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心梗患者大多死于“不及时” 专家教你如何“自救”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第一大致死的原因,心肌梗死约占心血管死亡的50%。随着冬季这个心梗高发期的来临,各地因急性心肌梗死发作而丧失生命的新闻愈来愈多。

  胸痛中心医疗模式极大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并降低了医疗费用。日前,第七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于广州召开,大会就如何更好推动全国胸痛中心的快速、规范发展进行了讨论。胸痛中心建设2.0版——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的“三全模式”将进一步落实。国内首家胸痛中心创立人、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委、解放军广州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向定成教授表示,心梗的防治不仅需要医护人员,还需要“全员”参与!

  PCI技术发展已成熟

  和死神赛跑,患者更需要的是“时间”

  向定成主任从事心内科工作已20多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很多心梗病人,但有两例患者让他难以忘怀:一例发生在90年代中期,患者不到50岁,入院时发病不到3小时,但已全身已经紫绀,最终由于技术制约等原因未能救回。而另一例发生在数年之后,一名患者在公园锻炼时晕倒,路人及时拨打了120。患者入院时已没有生命迹象,经过急救和急诊介入治疗,病人不仅活了下来,还能正常生活工作。而这位患者,从他发病到打通血管不到1小时。

  急诊介入治疗(简称急诊PCI),是打通堵塞血管的最有效手段,打通血管的比例在95%以上;在不具备条件的医院如果患者就诊早(通常要求最好是发病后3小时内)亦可以考虑使用溶栓治疗。目前,我国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发展已非常成熟,如果第一例患者生活在现在,悲剧极可能不会发生。然而,我国急性心梗病人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是西方发达国家的2-3倍。

  缺的不是技术,而是时间!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向定成主任一再强调,“从挽救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的角度出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时间窗为发病后的2小时,俗称‘黄金120分钟’。 ”

  严控危险因素,有胸痛快拨120

  心梗防治需要“全员”参与

  如何“抢时间”?在院前急救延误、院内延误、基层医院能力不足等环节,胸痛中心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措施。向定成主任介绍,已经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从首次接触患者到完成首份心电图的平均时间从32分钟缩短到6分钟;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开通血管的平均时间从124分钟缩短到73分钟,部分医院可达到50分钟。这都切实保障了已经入院的急性心梗患者在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

  然而,由于不了解胸痛的危害,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识,还有很多患者在发病后,都选择自己熬着或自行去医院。“心肌梗死死亡七成以上发生在院前”,向定成主任遗憾地表示。

  数据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到到达二级医院就诊时间平均为5小时,而到达三级医院平均为8小时。农村地区的患者延误时间更长。

  “一旦有胸痛胸闷发生,尤其夜间出现的,有憋气感觉的胸痛,患者或家属应尽早拨打120,由救护车到达现场实施紧急救治后尽快将病人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专业救治,一旦在途中发生心脏停跳,医护人员可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向定成主任说。

  除了急救,人人都应参与的是预防心梗的发生或复发。有效防控高危因素,能有效防范心梗的发生。

  “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血脂)、吸烟和家族史是非常明确的心梗高危因素”,向定成主任介绍,“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肥胖、高龄和缺乏运动等。”

  这些症状或预示心梗发生

  专家教你这样做能救命

  Q:心梗发作会有些什么症状?

  A:突发严重胸口疼痛或是胸闷及胸口压迫感

  烦躁不安、冒冷汗、恐惧、有濒死感觉

  重者发生呼吸困难,昏厥

  恶心、呕吐

  Q:发生心肌梗死后,该做哪些事?

  A:立即拨打120,拨打 120。救援比自行开车或步行到医院更安全更快捷。

  在等待救援时可以做一些自救措施:

  立即平躺休息(建议半卧位比较好),保持空气流通,放松情绪,避免过度紧张

  有条件可以在家自测血压和心率;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是救心丸,若症状不缓解,可在10-15分钟后再次含服一片;

  有条件的可以给予氧气吸入;

  保持电话通畅,确保120可以随时沟通。

  Q:一旦怀疑心肌梗死,该怎么处理?

  A:要求救护车送至最近且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应首选成立了胸痛中心的医院,因为胸痛中心是专门为抢救急性心肌梗死设立的快速通道,比没有胸痛中心的医院抢救更快、更规范。

  尽快打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血管是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的最重要措施。家属应尽快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有利于争分夺秒挽救心肌和生命。如果能在发病后2-3小时内打通血管,多数患者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监护1-3天。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请记住两个‘120’,发病后120分钟内发病后请拨打120”,向定成主任提醒。

  知多D: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依旧处于上升阶段,由于全国各省心血管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不同,各省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控也存在差异。《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反映了全国及地区人群整体心血管健康状况,指数构成包括五大维度、52个指标:A.心血管疾病流行情况(5);B.危险因素暴露情况(11);C.危险因素防控情况(13);D.心血管病救治情况(15);E.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8)。

  广东省的心血管健康指数全国排名第七。其中得分最低项为高血脂的防控。

63
2017-11-07 12:25:53浏览640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陈艳丽
精选
陈艳丽主任医师儿科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去咨询
擅长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学习困难、儿童癫痫等发育行为疾病的评估与干预;儿童营养及生长发育,矮小症、性早熟、遗尿症的治疗;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儿内科常见病,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独立处理儿科较复杂疑难疾病和解决较重大技术问题。
张双国
精选
张双国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去咨询
癫痫、失神性癫痫、儿童癫痫、青少年癫痫、老年癫痫、难治性癫痫、外伤性癫痫、多发性神经病、头痛、头晕、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眩晕症、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脑神经病、脑血管病、运动障碍性疾病、睡眠障碍、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血管性认知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
张家兴
精选
张家兴副主任医师肿瘤科
湖湘中医肿瘤医院
去咨询
肺癌、胰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肠癌、乳腺肿瘤及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包括肿瘤的化疗灌注及栓塞、碘125粒子植入、微创消融、肾上腺动静脉造影、经皮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肿瘤、脾动脉栓塞、肿瘤相关的血管支架植入、外周动/静脉栓塞、颈外动脉分支栓塞化疗等,早中晚期不同阶段肿瘤的微创综合治疗。
查看更多诊疗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支原体肺炎会传染别人吗
支原体肺炎会传染给别人。建议在支原体肺炎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以减少吸入带有病原体飞沫的机会。同时,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低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浓度。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能够在人体呼吸道黏膜表面黏附、繁殖,进而引发炎症反应。肺炎支原体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和传播能力,在外界环境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这使得其有更多机会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他人。而且支原体肺炎患者在症状出现前就可能具有传染性,并且在症状消失后数周内仍可能排出病原体,具有传染性,这就导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很容易传染给周围的人。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支原体肺炎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含有肺炎支原体的飞沫排到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这些带有病原体的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尤其是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如学校、幼儿园、办公室等场所。飞沫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增加了其他人感染的几率。此外,支原体肺炎也可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了被肺炎支原体污染的物品,像毛巾、餐具等。然后再用接触过的手触摸口鼻等部位,也可能导致感染。对于已经感染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应尽量居家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而且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防止飞沫传播。另外,患者还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治疗,以缩短病程,减少传染性。
姜发纲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近视手术安全吗
近视手术相对安全。虽然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但对于近视手术来说,这些风险是可控的。了解其安全性相关因素,有助于患者做出正确决策。目前主流的近视手术,如激光类手术(全飞秒激光手术、半飞秒手术等)和晶体植入类手术(ICL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技术已相当成熟。激光类手术通过精确的激光对角膜组织进行切削,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矫正近视。从目前的医疗水平看,激光设备的精准度极高,能够在极小的误差范围内完成手术操作。而晶体植入类手术则是将特制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以矫正视力,这种手术不切削角膜,对眼内组织的损伤较小,且手术可逆。手术医生通常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大量的实操经验积累,能够熟练应对手术中的各种情况,进一步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虽然近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干眼、视力回退等,但这些风险是可控的。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眼部检查,包括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眼压、眼底等多项指标,严格筛选出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排除那些不适合手术的人群,如角膜过薄、圆锥角膜、眼部活动性炎症等,从源头上降低手术风险。术后,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详细的护理指导,通过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将风险降到最低。因此,有近视手术意愿的患者,务必选择正规的眼科医院或医疗机构。术前要充分了解手术的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眼部病史、全身疾病史等;术后严格按照医嘱按时复查。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如何避孕最安全不伤身体
避孕较安全不伤身体时,主要有宫内节育器、口服短效避孕药避孕、避孕套、自然避孕法等方式.1、宫内节育器:是一种放置在子宫腔内的避孕装置,通过干扰受精卵着床来实现避孕目的。其优点是长效、可逆,一次放置可避孕多年,取出后生育能力可迅速恢复。对性生活无影响,不影响内分泌系统,适合已生育且长期避孕需求的人群。2、口服短效避孕药:由雌激素和孕激素组成,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子宫内膜环境及宫颈黏液性状等多环节达到避孕效果。规律服用时避孕效果可靠,还能调节月经周期,使月经更规律,减轻经前综合征和痛经等。但需严格按照规律服用,否则可能影响避孕效果。3、避孕套:是一种外用避孕工具,通过阻止精子进入阴道与卵子结合来避孕。正确使用时避孕效果较好,还能有效预防性传播疾病,对身体无明显副作用,且使用方便,随时可开始或停止避孕。4、自然避孕法:通过监测女性月经周期、基础体温、宫颈黏液等变化,推算排卵期,在排卵期避免性生活以达到避孕目的。该方法对身体无伤害,但需要女性月经周期规律,且能准确掌握自身身体变化,否则避孕失败率较高。建议选择避孕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年龄、生育计划、健康状况等因素。年轻未生育者可优先考虑避孕套、口服短效避孕药等;已生育且长期无生育计划者,宫内节育器或绝育手术可能更合适。无论选择哪种避孕方法,都应了解其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避孕效果和身体健康。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医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避孕方式。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安全期如何计算
安全期通常分为排卵前安全期和排卵后安全期,可通过月经周期来大致推算。对于有避孕需求的人群,了解安全期计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避孕,但其并非绝对可靠,需谨慎使用。对于月经周期规律,即周期在21-35天,平均 28 天左右的女性,计算较为简单。首先确定排卵日。一般排卵日在下次月经首日往前推 14 天左右。假设一位女性月经周期为 28 天,本次月经首日是 1 月 1 日,那下次月经预计在 1 月 29 日,排卵日大约为 1 月 15 日。排卵前安全期是从月经干净那天到排卵日前 5 天,即 1 月 2 日至 1 月 9 日;排卵后安全期是指排卵结束后到下次月经来潮前的一段时间,即 1 月 20 日至 1 月 28 日。在这段时间内,女性体内卵子尚未排出或已排出且失去活性,受孕可能性相对较低。不过,这种计算基于规律周期,一旦周期波动,安全期也会随之改变。然而,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用上述方法计算安全期误差极大。其周期时长可能时而 25 天,时而 35 天,甚至更不稳定。这种情况下,可借助其他方式辅助判断。比如基础体温测定,女性排卵后,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基础体温会升高 0.3 - 0.5℃。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宫颈黏液变化,排卵期宫颈黏液会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可达 10cm 左右,当黏液性状未出现这种改变时,可能处于相对安全时期,但此方法也不够精准。无论月经周期是否规律,都不建议单纯依靠安全期避孕。若需避孕,应优先选择更可靠的方式,如男性使用避孕套,进行输精管结扎术等,以确保避孕效果,避免意外妊娠。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