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炎,这个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很多人的体检报告单中,但大家却只知其名不知其义。
肉芽,顾名思义,即是指新长出来的肉,属于生理状态;肉芽肿,在肉芽的基础上多了一个“肿”字,然而一字之差却让其归属于病理状态;肉芽肿性炎,则已经超过肿的范畴,炎性反应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乃至化脓。
肉芽肿性炎的形成应当看成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例如异物性肉芽肿。进入人体的木屑、小弹片等,既然不能吸收,就地包裹起来也不失为一种隔离防御的好办法。像细菌或寄生虫等感染,大家熟知的结核病、丝虫病等能知道病因。
但多数情况下,肉芽肿性炎病因不明,治疗也很困难。例如韦咯氏肉芽肿、巨细胞性动脉炎、肉瘤样病、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等。肉芽肿性炎可累及任何部位,诸如颅脑、肺、肝、甲状腺、睾丸、口唇、皮肤等。有的以局部为主,有的累及全身。肉芽肿性炎的病种粗算起来也有17种之多,只是有的病种很少见,大家很陌生罢了。
很多人一看到肉芽肿性炎的字眼,总难免将之与肿瘤对比,有些人甚至认为肉芽肿性炎就是肿瘤的前期。其实,肿瘤组织由癌细胞及间质构成,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化来的异常增生细胞。肿瘤可发生在人体的许多器官和组织。
根据肿瘤对人体危害的大小及其生长特性而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呈膨胀性生长,表面常有完整包膜,除局部症状外较少全身症状,不向周围组织浸润也不向全身转移,手术切除后不易复发,对机体危害较小,如脂肪瘤、血管瘤、腺瘤、囊肿等。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生长时常向周围组织浸润,表面几无包膜,常有全身转移,病理检查可见不典型核分裂,除局部症状外,全身症状明显,晚期病人多出现恶病质,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对机体危害大,如骨癌、食管癌、肝癌、肺癌、白血病、骨肉瘤等。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各种疾病的死亡原因中也占前几位,因而是重点防治的一种疾病。 良性肿瘤有时也可转变为恶性,称为良性肿瘤恶性变,如纤维瘤可转变成纤维肉瘤。有些疾病容易转变为恶性肿瘤,如萎缩性胃炎可发展为胃癌;交界痣可发展为恶性黑色素瘤,这些疾病称为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所以,肉芽肿性炎不能与肿瘤前期完全等同。对于肉芽肿性炎,你清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