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爸妈有没有类风湿 看这几个指标

黄清春 风湿科,风湿科,内科,慢病管理中心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早上起床关节僵硬、不舒服,很多人以为这只是爸妈年纪大、中老年骨头病而已。其实不然,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典型的症状之一,若不及早干预、治疗,一旦关节受损,可能从此失去活动能力。

  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主任黄清春提醒,若出现晨僵、关节疼痛等情况,要及时到风湿科做风湿三项、血沉、类风湿自身抗体等检查,让专业的风湿医生诊治,以免耽误病情,影响生活质量。

  指导专家:黄清春,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等风湿病。

爸妈有没有类风湿 看这几个指标

  抽血,是就诊乃至日常体检经常接触的检查。但是,血液抽出之后可以检查的项目繁多,比如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风湿三项、血沉、类风湿自身抗体等等。

  黄清春指出,抽血指标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疑似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了解、读懂相关指标十分重要。

  关节有没炎症 看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反应人体炎症的常用指标之一,当人体患有某些炎症疾病(尤其是急性期),血清中就会出现这种特殊的蛋白。类风湿关节炎简单讲就是一种关节的炎症,C反应蛋白可以用来“判断关节是否存在炎症”。

  黄清春分析道,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C反应蛋白普遍升高,与疾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就是“病情越重,关节越痛,这个指标就会越高”。

  对于已经确诊类风湿关节炎且正在治疗的病人,C反应蛋白可帮助我们评估现在的治疗用药是否有效,如治疗效果好,C反应蛋白就会降低或转成阴性,治疗效果不好,C反应蛋白便会居高不下甚至持续上升。C反应蛋白的变化能直观地判断用药方案的优劣,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过程,C反应蛋白可以帮助医生调整与设定用药方案。

  不过,要注意的是,C反应蛋白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专属指标,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例如:肺炎、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等情况下C反应蛋白也会明显升高。另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C反应蛋白有着相同的意义,不同的是超敏C-反应蛋白的灵敏度为C-反应蛋白的10倍,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活动监测更敏感,已经渐渐取代C反应蛋白成为监测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的化验指标。

爸妈有没有类风湿 看这几个指标

  炎症程度如何 看血沉

  血沉(ESR)是我们血液中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与C-反应蛋白一样,是反映机体炎症程度的指标。

  一般来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尤其病情活动时)血沉是增高的,当病情好转或静止时,血沉可逐渐下降恢复至正常范围。但反过来,血沉升高并不意味着疾病正在活动,因为贫血、感染或肿瘤等情况也可能导致血沉增高。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得了感冒,这时候去查血沉或C反应蛋白,结果就不准确了。

  因此,血沉与C反应蛋白一样可作为药物疗效判断指标之一。但血沉不是活动的特异性指标,有时血沉与病情活动并不一致。临床中,部分已经达到疾病缓解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转阴,但血沉并未恢复正常范围,故采用血沉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还需结合患者的症状和其它化验指标综合评定。

  有没得类风湿 看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很有意义,简单说就是“帮助判断你是不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一般10个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里面有6-8个类风湿因子会升高,剩下的2-4个有可能不高的。

  黄清春解释道,类风湿因子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但RF阳性也不等于就是类风湿关节炎,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评估,例如是否存在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早上起来关节僵硬等不适。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等也常有类风湿因子升高。另外,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部分正常人及肝炎病人也可能会升高的,75岁以上的老年人类风湿因子经常出现升高的情况。

  类风湿因子与血沉、C反应蛋白有什么不同呢?区别在于类风湿因子不能反应人体炎症活动情况,比如一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指、手腕关节肿胀疼痛严重,C反应蛋白、血沉一直升高,但类风湿因子可以不升高甚至阴性。

  所以,类风湿因子并不作为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活动的指标,类风湿因子只能用于协助诊断是否是类风湿关节炎这个病。

爸妈有没有类风湿 看这几个指标

  早期诊断类风湿 看抗CCP抗体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是风湿自身抗体系统的一种,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相当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68%~75%),也就是说10个这项指标阳性的人里,7个人会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另外,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还没有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晨僵这些症状前,如果该指标阳性,可以提示以后有发展成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故抗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关键指标。

  抗CCP抗体不仅是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指标,而且是鉴别侵蚀性、非侵蚀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灵敏指标。换句话说,就是“抗CCP阳性的患者关节畸形的危险性比阴性的患者高”。除此以外,抗CCP抗体还可以同抗RA33抗体、抗AKA抗体等指标联合检测,以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确诊率。

  关节疼痛肿胀是感染还是类风湿 查查抗O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抗O”,测定其效价可知病人最近或以前有无溶血性念球菌感染。

  溶血性念球菌感染,常见于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多见,还可见于风湿性心肌炎、心包炎、念球菌性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溶血性念球菌感染部分患者会出现类似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但溶血性念球菌感染导致的关节炎通过规范的青霉素治疗可以完全痊愈,简单说血性念球菌性关节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引起的。

  所以,有些人认为“抗O增高就是类风湿”是不对的。抗O升高仅仅提示近期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并不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确诊指标,但可以用于排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的关节疼痛肿胀,至于能否确诊类风湿关节炎还需根据患者其他临床表现及化验结果来判断。

  黄清春指出,上述5项抽血指标可以简单理解为“C反应蛋白和血沉用于评估病情严不严重,以及治疗用药是否有效果”,“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用于判断是否患了类风湿关节炎”,“抗链球菌溶血素O用于鉴别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关节炎还是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的类风湿关节炎”。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医疗单位由于使用的检验方法、实验条件等存在差异,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可不能不完全相同,但一般情况下,在化验单上都标有参考值,可自己对比测定的各项指标是否超过了参考范围。

  想要了解爸妈是否有类风湿关节炎症状,类风关如何才能控制良好,不妨参加广东省中医院的类风湿关节炎病友会,听听名中医们怎么说!12月24日大德路总院研修楼八楼慢门会议室将举办类风湿关节炎病友会,分别由黄清春主任主讲《类风湿关节炎的达标治疗与慢病管理》,储永良副主任主讲《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何晓红副主任主讲《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锻炼》,黄闰月副主任主讲《类风湿关节炎的食疗与健康调养》。参加者可免费获得风湿专科医生全面、专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提供饮食、运动相关资讯。

2016-12-07 11:48:54浏览31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