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170万人中招这种“绿色癌症”,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500万人患炎症性肠病,而中国炎症性肠病患者数量高达170万。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青年委员张绍衡介绍,炎症性肠病(英文简称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是肠道中除恶变以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多见于青中年人,20—40岁是发病高峰年龄,由于容易误诊、漏诊,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这种慢性肠道炎症任其发展,最终可能发生癌变!

  

500 333水印

  长期腹泻拉血便,误当普通胃肠炎

  38岁的林女士,家住广州越秀区,两年前开始出现腹泻、拉粘液脓血便等症状。她开始以为自己是胃肠炎,自行在家用药,但是吃药一年多,症状反复不好,不得已才上医院。一做肠镜,发现肠道有溃疡,高度怀疑“溃疡性结肠炎”。

  今年5月10日,林女士辗转来到珠江医院求治,确诊溃疡性结肠炎。经使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以及止血治疗、保护胃肠粘膜等处理,病人的症状明显缓解。

  “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可以出现腹痛、发热、解脓血便等症状。”张绍衡表示,因缺乏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老百姓往往以为普通胃肠炎,没有引起重视。殊不知,这种疾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好比是“不死的癌症”,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由于病因尚不明确,早期诊断困难,目前尚无法根治。

  饮食西化促使发病急剧上升,肠道敏感不一定易得IBD

  炎症性肠病原是西方发达国家高发,近年来,中国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西方化,特别是饮食习惯改变,导致中国炎症性肠病发病急剧上升。

  “这种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它主要与人体的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肠屏障损害、遗传因素相关。”张绍衡表示,肉食、油脂摄入过多,也可能是引起免疫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的人胃肠道特别敏感,稍不注意吃错东西就腹泻,是否更容易得炎症性肠病?“不一定!”张绍衡解释说,饮食不慎而腹泻,往往是急性胃肠炎,属于感染性腹泻,或者胃肠功能不佳导致的腹泻,与炎症性肠病是两码事。不过,肠道紊乱、失衡的细菌可能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研究发现,部分IBD病人可经粪菌移植治疗而使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IBD有特征表现,需警惕癌变风险

  炎症性肠病与普通胃肠炎症状相似,容易误诊、漏诊,但其实二者完全不同,IBD有自己的疾病特征表现。

 

炎症性肠病症状

  (图片来源于医生PPT)

  当你出现上述这些症状时,切不可按普通胃肠炎来对待它,一定要到专科就诊检查清楚。炎症性肠病病程长,暂无法治愈,随着疾病进展,可以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张绍衡提醒病程较长的患者,如果经正规治疗后腹痛、便血、体重减轻等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病情加重,要警惕癌变可能。对于这些病人,定期的粪便检查及胃肠镜筛查等,都是必要的!

  坚持用药,做好5件事可以减少发病

  “一旦得了炎症性肠病,除了积极治疗,坚持用药,还要特别注意饮食起居。”张绍衡说,过于劳累、饮食不当随时可能诱使疾病复发。病友在日常做好5件事,可以减少发病:

  1、少吃多餐,以低纤维、少渣饮食为妥。饮食营养均衡,易消化,不宜吃粗纤维食物。大量粗纤维,会加剧胃肠粘膜受损,并影响营养吸收。虾蟹、烧鹅、烧鸭、鸡蛋、牛奶等发物慎吃,但也因人而异。

  2、忌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刺激性食物会促进胃肠蠕功,而太油腻会导致消化和吸收不良,两者都会加重炎症反应。

  3、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工作不能太劳累,劳逸结合。

  4、戒烟。在吸烟的人群中,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较低,克罗恩病发病率较高。所以,克罗恩病患者必须戒烟。

  5、定期复查。(1)查血C反应蛋白、血沉、钙卫蛋白等炎症指标可以反映病情变化;(2)粪便检查潜血阳性提示肠道屏障又出现损坏;(3)肠镜一般3-6个月复查一次。

  (通讯员:伍晓丹)

  

2017-05-17 14:13:01浏览18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