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一直在北京的医院陪同妻子的刘春海(化名)只身一人来到广州,参加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举办的第三届疑难风湿病会诊大会。距离妻子被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已经将近一年半,目前在白介素6的治疗下,妻子的各项指标基本保持稳定,但影像资料显示病情仍在缓慢发展,刘春海希望借此机会得到在场专家的建议,讨论出一个更好的可持续的治疗方案。
求医半年
多发性大动脉炎才确诊
会议间隙,刘春海向记者讲述了他与妻子田娜(化名)的坎坷求医经历。
2013年,田娜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后,次年夏天出现了胸闷、气促等症状,7月份一家人从闷热的深圳回东北老家避暑时,田娜因心律失常在长春一家医院进行抢救,医生诊断为多年的心肌病爆发,甚至下达了寿命只剩3-5年的“死亡告知书”。一直很健康的人怎么会突然得这样的重病?心有不甘的刘春海又到心血管专科医院完善妻子的心血管检查,但检查结果并无异常。
8月,一家人回到深圳一周左右,田娜的病再次发作,夫妻二人从此踏上了漫长的求医路。在数家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田娜的肾脏出现萎缩,右侧肾动脉闭塞,但疾病仍没有确诊。在北京的医院做普内科血管造影检查后,医生发现包括肠系膜、腹主动脉、肾动脉的多个血管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闭塞,随即采用了免疫制剂环磷酰胺联合激素的治疗,缓解血管受累的情况。治疗2个月后,田娜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出现肝功能衰竭,转氨酶一度升高,不得不进行保肝治疗。
彼时的刘春海和田娜,奔波于深圳和北京两地,在求医过程中,刘春海自学了不少医学知识,想要知道妻子的病到底应该怎么看。最终他们找到北京风湿免疫科的教授继续接受治疗,在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的过程中田娜的左侧肾动脉也出现了狭窄,采用白介素6治疗半年后,田娜的病情才逐渐稳定下来。
从开始看病到确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夫妻二人前后花了约半年时间,多发性大动脉炎本身容易误诊的特点,让他们走了不少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