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早产低体重宝宝别忘检查眼睛 防视网膜病变入侵

林惠芳 儿童保健科 住院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早产低体重宝宝别忘检查眼睛

早产低体重宝宝别忘检查眼睛 防视网膜病变入侵

  一年前,陈太太早产生下一个体重才1.5Kg的女宝宝,由于早产低体重,小宝宝在新生儿科待了一段时间才回到自己的家里。为了让这个刚出生就受尽磨难的小公主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夫妻俩倾注了不少心血。但不知道为什么,陈太夫妇总觉得孩子的眼睛有点不太对劲,都1岁了,还认不出爸爸妈妈来,也不会自己去抓玩具玩……一天,陈太偶然间发现宝宝两只眼睛里各长了一个小白点,于是赶紧抱着孩子上医院看,结果被告知宝宝两只眼睛各有一处已经出现了异常病变。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眼科黄学林主任医师指出,眼睛是一个球形结构器官,眼球壁的最内层为视网膜,也就是我们能看到物体的基础(内含感光层)。还在妊娠早期的时候,宝宝的视网膜是没有血管的,主要由玻璃体动脉供应营养,到孕14-16周左右时,视网膜的血管才开始由视盘慢慢向周边视网膜发展,约在孕36周时可到达鼻侧锯齿缘,直至足月,宝宝的视网膜抵达颞侧锯齿缘才发育成熟。

    “但有一些小宝宝由于各种原因,在还没熬到足月时就匆匆出来了,即是说,这些早产的小宝宝,他们在视网膜还没发育成熟时就已经抢闸出来了,所以他们在出生后,会比正常足月出来的小宝宝更容易出现视网膜病变的问题。”黄学林谈到。

  专家提醒,千万不可小瞧这种病变,它可是引起新生儿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减少甚至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就需要做好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争取在病变早期就给予及时的补救措施。

  哪些宝宝尤需做好眼底筛查?

  早产宝宝中,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是造成其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黄学林解释说,这是因为在视网膜血管的发育过程中,胎龄较小和出生体重较低的早产宝宝他们在出生时视网膜周边血管、特别是颞侧的视网膜血管发育还未成熟,甚至还没发育,这一片称作无血管区;胎龄越小和出生体重越轻,无血管区域的面积就越大,因此他们会越容易出现视网膜病变。

    此外,出生时伴有窒息、呼吸窘迫高胆红素贫血等的早产儿,也同样是视网膜病变的高危群体,也需进行规范地眼底筛查,以排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这一致盲眼病的发生。

  什么时候该做这个眼睛的检查?

  视网膜病变能否治好,跟病变的程度和发生的区域有很大的关系,当2-3区视网膜病变还只是处在第一二期的时候,还没有出现纤维血管增殖,只需要按医生叮嘱定期检查就可以,无需做特殊治疗,到了第三期时,如果能及时发现并给予适当治疗,大部分的患儿还是能获得跟正常新生儿相似的视力发育基础,但如果病变已经进展到了第四、第五期,即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视网膜增殖并伴有牵拉性视网膜脱落,那么,这个时候即便采取手术治疗,大多数难逃失明的命运了,仅少数能保存部分视力。所以,早期发现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大多数有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的4-6周左右开始出现病变,并于6-8周左右呈加重趋势,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可在10-12周左右出现失明。黄学林指出,《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指南》中规定首次眼底筛查的时间是在出生后的4-6周。根据实践经验,有一些特殊的早产儿,他们会更早出现视网膜病变、而且他们的病变进展得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失明。

    所以,黄学林建议:首次眼底筛查的时间定在出生后第4周,目的在于及时将这些早期发病的危重患者找出来,减少他们失明的机会,这也要求医生需要根据新生儿的情况把握好筛查的时机。当然,第一次筛查时没发现异常,家长也不要掉以轻心,仍需要按照医生的叮嘱准时带孩子回来定期随访,以免一些病变发生得较晚的早产儿错过了筛查的时机。

  日常养育中也需留心孩子的视力发育情况

  除了做好筛查外,父母在日常的养育过程中,也需要留心孩子的视力发育情况:正常宝宝的眼睛在出生后即有感光功能,拿一只小红球在小儿脸部上方20cm处轻轻晃动以引起小儿注意,然后慢慢移动红球,从头的一侧沿着弧形,移向中央,再移向头的另外一侧,观察小儿的眼睛活动,可以看到1个月的时候宝宝能够用他的眼睛跟踪红球转过中线;2个月的时候,可以立刻看到玩具并注视着;3个月时可用眼及头随着眼前的红球从一侧转到另一侧(即视线能移动180度),眼睛会东张西望,表情活泼并跟踪行走的人或活动玩具,见到人能自行笑起来;4个月时眼手协调,见到母亲或其他亲人时,会变得高兴起来;6个月的时候以红球引逗小儿注意,红球落地后,小儿能立即低下头向地上寻找红球……

    黄学林提醒父母在不同的阶段要时刻关注孩子发育期间的视力变化情况,如果在该有的阶段里达不到要求,应提高警惕,及时带去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以免耽误了治疗。(通讯员:彭文斌 林惠芳)

2016-10-09 01:19:12浏览2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郑帅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穿鞋脚背疼怎么回事
穿鞋脚背疼多考虑是鞋底过硬引起的,也可能是足弓塌陷、足底筋膜炎、足部骨质增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的。1、鞋底过硬若患者穿的鞋底过硬,可能会导致脚后跟部位受到挤压,进而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患者可更换舒适的鞋子,以免再次挤压脚后跟。同时患者也可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2、足弓塌陷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足弓塌陷,在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可能会出现足底疼痛的情况。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若患者病情较重,患者也可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如跟腱切断延长术等。3、足底筋膜炎若患者长时间穿鞋,可能会导致足底筋膜反复受到摩擦,进而可能会引起无菌性炎症,就可能会出现足底疼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4、足部骨质增生如果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可能会使足部骨质发生增生,会出现局部钝痛、行走受限等情况。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药物进行改善。5、类风湿性关节炎若是长期处于潮湿、阴暗环境,可能会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发作时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情况。患者可遵医嘱口服来氟米特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改善。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姜渭主治医师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三甲
穿鞋没有穿袜子会脚臭怎么回事,怎么办
穿鞋没有穿袜子会脚臭,可能是鞋子不透气、不注意清洁、脚癣、臭汗症、多汗症等原因所造成的,患者可以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1、鞋子不透气如果鞋子不透气,可能会导致脚部出汗过多,从而出现脚臭的现象。建议患者及时更换鞋子,尽量穿宽松、透气的鞋子,也可以通过及时更换鞋子的方式进行改善。2、不注意清洁如果在平时没有定期清洁鞋子和袜子,可能会导致鞋子内部存在较多的汗液,从而出现鞋子发臭的情况。建议患者定期对鞋子和袜子进行清洁,也可以在洗鞋子后放置于阳光下暴晒,能够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去除鞋子内部的臭味。3、脚癣如果患者不注意自身的清洁,频繁更换鞋子和袜子,可能会使脚部受到真菌的感染,从而出现脚部瘙痒、长水疱、脚臭等情况。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勤洗脚的方式进行改善。4、臭汗症存在臭汗症的患者,未及时更换鞋袜,可能会使脚部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也会出现脚臭的情况。建议患者勤洗脚,保持脚部的清洁与干燥,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氯化铝溶液、明矾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5、多汗症多汗症是指在正常生活环境和条件下,患者局部或全身皮肤异常多汗。如果患者患有多汗症,可能会出现全身或局部出汗异常增多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铝溶液、氯化铝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林庆荣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穿鞋脚往外歪什么原因
穿鞋脚往外歪多考虑是鞋子不合脚引起的,也可能是足弓塌陷、足外侧萎缩、拇外翻、类风湿关节炎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鞋子不合脚如果患者穿的鞋子过小,可能会导致脚部受到挤压,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现象。患者可以更换舒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穿过小的鞋子,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2、足弓塌陷如果患者长时间负重站立,可能会导致足弓塌陷,从而出现足底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疼痛,也可以通过足弓矫形器进行治疗。3、足外侧萎缩如果患者存在足外侧萎缩的情况,可能会导致穿鞋时出现足部歪斜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营养神经,也可以通过按摩、热敷等方式进行改善。4、拇外翻如果患者长时间穿不合脚的鞋子,可能会导致脚部受到挤压,使脚部外侧的肌肉和韧带变得比较紧张,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现象,在走路时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脚歪现象。患者可以通过穿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走路来改善,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手术矫正的方式进行治疗。5、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症状,还可能会导致脚部关节畸形,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来氟米特片、硫酸羟氯喹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乌脚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乌脚病一般指黑脚病。黑脚病一般指的是色素沉着,通常是由于长期摩擦、皮肤炎症、激素水平变化、皮肤老化、肝脏疾病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长期摩擦 如果患者长期穿不合脚的鞋子,或者是长时间走路,会导致脚部皮肤受到摩擦,使皮下的毛细血管发生扩张,从而引起脚部皮肤发黑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更换合脚的鞋子,避免长时间走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另外,患者也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色素沉着的情况。 2、皮肤炎症 如果患者不注意脚部卫生,可能会导致皮肤受到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皮肤炎症,导致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疼痛等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3、激素水平变化 如果女性处于妊娠期或者是月经期,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此时也会出现黑色素沉着的现象,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常在妊娠期结束、月经期结束后,体内的激素水平会逐渐恢复正常,皮肤发黑的情况也会逐渐得到缓解。 4、皮肤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内的细胞会逐渐老化,从而出现皮肤发黑、皮肤弹性下降等情况。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患者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皮肤护理措施,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护肤品或者化妆品,以免引起皮肤不适症状。 5、肝脏疾病 如果患者存在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可能会导致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发生紊乱,从而引起皮肤发黑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肝移植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