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30岁后运动别太“拼”3部位易受伤

查振刚 骨科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竞技体育下,随着比赛的激烈,运动员在训练或赛场上出现伤病屡见不鲜,而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热浪来袭,“运动损伤”这个曾经最常用在职业运动员上的疾病名称,也越来越多的发生在了普通老百姓身上。

QQ图片20170228162408

  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省举办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与活动5230次,参与人数超过4500万次,运动过程中造成的伤病以及医疗康复的需求迅速增加,2月26日,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在骨科学科带头人查振刚教授的带领下运动医学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郑晓飞介绍,骨科运动医学不仅仅局限于用关节镜或微创手术治疗运动损伤,更加强调康复手段,有些运动损伤甚至不用服药即可通过康复训练恢复正常。

  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最容易运动受伤

  现在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不注意,受伤在所难免,据统计,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最容易在运动中受伤,郑晓飞提醒,在临床上,运动损伤多出现在30岁以后,建议运动者在安排运动量上要适度,此外不同类型的运动会造成不同部位的伤病,运动者要引起重视,

  膝伤:

  张先生:我今年32岁,上周参加马拉松跑步,左侧膝盖受伤,现在上下楼梯会疼,平时走路轻微疼痛。

  平时,踢足球、跑步或骑自行车,膝盖受伤最容易“中招”,一般表现为膝盖周围出现疼痛,下蹲、跳跃和爬楼梯时会加剧痛感的发生,一般是由于过度劳损造成髌骨错位、髌骨软化、滑囊炎或者滑膜炎。这些病症经过合理的休息,99%的人都会在6周或3个月内逐渐康复,无需特别治疗,但要避免过度活动。

  此外,在进行激烈对抗时,半月板损伤、前十字韧带撕裂更为常见,极易造成关节不稳、反复肿胀,需要进行关节镜手术对其进行修。

  肩伤:

  李女士:我因长期打羽毛球导致右肩疼痛,手臂平举时不能翻转,周围的朋友说是肩周炎,后来却被医生诊断为“肩峰撞击症”,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篮球、游泳、排球、羽毛球等都有过顶动作的运动,最容易出现肩部损伤,出现疼痛、脱位。很多人会误以为自己患有肩周炎,但实际上在肩部运动损伤的患者中,真正的肩周炎患者只占15%左右。更多的是由于肩峰撞击症、肩袖撕裂、肱二头肌长头腱炎、肩峰下滑囊炎、肩关节盂唇损伤、肩关节周围骨折和各类滑膜炎症等引起。

  这类疾病一旦忽视,极易引发反复脱臼,甚至需要施行外科手术来固定肩部,必要时可通过关节镜技术施行外科手术。

  踝伤

  王小姐:两个月前下楼梯崴到脚,当时还能走,没有肿胀,但1个月后走路越来越疼,也使不上劲。现在只能减少走动不跑动。

  即使是最为简单的慢跑,也有可能造成脚踝扭伤、韧带撕裂,若拖延成慢性损伤,则有可能造成软骨损伤,面临后遗症无法恢复得问题。

  对于简单的扭伤采取冷敷制动,对于踝关节不稳定的患者通过强化腓骨肌和本体感受训练进行治疗。

  运动损伤中,70%-80%只有通过核磁共振才能真正发现

  现在依然有不少人,认为运动医学主要的患者为年轻人,其实运动医学关注的还有50%是老年病,70%-80%只有通过核磁共振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所在。虽然难发现,但幸运的是,这些疾病几乎都可以通过关节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在通过3个月到半年的观察康复来达到完全恢复。

  郑晓飞提醒市民,运动之前要先进行强度由低到高的热身,特别是30岁以后的市民在做大幅度的动作时需谨慎。如果在运动中出现不良反应,就必须立即停止锻炼,进行适当的冷敷以缓解损伤。如果症状持续不能缓解,就要去医院通过核磁共振来寻找病因。(通讯员:张灿城)

2017-02-28 16:19:18浏览10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大三阳病毒量高,肝功能正常
乙肝大三阳病毒量高但肝功能正常,可能是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强,也可能是疾病感染早期。建议患者遵医嘱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疾病的发展。乙肝大三阳通常指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出现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病毒复制活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肝功能正常则意味着肝脏的生化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在检测时处于正常范围,表明肝脏的代谢、解毒等功能未受明显影响。乙肝大三阳病毒量高但肝功能正常,可能是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强,能够在病毒复制活跃的情况下,仍然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这也可能处于乙肝感染的早期阶段或免疫耐受期,此时免疫系统尚未对病毒产生强烈的应答,或者病毒与免疫系统之间达到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肝功能得以保持正常。但是尽管肝功能正常,乙肝大三阳且病毒量高的患者仍然需要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因为肝脏的炎症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且病毒复制活跃增加了肝细胞受损的风险。因此,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治疗方面,若乙肝大三阳患者病毒复制活跃且肝功能正常,但存在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或纤维化进展的风险,可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从而减轻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需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指血液中检测到针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可能通过自然感染后恢复或接种乙肝疫苗获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存在是评估乙肝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意义因具体情况而异。对于接种乙肝疫苗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表明疫苗接种成功,机体已产生保护性抗体,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于自然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者,则提示病毒已被清除;此外,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也可能见于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后,但此种情况抗体水平通常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以抗体滴度表示,滴度≥10mIU/mL通常认为具有保护性。对于接种疫苗者,建议在完成全程接种后1-2个月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水平,以评估免疫效果。对于自然感染恢复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伴随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可与疫苗接种者区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所有感染风险。在少数情况下,即使抗体阳性,仍可能发生乙肝病毒的再感染,尤其是当抗体滴度较低或病毒发生变异时。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一个积极的检测结果,表明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检测,以确保健康状态。对于抗体滴度较低者,可考虑接种加强针,以维持足够的保护力。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是什么
乙肝病毒即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其主要感染肝脏细胞,进而引发乙型肝炎,会对人体构成重大威胁。了解乙肝病毒的特性、传播方式及防治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意义深远。乙肝病毒结构独特,由包膜和核衣壳组成。包膜上含有乙肝表面抗原,这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标志物,也是乙型肝炎疫苗的主要成分。核衣壳内包裹着病毒的DNA和DNA聚合酶。这种病毒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在体外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对一些消毒剂有一定耐受性。其复制过程较为复杂,病毒DNA进入肝细胞后,会在细胞核内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这是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和难以彻底清除的关键原因,cccDNA可长期稳定存在于细胞核内,不断转录出新的病毒基因组,导致病毒持续复制。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等,都可能造成血液传播。而母婴传播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母亲体内的病毒可通过胎盘、产道或产后哺乳等途径传播给婴儿。性传播则是在无保护的性行为中,病毒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对方体内。一旦乙肝病毒进入人体,会侵入肝细胞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免疫系统识别到病毒后会发起攻击,这个过程中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引发炎症反应。若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清除病毒,就会转为慢性感染,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患者应及时就医,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指标。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需严格按疗程服用,不能擅自停药。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什么是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其承载着乙肝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在乙肝的发病机制、病情监测和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了解乙肝病毒DNA,对乙肝患者的诊疗和康复至关重要。乙肝病毒DNA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结构独特。其包含多个基因区域,如S基因区、C基因区、P基因区和X基因区等,每个区域都编码着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对于病毒的生存、复制和感染能力至关重要。乙肝病毒感染人体肝细胞后,其DNA会进入细胞核,并在一种特殊的酶作用下,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cccDNA十分稳定,能持续转录出病毒的信使RNA(mRNA),进而翻译出病毒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实现病毒的大量复制,这也是乙肝难以彻底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具有重要意义。其能直观反映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当乙肝病毒DNA定量数值较高时,表明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传染性较强,此时患者病情可能处于活动期,肝脏受到损伤的风险也相应增加。相反,若定量数值较低,说明病毒复制相对受到抑制,传染性较弱。此外,通过动态监测乙肝病毒DNA定量的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如果在治疗过程中,DNA定量持续下降,说明治疗方案有效;反之,若数值不降反升,则可能需要调整治疗策略。对于乙肝患者,若乙肝病毒DNA定量高且伴有肝功能异常,通常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务必严格按医嘱按时服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治疗期间定期复查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指标。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