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心内科医生:血压平稳度秋,全靠这7个小习惯!

曾智桓

进入秋季以来,气候反复,早晚温差大,不少人发现自己的血压又开始“不安分”了!原来吃一片降压药,血压就很平稳;到了这个季节,可能要吃两片或增加其他降压药才行。

控制血压是与吃饭睡觉一样重要,必须持之以恒,却有太多人做不好。发表在最新一期《柳叶刀》上的两篇文章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35-75岁的人群中大概有三成是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控制的仅有6%。

心内科医生:血压平稳度秋,全靠这7个小习惯!

抵不住3个诱惑,血压蹭蹭往上升

第一诱:气候变化

“不只高血压,所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怕天气持续冷或持续热,就怕天气突然变化!”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曾智桓表示,引起血压增高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天气变化,秋季气候容易反复,并且早晚温差大,容易刺激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导致血压波动。

第二诱:秋冬进补

秋冬是进补的好时机,很多人会抓住机会大吃补品、肉类进行食补。但是,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许多滋补之品往往比较温燥,无法消受。比如进补常吃的桂圆、羊肉、肥牛等都是温补的东西,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第三诱:环境干燥

秋季天干物燥,明显缺水,在这种干燥环境里,我们的血液变得相对粘稠,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一旦发生脑梗塞,血压也会升高。

心内科医生:血压平稳度秋,全靠这7个小习惯!

没有降不了的血压,只有没好好管的血压

那秋季怎样更好地管住血压,曾智桓表示,要想血压比较平稳地度过多事之秋,关键是做好以下7件事,形成长期的习惯,其实人人都能做到。

一、监测血压

每天都要认真测量血压,做好记录。一天当中,人的血压会出现两个高峰:一个在早晨起床时,大概5点到7点;另一个在下午2点到7点。在血压高峰时段要特别注意监测血压。

二、调整药物

单纯高血压的非老年患者,血压要求降至140/90 mmHg以下;

老年高血压患者,或者有合并症的人群,血压最好控制在160/90 mmHg以下;

对于年轻的糖尿病人群,对血压的控制要求更为严格,应该达到130/80 mmHg以下。

当发现血压监测值高于上述目标值,说明你需要调整降压药

现在可供选择降压药不外乎六大类:1、钙离子拮抗剂,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4、利尿剂,5、β-受体阻滞剂,6、α-受体阻滞剂。

心内科医生:血压平稳度秋,全靠这7个小习惯!

对于吃1种降压药的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此时可以选择增加上述其中一种不同作用机理的药物。

对于吃两种降压药的患者,若要增加第三种,建议首先考虑利尿剂。年纪较大的患者尽量不要选择α-受体阻滞剂,除非合并前列腺肥大,否则服用α-受体阻滞剂容易引起脾胃病、头晕等不适。

此外,一般不要同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两者合用可能损害身体的其他器官。

三、警惕并发症

发现血压升高不要以为一定就是天气寒冷所致,还应该警惕高血压并发症。比如血压升高,同时伴随一侧手脚麻木,或伴随明显的头晕,抑或明显的胸闷、胸痛,这几个信号可能提示你出现了脑梗塞、脑出血、心绞痛等严重并发症,尽快上医院就诊。

心内科医生:血压平稳度秋,全靠这7个小习惯!

四、早晚多喝水

秋季天气变冷变干燥,人体的血液粘稠容易引发高血压并发症,所以,在监测血压同时应该多喝水。有的老人晚上担心会夜起,睡前一点水都不敢喝,这是不对的。其实,晚上应该适当多喝一点水,特别是早上起床就应该喝下一大杯水,帮助降低血液粘稠预防并发症

五、保持心态平衡

高血压人群情绪容易激动、生气,在季节变化交替的时候更应该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心态平衡。

六、锻炼注意保暖

秋冬季节早晚偏冷,早晚运动要做好保暖,避免着凉感冒。晨练可以等太阳出来周围气温升高、雾霾减少之后再进行运动;而晚上锻炼,出汗后要及时换衣服。

七、不要憋尿

“早晨一泡尿憋坏很多人!”曾智桓指出,很多人早上为了多睡一会儿,有尿也拼命忍着不起床,其实憋尿容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过高。此外,上厕所不能太用力,无论小便大便,太用力都可能引起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通讯员:王媛)

专家介绍

心内科医生:血压平稳度秋,全靠这7个小习惯!

曾智桓,中山大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到德国波鸿Marien医院 、韩国峨山医院、德国吕纳堡市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擅长冠心病介入手术、各种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及各种心血管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疾病诊治。
 
社会任职: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社区卫生学会慢病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心血管健康管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冠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周五下午(农林院区)


2017-10-30 09:32:46浏览14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心肌桥是看心内科还是心外科
心肌桥可以看心内科,也可以看心外科。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通常行走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脂肪中或心外膜深面,然而,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可被浅层心肌覆盖,在心肌内走行,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为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心肌桥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心肌桥的长度和冠状动脉的走行方向相互垂直,导致心肌纤维收缩,从而引起心肌桥的症状。大部分心肌桥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 心肌桥一般可以看心内科,也可以看心外科,但心内科和心外科对于心肌桥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心内科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比如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等,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缓解心肌桥引起的临床症状。心外科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比如心肌桥切除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可以改善心肌桥的症状。 建议患者平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患者还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能够增强体质,有利于病情恢复。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心内科主要看什么疾病
心内科主要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心脏病,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高血压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胸部压迫、呼吸急促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 2、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活动的起源或传导障碍,可能与药物刺激、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出汗、乏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药物进行治疗。 3、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心绞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部压迫、呼吸急促等。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 4、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供血不足发生心肌缺血坏死,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过度等原因导致的,会伴有胸闷不适以及肩膀部位牵扯痛的情况。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肝素钠、华法林等药物进行治疗。 5、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主要是心肌炎症损伤、心脏负荷过重等因素引起的心脏功能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疾病,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