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又一个年轻医生猝死!一旦猝死发生,该怎么做?

  6月29日,浙江邵逸夫医院26岁的麻醉科规培医生陈德灵在宿舍猝死。猝死的原因就一个字:累! “一宿没睡”对他是家常便饭。夏天是猝死发生的高危时期,这个夺命杀手感觉让人防不胜防,但其实发生前还是“有迹可循”。下面这些猝死前兆,你了解吗?

  猝死前兆1:莫名心慌、心跳快

  猝死75%是心源性猝死,大多患者看似身体健康,其实已经有基础疾病。在心脏病发作的前几个星期或者1—2个月内,可以突然出现心跳加快或不规律的心跳。尤其是心律不齐同时心跳加快,这是室性心动过速,要引起重视。

又一个年轻医生猝死!一旦猝死发生,该怎么做?

  猝死前兆2:胸闷、呼吸短促

  胸闷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第一个信号。当你的呼吸出现短促,有一种缺氧的感觉,无法做深呼吸,甚至眩晕,可能是心脏虚弱,血氧太少所致。如果是睡觉过程中有过胸闷,一定要警惕,以免猝死在睡梦中。

  猝死前兆3:胸前区疼痛

  胸前区疼痛无论是胀痛、挤压痛,还是紧收样疼痛,均可提示冠心病。偶尔一过性胸痛,未必很严重。但是,如果胸痛发作一次比一次严重,次数不断增多,这是你的心脏在提示“心肌缺血”,你离心肌梗死更进一步了,需要马上去医院。

  猝死前兆4:不明原因胃痛

  如果检查清楚确定胃没有事,仍有胃痛等不适感觉,此时你需查一查心血管。心血管的疾病,也可以间接引起胃肠反应。

  猝死前兆5:大汗淋漓

  没有进行剧烈运动,却突然大量出汗,脖子、后背、手脚心湿哒哒,长期反复这样,很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一个报警信号。另外,天气热出汗多,若在大出汗情况下马上喝冷饮、吹空调或洗冷水澡,都是诱发猝死的高危行为。

  猝死前兆6:疲劳乏力

  身体感觉被掏空,每天睡不醒睡不够,感觉四肢乏力、精神倦怠,这其实“心累”的信号。 建议立刻减少工作量,减压,做个心脏检查。

  猝死前兆7:睡眠中惊醒

  精神焦虑,睡眠质量差,晚上睡觉打呼噜,甚至突然憋醒,说明可能患有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这个问题是引起睡梦中猝死的常见原因,病人在睡觉中因为过度缺氧,一口气提上不来而结果窒息死亡。

  猝死前兆8:颈肩臂疼痛

  心肌缺血引起的疼痛,可以通过神经传导,从胸部放射到脊髓区域,使人感觉到脖子、肩膀、甚至下巴、耳朵都出现疼痛。

  发现身边人猝死,我们能做些什么?

  猝死发生后,成功抢救心脏骤停的黄金时间只有短短不到十分钟。记住3点:

  1、不要搬动病人,让其就地侧头仰卧,保持气道通畅。

  2、用手指摸患者鼻孔判断有无呼吸,耳朵贴患者胸部听听有无心跳。如果没有,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按压。在患者的胸骨下段持续用力按压,至少是100次/分钟,每次要把胸骨按下去3-5cm,以此维持血流让心脏被动恢复跳动。当然,如果公共场所配备有AED(体外自动心脏除颤器),取它来电击除颤,对患者救治率更高。

  3、拨打120急救电话。

2017-06-30 15:35:19浏览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曹普生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粘液癌乳腺癌需要放疗吗
粘液癌乳腺癌一般指乳腺粘液腺癌,对于乳腺粘液腺癌,部分接受保乳术或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放疗可降低复发风险;但低危患者、存在严重禁忌症或不能耐受放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的患者,一般可以不采取放疗。对于接受保乳术的乳腺粘液腺癌患者,放疗通常是必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保乳术仅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组织,保留乳房外观,但局部残留癌细胞的风险较高。通过术后放疗,利用高能射线对瘤床及周围乳腺组织进行照射,可有效杀灭残留癌细胞,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此外,当肿瘤直径较大、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或存在脉管癌栓等高危因素时,术后放疗也有助于降低胸壁及区域淋巴结复发风险,常用的调强放疗技术能精准照射靶区,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然而,并非所有乳腺粘液腺癌患者都需放疗。对于低危患者,如肿瘤分期早、病灶小且手术切缘阴性、腋窝淋巴结无转移,单纯手术联合内分泌治疗(如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或化疗(如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即可达到较好疗效,放疗带来的获益可能有限。此外,若患者存在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等放疗禁忌症,或无法耐受放疗相关不良反应,通常建议选择其他替代治疗方案。确诊乳腺粘液腺癌后,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如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肿瘤分期和分子分型,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另外,治疗期间,严格遵循医嘱,若进行放疗,要注意保护照射区域皮肤,避免摩擦、暴晒,防止皮肤损伤。
刘德伟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建议患者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1、药物治疗:抗生素是常用药物之一,如头孢类抗生素。当浆细胞性乳腺炎合并细菌感染时,头孢类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减轻炎症症状。若患者伴有疼痛症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缓解乳房疼痛。此外,对于病情反复、伴有自身免疫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能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需注意,药物需遵医嘱使用。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辅助缓解症状。热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在乳房炎症部位,温度以感觉温暖舒适为宜。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缓解乳房疼痛和肿胀。此外,红外线照射治疗也可用于浆细胞性乳腺炎,红外线的热效应能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组织营养状态,促进炎症消散。3、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重要手段。对于形成脓肿的患者,需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术,将脓肿内的脓液排出,减轻局部压力,促进炎症消退。手术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大小,确保引流通畅。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病灶范围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病灶切除术,切除病变的乳腺组织,防止炎症进一步扩散。建议确诊浆细胞性乳腺炎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乳腺外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如乳腺超声、血常规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药物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过敏、胃肠道不适等症状及时告知医生。若乳房症状加重,如肿块增大、疼痛加剧、出现发热等,应立即复诊,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促进病情恢复。
高进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乳腺结节增生怎么调理
乳腺结节增生的调理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中医治疗等。这些方法旨在缓解症状、调节内分泌功能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一般治疗:一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及心理干预等。生活方式调整如保持规律作息及避免过度压力,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功能。饮食控制应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如肥肉,增加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西蓝花。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乳腺结节增生的常用方法,包括激素类药物及中药制剂等。激素类药物如他莫昔芬可调节雌激素水平,缓解乳腺胀痛。中药制剂如乳癖消可活血化瘀,适用于轻中度症状。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药物副作用。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和按摩等。热敷适用于乳腺胀痛的患者,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按摩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乳腺健康。物理治疗需结合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方法,注意操作规范。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乳腺结节增生需注意健康管理和定期体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稳定病情。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早期发现潜在问题。若出现乳腺胀痛、结节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通过科学的预防和综合治疗,可有效控制乳腺结节增生并改善生活质量。
高进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乳腺炎如何检查
乳腺炎的检查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等。通过这些检查方法,可以明确乳腺炎的诊断、评估炎症程度以及确定是否存在脓肿等并发症。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对乳房进行全面检查。视诊主要观察乳房的外观,包括皮肤颜色、有无红肿、乳头有无凹陷或皲裂等情况。触诊则是通过触摸乳房,了解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边界是否清楚以及有无压痛等。同时,还需检查腋窝淋巴结是否肿大,以判断炎症是否已经扩散。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主要观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否升高,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此外,C反应蛋白检测也有助于评估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其水平升高可进一步支持炎症的诊断。若怀疑脓肿形成,还可进行脓液涂片检查及脓液培养,以确定致病菌种类并指导抗生素的使用。3、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检查是无创且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结构及肿块的性质,区分囊性或实性病变,并能判断炎症范围及有无脓肿形成。钼靶X线检查也可用于观察乳腺组织密度变化及结构紊乱情况,为诊断提供依据。对于复杂病例,还可选择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更全面地评估炎症范围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4、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适用于疑似恶性肿瘤或病因不明的乳腺炎患者。细针穿刺活检或空心针活检可获取乳腺组织样本,通过病理学分析明确病变性质。病理学检查可区分急性乳腺炎、慢性乳腺炎及特殊类型乳腺炎如肉芽肿性乳腺炎。建议患者在出现乳房疼痛、肿胀、发红或乳头溢液等异常症状时,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明确诊断后积极配合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