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路怒症:你为何如此暴躁?

  近段时间,连续出现多起由司机的路怒症引发的事故见诸于媒体。5月3日下午,成都一男子在驾车过程中和另一女司机发生冲突,进而在公路上相互斗气,最终男司机逼停女司机并将其暴打,由此引发全社会对“路怒症”的关注。

  “路怒症”是指汽车或其他机动车的驾驶人员有攻击性或愤怒的行为。其具体表现包括,路上遇到了堵车,就开始焦躁不安地狂按喇叭;看见行人乱穿马路,嘴里忍不住骂骂咧咧;遇到被他人超车,就忍不住较劲飙车,甚至还有打人冲动……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理科主任唐记华指出,许多人平时彬彬有礼,但手一握上方向盘,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很容易被激怒,严重的还会做出违章违法行为。唐主任更进一步地指出,工作生活的压力加大和生存空间的进一步紧张,容易使人们产生暴躁心理,一旦控制不住,就容易发生恶性冲突。这实际上是一种极端的心理状态,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共同重视。

路怒症:你为何如此暴躁?

  司机时常发火需要寻因

  中科院曾对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随机选取900名司机进行了一项关于路怒症的调查,结果35%的司机称自己属于“路怒族”。表现出来的“路躁”情绪源于驾驶中面临的各种压力,比如交通拥堵、恶劣天气、车辆事故、其他司机的野蛮驾驶行为等。同时,赶时间、睡眠不足、家庭纠纷、心情低落等也可能是路怒症的诱因。

  唐记华认为,过去我们习惯于将这些行为归为素质问题,这种解释忽视了心理因素,从心理学上讲,路怒是一种病态,主要症状包括偏执状态、强迫观念、躯体化障碍等。比如人们常常会被自己突如其来的情绪控制,这些不可抑制的情绪会冲破大脑皮层理性思维的抑制,在大脑皮层下形成“短路”,直接引发攻击或逃跑,这种短路现象常导致人们作出错误的选择和冲动行为。

  压力过大是怒气的最大诱因

  “在公共场所情绪失控往往是控制欲比较强的人,他们希望事情都按自己的想法实现。”唐记华表示,现代生活的压力大,是公共场所怒气的最大来源。比如容易“路怒”的人通常认为自己被侵犯,因此对自己进行过度自我保护,从而造成自我情绪的控制力下降。尤其是一些对时间效率的要求较高,情绪较为紧张,在遇到因陌生人的不良行为阻碍了自己的时候,就容易引发愤怒。

  唐记华强调,事实上,不仅在马路上,机场、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里也频现“易怒族”,或大或小的冲突时常爆发。而就路怒而言,“被侵犯”’的驾驶员会把情绪转移进车内,他们会把工作生活中的怨气全发在一个陌生人身上,而不是身边的熟人。

  平息怒气需要保持良好心态

  在行车时遵守规矩、保持良好心态也是治疗路怒的良方。唐记华举例说,在遇到插队、别车等有意或无意的挑衅行为时,保持情绪淡定,只会对驾驶员有好处,避免进入争吵、打斗甚至撞车的麻烦里去。自觉置身于规则的约束下,心里通畅了,就会发现行车也顺畅了。

  其次,遇到突发状况时应有意识地减缓车速、让情绪尽快“降温”,避免急躁而做出冲动的行为。如果因家庭问题、工作压力等原因而长期受到情绪问题的困扰,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在平常生活中,多做减压的活动,如吹气球、深呼吸、多微笑等。 (通讯员:田乃伟)

2016-06-30 17:08:46浏览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是什么
乙肝病毒即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其主要感染肝脏细胞,进而引发乙型肝炎,会对人体构成重大威胁。了解乙肝病毒的特性、传播方式及防治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意义深远。乙肝病毒结构独特,由包膜和核衣壳组成。包膜上含有乙肝表面抗原,这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标志物,也是乙型肝炎疫苗的主要成分。核衣壳内包裹着病毒的DNA和DNA聚合酶。这种病毒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在体外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对一些消毒剂有一定耐受性。其复制过程较为复杂,病毒DNA进入肝细胞后,会在细胞核内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这是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和难以彻底清除的关键原因,cccDNA可长期稳定存在于细胞核内,不断转录出新的病毒基因组,导致病毒持续复制。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等,都可能造成血液传播。而母婴传播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母亲体内的病毒可通过胎盘、产道或产后哺乳等途径传播给婴儿。性传播则是在无保护的性行为中,病毒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对方体内。一旦乙肝病毒进入人体,会侵入肝细胞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免疫系统识别到病毒后会发起攻击,这个过程中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引发炎症反应。若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清除病毒,就会转为慢性感染,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患者应及时就医,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指标。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需严格按疗程服用,不能擅自停药。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携带者会传染人吗,怎么传染
乙肝携带者通常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具有传染人的可能。这类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但没有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等途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或在不正规的场所进行纹身、穿耳洞等有创操作,都有可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此外,母婴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患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性接触也会传染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更容易感染。不过,一般日常接触,如共用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通常不会传染。为了预防乙型肝炎病毒传染,可采取以下措施。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是预防最有效的方法,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要定期进行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DNA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治疗。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发展为肝硬化等严重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建议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饮酒,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要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面对生活,定期检查,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预防措施。非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血液暴露,及时接种疫苗,保护自己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侵害。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奶疙瘩的功效与作用对乙肝有用吗
奶疙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充优质蛋白、增强饱腹感、补充能量等多种功效与作用。奶疙瘩对乙肝并没有直接的治疗作用,但因其富含营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乙肝患者补充营养,间接对病情的稳定和恢复起到辅助作用。1、补充优质蛋白:奶疙瘩由牛奶或羊奶制成,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身体多种生理功能,如酶的催化、抗体的形成、肌肉的构建等。食用奶疙瘩能够为人体提供必需的氨基酸,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适合儿童、青少年以及术后康复人群补充营养,增强身体修复能力。2、增强饱腹感:奶疙瘩质地紧实,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食用后在胃内消化吸收相对缓慢,能够长时间维持饱腹感。对于需要控制饮食量、管理体重的人群来说,奶疙瘩可以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在户外活动或工作繁忙无法及时进餐时,奶疙瘩也能快速缓解饥饿感,提供持续的能量支持。3、补充能量:奶疙瘩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脂肪是高能量物质,可为身体储备和提供热量,满足人体在基础代谢、体力活动等方面的能量需求;碳水化合物则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其快速分解产生的能量可及时补充身体消耗,尤其适合体力劳动者和运动人群,帮助恢复体力、缓解疲劳。建议在食用奶疙瘩时,控制好摄入量,由于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增加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对于患有高血脂、肥胖症等人群,需谨慎食用,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对于乙肝患者而言,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将奶疙瘩作为营养补充的选择之一,但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量食用。
李兰娜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吃妈咪爱可以吃米粉吗
妈咪爱通常是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服用该药物时通常可以吃米粉,但不可以过量食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是一种复方微生态制剂,含有粪肠球菌和枯草杆菌,可调节肠道正常菌群,改善肠道功能。正常食用米粉一般不会影响该药物发挥作用,但过量食用米粉可能带来不良影响。吃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时可以吃米粉,是因为米粉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质地细腻、易于消化,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不会发生相互作用。米粉在胃肠道内的消化过程相对平稳,不会干扰药物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同时,米粉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补充营养,且其温和的特性适合多数胃肠道功能不佳或正在调节肠道的人群,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共同食用,可在调整肠道菌群的同时,维持身体的基本营养需求。然而,在用药期间不可以过量吃米粉。过量摄入米粉会使胃肠道负担加重,米粉中的淀粉在肠道内分解发酵,可能产生过多气体,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这与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改善肠道功能的目的相悖,还可能影响药物发挥作用。此外,过量米粉还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在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期间,摄入食物应遵循适量原则,根据年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摄入量。日常饮食注重多样化,合理搭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蔬菜等。若在食用米粉或服用药物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饮食或用药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