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吃药时间不对等于白吃!哪些药该饭后吃?

当患者拿到药物,药师一般都要交代一下药物的服用时间,为什么这个药非得饭前吃,而另一个只能饭后吃,到底有什么讲究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陈楚雄副主任药师告诉大家,很多药都需要饭后服用,饭后服用既可增加吸收,提高药效,又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增加吸收、提高药效!这几类药应该饭后服

陈楚雄副主任药师说,“饭后服”通常是指饭后15-30分钟服药,不过,个别药物需饭后立即服用,利于发挥疗效,如二甲双胍、米曲菌胰酶、螺内酯等可在饭后即服。常用药品需要饭后服用还有以下这些:

维生素饭后服增加吸收率

脂溶性的维生素 A、D、E、K,在餐后摄取到的脂肪的协助下它们有较高的吸收率, 故餐后服用为佳。头孢呋辛酯,头孢泊肟酯、替普瑞酮、四烯甲萘醌、螺内酯等在饭后服用,食物使到以上药物的吸收增加。维生素B2、复合维生素B等随食物缓慢进入小肠,有利于吸收。

1、抗菌药物:头孢呋辛酯,头孢泊肟酯,伊曲康唑、灰黄霉素等。

2、胃粘膜保护药:替普瑞酮、吉法脂。

3、维生素类:维生素B2、复合维生素B、多维元素、维生素E、维生素AD、维生素A、维生素K。

4、肝病用药:多烯磷酯酰胆碱。

5、利尿药:螺内酯、氢氯噻嗪。

6、治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

7、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四烯甲萘醌(维生素K2同类药物之一)。

8、泌尿系统用药:坦索罗辛。

增加吸收、提高药效!这几类药应该饭后服

镇痛药饭后服降低不良反应

陈楚雄介绍说,有的药品对胃有刺激性或有胃肠道不良反应,饭后服用,胃里的食物可以将药物隔离,使药物缓慢释放,减少恶心呕吐和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这些:

1、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奥硝唑、甲硝唑、多西环素、黄连素、特比萘芬等。

2、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普通片)、吲哚美辛、美洛昔康、双氯芬酸钠等。

3、肌肉松弛药:乙哌立松。

4、抗痛风药:苯溴马隆。

5、抗狂躁症药:碳酸锂。

6、影响脑血管药物:倍他司汀。

7、双胍类降糖药:二甲双胍。

8、抗甲状腺激素药:甲巯咪唑。

9、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

10、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

11、其它循环系统用药:果糖二磷酸钠。

12、祛痰药:氨溴索。

13:平喘药:复方甲氧那明、氨茶碱。

14、肝病用药:门冬氨酸鸟氨酸、复方甘草酸苷。

15、泌尿系统用药:枸橼酸氢钾钠。

16、抗血小板药:贝前列素钠。

17、电解质平衡调节药:门冬氨酸钾镁、氯化钾。

18、降眼压药:醋甲唑胺。

19、骨科用药:双醋瑞因。

20、铁剂补血药: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

21、抗肿瘤药物:卡培他滨。

22、治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

23、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

24、抗帕金森药物:吡贝地尔。

25、治疗痔疮药物:迈之灵(马栗提取物)。

增加吸收、提高药效!这几类药应该饭后服

消化类药物可以更好发挥药效

1、助消化药:复方阿嗪米特、米曲菌胰酶、胰酶、复方消化酶等。

2、H2受体阻断剂:法莫替丁。

3、肠道微生态药物:双歧三联活菌、双歧杆菌活菌。

4、利胆药:熊去氧胆酸。

5、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用药:巴柳氮钠。

6、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药:包醛氧淀粉。

大部分中成药需饭后服

中药的服用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尤其是:

(1)解表药,如主治伤风、感冒的药最好在中午饭后服用;

(2)健胃剂,如保和丸、积术丸、青砂养胃丸、健脾丸等宜在饭后片刻服,可使其充分接触食物,以达到消食化积的作用;

(3)辛辣刺激性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可防止刺馓胃黏膜,使其缓慢吸收。

根据药品说明书,以下中成药如松龄血脉康、血脂康、心脑舒通、地奥心血康、心脉通、七叶神安、昆仙、雷公藤多甙、红金消结、安康欣、复方皂矾、壮腰健肾等需饭后服用。

服药时间因病因药而异

陈楚雄副主任药师说,药品的服用时间除了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药物吸收与代谢等特点外,还要因人因病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二甲双胍在患者可以耐受时可以餐前服用,不能耐受的可以在餐中或餐后即服。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和法莫替丁,餐后服用比餐前服效果更佳,因为餐后服用可以延缓吸收并延长作用维持时间,而雷尼替丁的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不存在饭前饭后服用的问题。不同剂型的阿司匹林服用时间也有差异,阿司匹林普通片要求在饭后服用,以减轻对胃的刺激。但肠溶包衣在正常情况下只溶于碱性液体,饭前服用更利于药物快速进入肠道溶解吸收,减轻胃刺激。

平台尾图


2017-04-17 14:00:07浏览14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血压高到多少不能顺产
一般血压达或超160/110mmHg时,产妇顺产风险大增,易引发子痫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母婴安全,医生多建议剖宫产。但分娩方式并非仅取决于血压,孕妇自身状况、胎儿情况等也至关重要。具体来说,血压达到或超过160/110mmHg时,产妇发生子痫、子痫前期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子痫可导致抽搐、昏迷等危急情况,对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顺产过程中的疼痛、紧张等因素可能进一步促使血压升高,从而加剧病情。过高的血压还可能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导致胎儿缺氧、生长受限等不良后果。此外,在顺产时,胎儿可能无法耐受分娩过程中的应激状态,增加胎儿窘迫等风险。因此,从安全角度出发,医生通常会在这个血压阈值之上建议考虑剖宫产作为分娩方式。然而,这个时间区间并非绝对。除了血压水平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会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例如,孕妇的年龄、体重、孕产史、并发症情况(如心脏病、糖尿病等)、胎儿的大小、胎位以及产道条件等,都是决定分娩方式的重要因素。如果孕妇在怀孕之前血压控制良好,即使孕期血压有所升高,但在严密监测和适当治疗下,仍有可能尝试顺产。反之,如果孕妇已经出现子痫症状、尿蛋白明显增多,或者存在其他严重的并发症,那么无论血压水平如何,剖宫产都是更为安全的选择。建议孕妇应定期测量血压,确保血压在可控范围内。一旦发现血压持续升高,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此外,孕妇应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炸鸡、肥肉等,以减轻心脏负担,控制血压。
盛斌武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鹅蛋能治糖尿病和高血压是真的吗
鹅蛋不能治糖尿病和高血压。这只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无法替代正规治疗。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发的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高血压则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状态。两种疾病均需长期规范治疗,若仅依赖食物而延误诊治,会加重病情。糖尿病患者需通过控制血糖、调节胰岛素分泌等方式治疗,高血压患者要依靠降低血压、保护血管功能来维持健康。鹅蛋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虽能补充营养,但其中不含针对糖尿病的降糖物质,也没有直接作用于高血压的降压成分。且鹅蛋蛋黄胆固醇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升高血脂,加重血管负担,对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不利;大量摄入鹅蛋还会增加热量,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定。因此,将鹅蛋作为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方法缺乏科学依据。对于糖尿病和高血压,目前已有成熟的治疗方案,需遵医嘱进行。糖尿病治疗通常采用生活方式干预联合药物治疗,二甲双胍可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利用,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美脲能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高血压治疗则以改善生活行为和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钙拮抗剂硝苯地平,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此外,患者还需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必要时进行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查等,评估病情进展。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日常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比例。坚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控制体重和改善代谢。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切勿轻信没有科学依据的食疗偏方而擅自停药或改变治疗方案,以免引发严重并发症。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孕妇天天躺着血压会升高吗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孕妇单纯天天躺着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血压升高;然而,当孕妇存在某些特殊情况,如妊娠期糖尿病、孕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焦虑紧张等,长期卧床则可能引发血压上升,此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孕期,孕妇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来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对于大多数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的孕妇而言,即便天天躺着,身体的调节机制能够维持血压相对稳定。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肾脏也会通过调节水钠平衡来协助稳定血压。例如,躺着时心脏无需克服过多重力做功,血液循环较为平稳,只要孕妇的饮食、内分泌等方面正常,身体能够通过自身反馈机制,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而且,适当的休息有助于缓解孕期疲劳,对血压稳定还有一定益处,所以正常情况下,单纯的天天躺着不会引起血压升高。当孕妇本身存在一些潜在疾病或身体异常时,天天躺着就可能成为血压升高的诱因。比如,孕妇若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长期卧床会导致身体活动量过少,新陈代谢减缓,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控制不佳,进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使血压升高。另外,部分孕妇在孕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躺着时身体的重力作用减弱,肾脏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也会引发血压上升。还有,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的孕妇,天天躺着时心理压力得不到有效释放,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孕妇应保持适度活动,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功能。饮食上要均衡,减少盐分摄入,维持正常体重增长。一旦发现血压异常升高,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治疗。
程敏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心率减慢血压升高至170严重吗
心率减慢伴血压升高至170mmHg通常属于危险信号,可能提示心脑血管急症或严重病理状态,患者需立即就医排查病因,避免延误救治。 血压骤升至170mmHg已达到高血压2级标准,若同时伴随心率减慢,需警惕脑出血、严重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颅内压升高时,机体通过库欣反应代偿,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减慢,若不及时降低颅内压,可能引发脑疝、呼吸骤停。此外,严重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病变,也可能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反射性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同时伴随心率减慢,这些情况均可能在短时间内威胁生命。 高血压本身会增加血管破裂风险,而心率减慢若由窦房结功能障碍或传导系统病变引起,可能进一步降低心输出量,加剧重要器官如脑、肾缺血。同时,血压与心率的异常关联可能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长期未控制会加速动脉硬化,增加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风险。 建议患者保持安静,取半卧位或端坐位,避免活动加重心脏负担,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期间持续监测血压和心率,记录症状起始时间及伴随表现如头痛、恶心、胸痛等。就医后,需配合完成头部CT、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排查脑出血、心梗等急症。病情稳定后,需长期管理血压和心率,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24小时血压监测,遵循医嘱规范使用降压药如酒石酸美托洛尔,同时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复发风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