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近一半新发现胃癌与这个胃病有关 半数广东人患此病

  52岁的钟阿姨于1个月前体检时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自从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钟阿姨很不安,因为听说这个病会传染,家里有1岁多的小孙子,就怕传染给他还有可能得胃癌。尽管医生告诉她不必太担忧,但她始终不放心。

  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全国幽门螺杆菌学组副组长陈烨教授指出,自从幽门螺杆菌被称为导致胃癌的元凶之一,又被定义为一种传染病,很多人在体检查出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往往惊慌不已。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后会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是否需要彻底治疗等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近一半新发现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近一半新发现胃癌与这个胃病有关 半数广东人患此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幽门螺杆菌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60%,广东地区感染率估计与全国持平或略低。

  陈烨指出,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全球约一半的胃癌新增和死亡患者发生在中国。每年新发现的胃癌有近一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与正常人群相比可增加4-6倍左右。

  同时,幽门螺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据最新的京都全球共识,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水源等途径传染,“经口”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比如,家长将咀嚼后的食物喂给婴幼儿、情侣间接吻、饮水不卫生、食物未充分清洗煮熟等。

  父母感染后,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他家庭高出很多,因此感染情况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四类人群需要进行根治治疗

  关于幽门螺杆菌是否需要彻底根治在医学界也有一定争议,“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要分情况对待,”陈烨教授介绍说,国际共识推荐,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进行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因素如高龄、合并重大疾病、社区再感染率高等方面的考虑。

  基于我国感染者人口众多、医疗水平和药物使用的地域差异明显,陈烨强烈建议以下4类人群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治:患有消化性溃疡的人群、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胃癌术后的人群及其一级家属、患有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患者。

  此外,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预防胃癌,有着来自我国科学、严谨、客观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

  据了解,香港中文大学王振宇教授联合国内多家医院一起就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预防胃癌中的效果进行过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尤其是在萎缩和肠化发生之前来根除)可以明显降低胃癌发生率。

  而在台湾马祖地区,一项随访15年之久的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预防胃癌中的作用相关研究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的发生率下降了25%,胃粘膜萎缩的发病率下降超过70%。

  “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是胃癌高发国家,日本于2013年起开始实施消灭胃癌计划,推荐对12~20岁人群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实施该策略后,预期至2020年日本胃癌病死率可下降约40%,”陈烨指出,现有的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支持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行根除治疗。

  注意!无症状者可不治疗

  “幽门螺杆菌应规范治疗,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须要治疗。”陈烨教授说,一些专家学者不提倡根除幽门螺杆菌,最大的顾虑或许基于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症状人群太庞大,以及根除方案混乱导致抗生素滥用等。

  根除幽门螺杆菌往往需要3-4种药物联合使用,其中至少两种是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其实是把双刃剑,杀死病菌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其他问题,比如胃部不适、肝功能损害、皮疹以及肠道菌群紊乱等。

  所以,尽管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但这并不是说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

  胃癌的发生与遗传、饮食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病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其中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且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最终仅有不到1%发生胃癌。

  所以专家建议,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症状者可不治疗,以免增强其耐药性。有的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几十年,到去世都没症状。

  如何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何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其实并不复杂。陈烨介绍,C-13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抗体检查、组织学检测等四种都是常用的方式,其中第一种呼气试验是临床上比较推荐的,到医院喝下试剂吹口气,一两个小时就能拿到检查结果。

  尽管幽门螺杆菌检测已纳入体检项目,但主动提出检测的人并不多,据初步统计,在2016年来南方医院体检的13万余人中,主动提出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不到十分之一,但检出率却高达40%以上。

  在第12个国际护胃日(4月9日)来临之际,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将于4月10日(周一)安排名医坐诊,提供幽门螺杆菌等消化相关问题免费咨询,同时提供30个C13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检测)免费检查名额,有需求的群众可凭身份证到现场领号,先到先得。

  适宜人群包括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胃炎和胃溃疡症状者,以及有胃癌家族史或胃手术史者等人群,尽早到消化内科查明。(通讯员:李晓姗 杨隽莹)

2017-04-09 10:15:14浏览16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唐保东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胃病的几个阶段症状
胃病的几个阶段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 1、上腹部疼痛 如果患者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不注意平时的护理,可能会使患者的胃黏膜受到损伤,从而出现上腹部疼痛的情况,甚至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可以多卧床休息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热敷腹部的方式进行处理。 2、腹胀 如果患者存在胃动力不足的情况,会使胃肠功能有所减弱,从而出现腹胀的症状,甚至会伴有频繁放屁的现象。可以多吃温热的食物进行改善,比如小米粥、山药粥等,也可以通过顺时针按摩腹部的方式进行处理。 3、恶心呕吐 如果患者的病情相对比较严重,可能会使胃肠道的蠕动发生紊乱,从而出现恶心和呕吐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反复干呕的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维生素B6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适当喝温水进行改善。 4、反酸嗳气 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患者还可能会伴有反酸嗳气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腹部热敷的方式,缓解不适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铝碳酸镁咀嚼片等保护胃黏膜药物进行治疗。 5、食欲不振 胃病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胰腺癌和胃病的区别
胰腺癌和胃病的区别主要包括发病原因、发病部位、症状表现、治疗方法、预后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1、发病原因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胰腺肿瘤,主要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胰腺癌的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过量饮用咖啡、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有关。胃病一般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或慢性炎症,通常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的。 2、发病部位 胰腺癌一般是发生在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胰腺内外分泌腺。胃病一般是指胃黏膜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胃黏膜。 3、症状表现 胰腺癌患者早期一般没有特异性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黄疸、消瘦等症状。胃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胃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4、治疗方法 胰腺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的方式治疗。同时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方式治疗。胃病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治疗。 5、预后 胰腺癌预后较差,一般无法治愈。胃病患者通过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另外,患者可以适当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自身体质。同时,患者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运动,如骑车、打球、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