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雨雨雨雨雨雨……广州进入夏季以来几乎天天都有雨,据说,这样的雨天还得持续到7月下旬。又湿又热又闷,这样的天气让一类病人感受雪上加霜——风湿类疾病往往因此出现病情反复。
“黄医生,快帮帮我,痛风又发作了,很疼啊!”类似的哀怨声近日在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主任黄清春的诊室中此起彼伏。
雨水多会使痛风等风湿病反复吗?这是为什么呢?
黄清春主任表示,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加之岭南地区多湿热,临床中患者多表现为风湿痹阻、湿热阻滞及寒热错杂等证型。此时雨水绵绵,湿气氤氲,内外因相兼,临床上我们观察到发作的痛风患者湿气都很重,而湿气又会导致发作的进一步加重,如此循环,病情便迁延不愈。
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陈秀敏医生补充说,湿热夹杂,以湿为主的天气容易让人脾胃受困,而痛风患者因内分泌失调的原因,较一般人更易发生湿重困脾的情况,继而影响尿酸排泄而使痛风发作,关节红肿热痛。
导致病情反复的除了天气,还有病人自己!
日前,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黄闰月副教授刚结束荷兰的国家公派访问恢复了专科门诊。没想到,第一天开诊,痛风病患者的比率尽然占到了将近三分之二。黄闰月副教授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患者没有经过规范的治疗,二是有些患者缺乏足够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痛了就去社区门诊打点滴或者干脆自己服用止痛药,结果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
他介绍,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盐在组织沉积的疾病,属于晶体性关节病。据研究表明,尿酸水平>540μmol/L,会让痛风的发生率高达7%~8.8%。规范的降尿酸治疗非常重要。如体检发现高尿酸或出现痛风症状,应及时到风湿专科就诊。
中医辩证+饮食调养,全身平衡少反复
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成痛风,痛风是高尿酸血症显而易见的危害。痛风发生率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血尿酸水平越高,痛风发生率越高。一般控制血尿酸水平乃治疗环节的重中之重。
黄清春主任和黄闰月副教授建议中西医结合。他们表示,“我们在临床上不仅会以达标治疗为目标应用最新最好的西医治疗手段,如非布司他的应用、生物制剂局部注射治疗顽固性痛风性关节炎等,还会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和中医学的饮食健康调养建议。中药不仅能增效减毒,改善症状,减少复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比如,血尿酸平稳下降的同时患者的症状不仅有明显的改善,而且,还不容易复发。”黄闰月副教授进一步解释,“我们注重的是对痛风患者综合的、平衡的全身机能的调整,以达到阴阳调和,这样,疾病反复的几率就会很小了”。
湿热来袭,别受潮、别紧张、别疲劳、多吃黑五类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急性发作期疼痛剧烈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关节制动,尽量保护受累部位免受损伤。其次,应尽量避免久居潮湿环境,从外因上避免痛风的发作。
“《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闰月副教授说到,“对于我的痛风病人,我都会强调不要太多紧张急躁,因为应激状态,如紧张、过度疲劳、焦虑、强烈的精神创伤都会诱发痛风,在紧张的现代快节奏生活中情绪致病屡见不鲜,安心才安病啊。”
黄清春主任则同样强调: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这是中医治疗痛风的硬道理。
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的专家们为患者开出了健康饮食单:
1.多摄入玉米须、百合、芹菜、胡萝卜及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等黑五类食品,有助于身体碱储备,促进尿酸排泄。
2.可饮淡茶,茶中的茶多酚能够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
3.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利于尿酸排出。
4.避免饮酒,特别是啤酒。酒在中医性味上属湿热,夏季摄入对病情有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