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发的两条微信在朋友圈里传得火热,从孩子耳朵里取出的蟑螂以及沾着鲜血的银柳花照片令人触目惊心。
10月17日,耳鼻喉科高帆副主任医师接诊了一名1岁半的男孩,据家长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孩子说耳朵涨、不舒服,总是用手指转耳朵,还特别烦躁。之前带他去过几家医院,有的说是中耳炎,有的说是外耳道长东西了,但都没有明确诊断。高帆为孩子进行了外耳道探查术,结果竟然从耳道里取出了一种叫做银柳的花。“我们取的过程非常小心,但是在鼓膜上还是能看到一个小孔,估计是种子在鼓膜上长起来了。”事后家长回忆,今年春节曾买过银柳,估计是孩子自己把种子塞进耳朵的,家人也没有及时发现,就在里面生根发芽,最后把耳道都填满了。
两周后,张冰住院医师从患儿耳道里取出的东西,把她自己都吓了一跳。“小女孩来的时候不停的哭闹,说耳朵特别疼。她在看电视的时候耳朵里进了个蟑螂,她自己用手掏出来一半,还有一半留在耳朵里。我用钳子夹了一下,发现蟑螂还活着,而且前腿还死死的扒在鼓膜上。”为了不损伤鼓膜,张冰先把酒精滴到孩子的耳道里,将蟑螂闷死后,再用吸引器将其取出。
高帆医生告诉记者,这两个病例都属于耳道异物,在耳鼻喉科很常见。耳道异物是指异物不慎进入外耳道所致损伤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年幼的孩子有时会将豆子、石子、小珠粒、种籽、小玩具等各种小物件塞进外耳道,昆虫爬入或者飞入外耳道内,也会形成异物。
两位医生在接诊当天将病例发到朋友圈,是想提醒广大家长,最好不要给年龄小的宝宝经常掏耳朵,因为耳道的分泌物是有保护作用的,分泌物可以使小颗粒、小虫子不容易进到耳道,不会靠近耳膜。有的家长喜欢用棉棒或者金属卡子给孩子掏耳朵,这些都是不提倡的。如果怀疑孩子耳朵有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
同时,家长还要看护好自己孩子,不要把体积细小的东西给孩子玩,尤其是种子、豆子等植物,因为植物在耳道里停留时间长了就会发酵,发酵以后不仅阻塞耳道,还会分泌一些物质,引起耳道壁增厚,对儿童的听力、精神状态、学习能力等方面造成影响。“前天下午,孩子到医院复查,经过十多天的恢复,鼓膜上的小孔基本已经长上了。幸亏取出的及时,没有给孩子造成太大的损伤。”高帆医生说道。
首都儿科研究所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