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专家访谈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内科专家访谈

糖尿病人别只盯住血糖!血脂血压血黏不能忘!

举报/反馈
2016-04-26 03:59:5339健康网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在这种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状态下,可引发多个系统的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严重的甚至还可出现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内科胡春玲主任医师指出,糖尿病的治疗目的就是让他们回到尽可能正常的代谢水平,防治或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中老年 女 医生 诊疗 问诊_7639238_xxl

  专家简介:胡春玲,女,主任医师,教授,内科主任,综合病区主任,硕士学历,担任广东省医学会危重病医学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会委员,广东省医疗技术事故鉴定专家,主要从事内科常见病、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诊治研究。

  由于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于是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紧紧地盯住自己的血糖,不让它上去,但其实,糖尿病它是一个由多种代谢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除了高血糖外,它还可出现有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黏。

  胡春玲谈道:“这四个方面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如果只是一味地盯着血糖水平,而忽略了另外三个帮凶,那么,就算血糖暂时下去了,但当血脂、血压、血黏上来时,最后还是有可能会带动血糖又上来,所以,要达到很好地控制血糖,除了盯住血糖外,也还需要控制好血脂、血压、血黏。”

  ◆血脂

  胰岛素能够提高脂蛋白的活跃性,有利于脂蛋白胆固醇的合成,所以糖尿病患者也容易出现血脂异常,主要表现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异常。若不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地血脂调控,高血脂水平可造成血管损伤,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大血管病变,导致患者肾、脑、视网膜等病变,当血脂水平持续升高,还可增加其脑卒中、脑梗死、冠心病等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再严重的甚至还可威胁到生命。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定期查体及早发现并有效治疗血脂异常也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减少对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同时,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控制好体重,这对调脂也是很有帮助的。

  ◆血压

  由于高血压与糖尿病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所以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也较一般人群增高。合并有高血压时,血管进一步收缩变窄,很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的阻塞、出血,血管破裂时还可导致脑溢血等危险,心血管风险增加。

  因此糖尿病患者也应经常监测自己的血压,就算在初次就诊时血压不高,也不能轻视,应坚持做好日常监测,一旦发现血压增高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血黏

  影响血液黏稠度的因素很多,包括血细胞因素、血浆因素、血管因素,其中血浆因素又包括血浆蛋白质、血糖、血脂、纤溶活性情况,所以,糖尿病患者还有另一个“帮凶”----高血黏。当血液长期处于高黏稠状态时,可使血流速度减慢,出现血氧供应不足、血液瘀滞、凝集、栓塞等,最终也会对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及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高血黏同样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关注的问题。(通讯员:彭文斌 林惠芳)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