡,常用于治疗由敏感细菌引起的淋巴结炎症。2、头孢克洛:该药物为第二代头孢菌素,能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阻止细菌繁殖,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引起的淋巴结炎症有较好疗效。3、阿奇霉素:该药物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作用是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可用于治疗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导致的淋巴结炎症。二、中医治疗:1、中药内服: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辩证用药。若为风热痰毒证,常用牛蒡解肌汤,其包含牛蒡子、薄荷等药材,可疏风清热、化痰消肿;若为肝郁痰火证,选用柴胡清肝汤,方中柴胡、黄芩等可疏肝清热、化痰散结。2、针刺:选取与淋巴结炎症部位相关的穴位,如颈部淋巴结炎症可选取风池、肩井等穴位。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帮助缓解淋巴结炎症症状。3、推拿:专业推拿医师通过特定手法,如按揉、推擦等,对相关穴位和经络进行刺激。例如对合谷穴、曲池穴等穴位进行按揉,促进气血流通,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辅助治疗淋巴结炎症。日常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恢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病菌感染机会。如果淋巴结炎症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出现高热、淋巴结迅速增大变硬等情况,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中医认为惊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认为惊厥可由非疾病因素如情志刺激、饮食不节等,以及疾病因素如外感温热病邪、痰热内扰、脾虚肝旺等引起。如果出现惊厥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脑电图、头颅CT或MRI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及时治疗。一、非疾病因素:1、情志刺激:突然遭受惊吓、恐惧等强烈的情志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导致肝风内动,引发惊厥。日常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受到强烈精神刺激。若因情志刺激出现不适,可寻求专业中医师帮助,通过中医情志疗法等进行调节。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水湿内生,聚湿生痰,痰浊蒙蔽清窍,引动肝风,从而出现惊厥。建议均衡饮食,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二、疾病因素:1、外感温热病邪:温热之邪侵袭人体,由表入里,热盛动风,出现高热、神昏、惊厥等症状。治疗以清热、凉肝、息风为主,可选用羚羊钩藤汤等中药方剂,具体用药需遵医嘱。若伴有高热,可配合物理降温。2、痰热内扰:体内痰热积聚,上扰心神,引动肝风,导致惊厥。治疗常采用清热化痰、息风止痉之法,可使用礞石滚痰丸等药物,具体药物选择及使用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3、脾虚肝旺: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水谷,气血生化不足,肝木失于滋养,导致肝旺而化风,引发惊厥。可通过健脾平肝的方法治疗,如使用参苓白术散合天麻钩藤饮,需由中医师根据具体病情调配使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过食生冷、油腻食物,如生鱼片、炸串等,多吃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减少情志刺激。如果患有慢性疾病,积极治疗,定期复查,防止病情发展引发惊厥。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中医治肝血管瘤能不能消失
中医治疗肝血管瘤主要是整体调理,通过中药改善循环、缓解症状,但难以让瘤体消失。因为肝血管瘤形成复杂,中药无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且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不能仅靠中医。中医认为肝血管瘤的形成往往被归结为气滞、血瘀、湿热痰瘀互结、气血亏虚、正气不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医治疗肝血管瘤,主要遵循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的原则,通过运用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来进行调理。这些中药如柴胡、郁金、香附、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抑制瘤体的进一步生长,并可能缓解因肝血管瘤引起的胁肋部胀满、疼痛不适等症状。然而,需要明确的是,这些中药的作用主要是调理和辅助,而非直接针对瘤体本身进行消除。因为肝血管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中医治疗往往难以直接作用于血管的病变部位,使其完全消失。此外,中医治疗的效果还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肝血管瘤的治疗,不能单纯依赖中医方法,而应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针对肝血管瘤的治疗,建议患者在就医时,应首先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以明确瘤体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情况。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肝血管瘤,可以选择定期观察,无需特殊治疗。对于较大、有症状或有恶变倾向的肝血管瘤,则可能需要采取手术、介入等西医治疗方法来更有效地处理问题。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肌炎中医能治好吗
对于部分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且对中医治疗敏感的肌炎患者,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针灸等手段,有较大可能达到临床治愈;然而,若肌炎病情严重、已造成严重肌肉损伤,或对中医治疗反应不佳,可能难以彻底治愈。在病情早期,当肌炎仅表现为肌肉轻度疼痛、乏力,尚未出现明显肌肉萎缩及严重脏器受累时,中医治疗具有独特优势。中医将肌炎归为痿证、痹证范畴,主要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辨证。若为湿热浸淫型,以清热利湿中药组方,如苍术、黄柏、薏苡仁等配伍,可有效清除体内湿热之邪,缓解肌肉酸痛。配合针灸治疗,选取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等穴位,可疏通经络气血,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营养代谢。这类患者多数能在数月内症状明显改善,实现临床治愈,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能力。对于中晚期肌炎患者,肌肉损伤严重,出现大面积肌肉萎缩,甚至累及心脏、肺部等重要脏器,引发心肌炎、间质性肺炎等并发症时,中医治疗难度较大。此时,单纯中药调理难以快速修复已受损的肌肉纤维,逆转脏器功能损害。另外,部分患者体质特殊,对中药吸收不佳,或者病情复杂,证型不典型,中医辨证困难,可能导致治疗方案难以精准制定,在这些情况下,单纯依靠中医治疗往往难以彻底治愈肌炎。如果怀疑患有肌炎,如出现不明原因肌肉疼痛、乏力、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通过肌酶谱、肌电图、肌肉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病情较轻者,可尝试中医治疗。若疗效不佳或病情加重,及时联合西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