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新年一定要改掉的10大坏习惯!6位科室医生多年心得,是你春节最好的红包

陶莹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为什么明明很讲究卫生保健了,可健康还是南辕北辙?

  那小九要问问明明童鞋:方法用对了吗?真的做对了么?

  很多人以为自己做的一些事一些行为是在养生,其实对保健知识一知半解,又如何到达健康的彼岸?新春佳节之际,就让来自广东三甲医院的各科室专家告诉你,在卫生保健方面哪些事情做错了,新年必须纠正你的坏习惯。

新年一定要改掉的10大坏习惯!6位科室医生多年心得,是你春节最好的红包

IMG_5783

  (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病专科主任医师 胡世云)

  行为习惯1:低“盐”饮食,就是吃盐越少越好

  医生纠错:低“盐”饮食,限的不仅仅是盐,还包括其他含钠高的调料,如酱油、味 精、鸡精、豆瓣酱、香肠、腊肉等。但是,吃“盐”并非越少越好!盐摄入过少可以引起 “低钠综合征”,轻则精神萎靡、嗜睡、体温低下,重则昏迷、惊厥,危及生命。

  行为习惯2:自从得了冠心病,只吃素不吃肉

  医生纠错:血液中胆固醇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即食物中胆固醇吸收和体内胆固醇合成,其中2/3的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的。所以对于心血管病人,只要少吃一些高胆固醇食物即可,完全吃素会引起摄入蛋白质不足。人长时间不吃油脂或含油脂性的食物,会出现必需脂肪酸缺乏,磷脂、胆固醇缺乏,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这些营养物质都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必需物。因此,吃油不能多吃,但也不能不吃,关键在于适量。

IMG_5783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医师 王轶)

  行为习惯3:肝病病人身子虚,补补精神好

  医生纠错:得了肝病(如肝炎、肝癌)以后还大补特补,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可能加重病情。特别是急性肝炎、肝衰竭的病人,一碗炖汤堪比致命“毒药”,这种高蛋白饮食会使病人诱发“肝性脑病”。所以,肝病不能吃油脂高的食物,不要吃猪蹄。

  行为习惯4:为了增强免疫力,注射白蛋白、丙种球蛋白

  医生纠错:人血白蛋白、丙种免疫球蛋白都是血液制品,它们是药,非营养剂,盲目注射有可能增加血源性感染的风险,以前就发生过注射血液制品而感染丙肝的事件。目前,血液制品含有哪些病毒或病原体仍是未知的,使用血液制品一定要有严格的临床指征,在非常必要的时候才用。

IMG_5783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皮肤科主任 吴良才)

  行为习惯5:冬天皮肤痒,洗澡要彻底清洁

  医生纠错:洗澡过勤会把皮肤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的保护性菌群洗掉,容易伤害到皮肤的角质层,由此导致皮肤瘙痒,同时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减弱,容易得病。过热过久的洗澡都会加重皮肤屏障的破坏。在干燥寒冷的冬季,建议每周洗澡2-3次,水温不宜过高,一次洗澡时间尽量不超过15分钟。

  行为习惯6:痘痘用手挤出来,好得快

  医生纠错:青春痘在医学上称为“痤疮”,皮肤科医生面对严重的痤疮患者,常常需要给予清理痘痘。这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由专业人士操作,有助于青春痘的快速改善。而患者自行挤压特别是用手挤痘,不能保证卫生消毒,往往会导致炎症和感染加重,留下瘢痕的机会高。

IMG_5783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外科副教授  练磊)

  行为习惯7:术后要忌口,牛肉鸡蛋不能吃

  医生纠错:全国住院调查显示,由于过分忌口,外科住院病人一半以上营养不良。其实在术前术后,只要病人的肠道通畅,都应该正常饮食,不吃酸辣刺激和影响肠道动力的食物即可。牛肉、鸡蛋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对术后恢复有帮助,应该多吃。

  行为习惯8:每日坚持灌肠,排毒养生

  医生纠错:正常人无需以灌肠来排便,如果你要灌肠,说明你的胃肠道不正常,最常见的病就是便秘。便秘患者,经过规范诊治,也可以无需灌肠,除非疗效不好,四五天还不排便,这时医生才会给予病人灌肠。切记,灌肠有风险:一怕灌肠器具消毒不过关而传染疾病;二怕灌肠的管子捅破肠粘膜;三怕灌入肠道的液体引起肠道水肿,温水也好,咖啡也罢,都不能令人放心。肠道保健更主张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改变睡眠习惯,改变饮食习惯,适当使用通便药物,让大便形成规律每天排出。

IMG_5783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陶莹)

  行为习惯9:外阴瘙痒发作,上药店买阴道洗液、栓剂药自治

  医生纠错: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异常,不少患者习惯到药店买药自行治疗,多数情况下症状会有所改善。但是,没有了解清楚何种病原菌感染,随意用药不但治疗效果不好,还会造成阴道菌群失调,造成阴道炎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应该尽快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由医生检查诊断后再治疗。

IMG_5783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 翁志强)

  行为习惯10:牙齿痛了,才需要看牙医

  医生纠错:不要等到牙齿出现了疼痛,才去医院看牙齿。很多牙齿疾病如龋病、牙周炎等,在早期没有什么症状,更不会出现疼痛。等到疼痛出现,往往是疾病发展到了极其严重地步。口腔的卫生保健除了认真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外,定期到医院检查牙齿十分重要。

  (通讯员:简文杨、许咏仪、潘英媛)

63
2017-01-27 06:09:45浏览114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