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女人这样穿衣服竟然会伤子宫!床上铺一种东西睡可防不孕(还有3种汤也不错)

刘月婵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

  男人找媳妇,先看长相漂不漂亮?

  妈妈找媳妇,先看她能不能生?

  找媳妇不能找宫寒的!在毒舌金星主持的新节目《中国式相亲》中, 男方妈妈“赵阿姨”表示对宫寒女孩很介意。

  

2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听了这位“赵阿姨“的原话,小九感觉宫寒有毒啊!还让不让“宫寒女”活了?

  那么多女人宫寒只因穿衣不对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刘月婵介绍,中医并没有“宫寒”这个病,这是老百姓对中医“寒凝胞宫”的通俗说法,它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子宫温度寒冷,而是指寒邪凝滞胞宫。

  这寒从哪里来,又怎么进入女人子宫的?这得从女人的穿衣说起。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但是很多年轻女孩太爱臭美了,穿衣是越少越好,越短越潮。露出肚脐眼、亮出“小蛮腰”、晒出大长腿……这些性感的裸露无疑给环境中的寒气大开方便之门。

  肚脐眼、腰部、膝关节一旦受风着凉,招致外来之“寒”侵入人体,停滞在人体的经脉、脏腑中,当然也包括胞宫,这样穿衣迟早“宫寒”。

  所以,现在的“寒女”那么多,其实穿衣不当是主要原因。难怪小九每次穿热裤,老妈总要唠叨,什么“是个女人九个寒”,什么“腰腿受凉,等老了就后悔”。

  这些症状帮你自测“宫寒”

  “你宫寒,不孕!”众多古装剧都爱演的老桥段,女主久久怀不上,老中医一把脉就来这么一句。金姐节目中“赵阿姨”把宫寒说得更可怕,直言“宫寒女”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

  

500 333水印

  刘月婵说,“宫寒”确实对女人的生育有影响,使女人不容易怀孕。寒凝胞宫就会气血不足,寒凝气滞,受精卵不容易着床,故怀孕困难。即使怀上了,也可能引起流产等麻烦。

  至于“宫寒女”生男孩会得小肠疝气、生女孩会营养不良”等说法不可信,这些根本与“宫寒”无关。

  既然宫寒影响怀孕,等到想生娃才调治未免有点晚,不如平时多上点心。

  一般来说,“宫寒女”在经前会出现头痛、腰酸、肚子冰凉、四肢冰凉;在经期会出现子宫下腹强烈收缩,经血不是正常的鲜红色,而是暗红色,经血可带血块。

  这些症状表现,可以帮助我们女人在家自测是否气血凝滞,有无“宫寒”。

  祛除宫寒的5个中医妙方

  “宫寒”是女人的常见病,祛除宫寒,保暖当先。穿衣要足够,把脖子大椎、肚脐眼、腰部、膝关节这几个重要部位捂起来就对了。

  其次,经前一周找找中医生调理宫寒。“宫寒”症状不难治,但需要时间,认真调理3个月—半年,“宫寒女”可以恢复健康的体魄。有哪些方法可以祛除宫寒、预防宫寒呢?

  1.当归生姜羊肉汤

  暖宫药膳使用最多的就是当归与羊肉,加入生姜做成汤,是古代经典的药膳方,有补气养血,温中暖肾作用。

  2.乌鸡参芪汤

  你若不喜欢吃羊肉,可改用乌鸡或老母鸡,煲党参、北芪、生姜、红枣,具有同样的暖宫效果。此外,益母草煎鸡蛋、艾草煎鸡蛋、红糖姜水等也可以帮助去宫寒,宜在经前吃或者经期疼痛时吃。

  3.艾灸女人要穴

  女人的大椎、肚脐眼,腰部、膝关节都与“宫寒”息息相关,一定要做好保暖,平时艾灸这些部位的女人穴,比如大椎穴(在后颈)、神阙穴(在肚脐眼)、肾腧穴(在腰部)、涌泉穴(在足底)、三阴交(小腿内侧)5个穴位,或用艾叶生姜煮水泡脚,均可以赶走宫寒。

  4.睡睡电热毯

  经常宫寒的女人,非常适合睡电热毯。建议睡姿:一是手掌向下按着毯子睡,这个姿势可以温暖手掌中的劳宫穴;二把脚抬起90度,同时保持脚掌紧贴毯子,可以暖到足底的涌泉穴。一张电热毯这样睡,让你从大椎、劳宫到肾腧、涌泉,浑身上下暖洋洋。

  5.鸡生肠枸杞淮山汤

  对于打算怀孕的“宫寒女”,还可以吃点滋肾育胎丸,具有滋补肾阴驱寒之效。

  刘月婵有一个经验方,就是用3副鸡生肠、枸杞15克、淮山30克一起煲汤,隔天吃一次,有助孕的奇效。

  注意:鸡生肠不是鸡小肠,是母鸡生蛋的那段白色的肠子,连着很多小鸡蛋。

  子宫对女人的重要性无须小九多言!

  无论你是担心“宫寒”,还是已“宫寒”,

  都可以试试上述方法哦。

  (通讯员:许咏怡)

2017-02-27 16:04:43浏览4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慢性胃炎口水多怎么回事
慢性胃炎口水多,多考虑是饮食不当造成的,也不排除与腹部受凉、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不良等原因有关,可以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1、饮食不当如果个人长期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经常食用过多酸性的食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刺激,从而出现胃酸分泌过多,伴随口水增多的现象。可以适当调整个人饮食习惯,注意少食多餐,避免食用过多刺激的食物。也可以适量食用碱性的食物,如苏打水、苏打饼干等,能够有效中和胃酸。2、腹部受凉平时不注意腹部的保暖,受到寒凉刺激以后,可能会导致胃肠道痉挛,从而引发胃酸分泌过多,出现口水增多的症状。可以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加衣物,避免受到寒凉刺激。也可以多喝一些温热的水,能够有效改善症状。3、消化不良如果患者一次性吃过多食物,可能会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堆积,不能及时消化和吸收,进而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口水增多、腹胀、腹痛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来改善。此外,平时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4、胃酸分泌过多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胃酸分泌过多的现象,从而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出现口水增多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等。此外,还可以遵医嘱服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如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能够有效改善胃酸分泌过多的情况。5、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患者不注意饮食卫生,可能会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道,从而出现胃痛、口水增多、食欲不振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要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在饮食上可以吃清淡的食物也可以吃水果和蔬菜,切勿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吃什么中成药
对于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合适的中成药能起到辅助治疗、缓解症状的作用,常用的有胃苏颗粒、摩罗丹、康复新液、虚寒胃痛颗粒等,建议遵医嘱选择合适的用药。一、慢性胃炎:胃苏颗粒:具有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的功效。其成分中的紫苏梗、香附等能疏肝理气,陈皮、枳壳可调理中焦气机,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因气机不畅导致的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能有效改善胃部的胀满不适,调节胃肠功能紊乱。摩罗丹:其是由百合、茯苓、玄参等多味中药组成,能滋养胃阴、清热、活血化瘀、通络定痛。针对慢性胃炎病程较长,胃黏膜出现的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改变,摩罗丹可通过其综合药效,修复胃黏膜,减轻炎症,缓解胃部隐痛、烧心、消化不良等多种症状,促进胃部功能恢复。二、十二指肠溃疡:康复新液:这是一种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制成的中成药,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作用。对于十二指肠溃疡,其能在受损的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离胃酸对溃疡面的进一步侵蚀,同时促进黏膜细胞的再生,加速溃疡愈合,减轻溃疡引发的疼痛,尤其是空腹疼痛,提高溃疡的治愈率。虚寒胃痛颗粒:适用于脾胃虚寒型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此类患者常表现为空腹时疼痛加剧,喜温喜按,进食后缓解,同时伴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等全身症状。虚寒胃痛颗粒中的党参、黄芪、白芍等药物能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从根本上调理脾胃虚寒的体质,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减少发作频率。若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除遵医嘱服用中成药外,日常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浓茶、咖啡等,以免刺激胃黏膜。戒烟戒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焦虑,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胃肠功能。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监测胃部病变情况,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马明哲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适合慢性胃炎病人的饮食有哪些
如果患有慢性胃炎,在食物选择上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小米粥、山药、菠菜、酸奶、木瓜等食物。需要注意的是,食物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若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1.小米粥:慢性胃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而小米粥属于比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且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因此适当吃一些小米粥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也不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对病情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2.山药:该类食物也具有养胃的功效,其中富含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适量进食后可起到辅助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同时还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增进患者的食欲。3.菠菜: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胡萝卜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慢性胃炎的患者适当食用后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对于疾病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4.酸奶:酸奶中含有的乳酸菌进入肠道后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紊乱的情况,并且也不会加重胃肠道负担。5.木瓜:木瓜中含有木瓜酵素,这种酵素有助于分解蛋白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从而帮助慢性胃炎患者更好地消化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在日常生活中,就医患者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也要尽量避免大量进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如冰激凌、酸辣粉等,以免加重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