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上海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快讯·上海

仁济医院夏强、项永兵领衔的团队分别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

举报/反馈
2016-04-15 09:40:15上海仁济医院

  4月18日下午,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召开的2015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上海仁济医院夏强领衔的“婴幼儿肝移植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推广”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韩正亲自为我院副院长、肝脏外科主任夏强教授颁奖。于此同时,我院项永兵领衔的“上海市区居民癌症发病率与生存率的分析及应用”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项目介绍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婴幼儿肝移植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推广完成人:夏强、张建军、张明、陈小松、沈丛欢、罗毅、薛峰、韩龙志、奚志峰、李凤华、许建荣、王祥瑞、李齐根、王鑫、邢天宇项目成果

  由于儿童肝移植手术难度大、术后管理复杂,我国较少开展该类手术,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绝大多数终末期肝病儿童因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而夭折。夏强带领项目组历时近十年,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肝移植技术体系并向全国推广,为改变我国儿童肝移植的落后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项目率先依据国人的肝脏脉管解剖特点建立一系列血管和胆管重建技术以及完善的术后监测方法。并率先提出婴幼儿活体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建议的初始剂量及维持剂量,首次提出基于CYP3A5分型的个体化用药方案,并首先建立了术后免疫细胞功能监测的参数。发布中国首个婴幼儿肝移植供、受体生命质量与心理健康评估报告,国内首次报道HBc抗体阳性供体是婴幼儿肝移植术后乙肝感染的主要原因,国际上首次报道阿德福韦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低龄婴幼儿肝移植患者。国内外首先报道内皮细胞和NKT细胞中HIF-2α在IR损伤中发挥关键的保护作用等等。

  本项目完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拥有国内目前最大的儿童肝移植中心,该中心是近5年来全世界实施儿童肝移植例数最多的中心,术后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和80.0%,达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开展以来共发表论文160篇,被引用659次,其中SCI收录56篇,总影响因子132.4分。成果被多本业内顶级SCI杂志和国际权威教材所引用,多次在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项目组牵头组建了国内首个儿童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牵头起草制定我国第一部儿童肝移植临床诊疗指南,出版发行了国内首部手术教学录像,多次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和专题研讨会,培养了一大批儿童肝移植技术骨干,极大地推动了儿童肝移植技术在中国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儿童终末期肝病的救治率,发挥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介绍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区居民癌症发病率与生存率的分析及应用完成人:项永兵、高玉堂、金凡、张薇、高静、李泓澜、谭玉婷项目成果  该项目属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学领域,立足于上海市区肿瘤登记系统,利用30余年、600多万市区居民、58种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数据,揭示了恶性肿瘤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生存情况;率先在国内推广先进的统计方法和数据管理应用软件,归纳、总结出一系列登记数据处理和应用的"国家级"标准。

  本次研究获得的主要成果:(1)全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和研究:率先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和国际癌症登记协会(IACR)1982年出版的《五大洲癌症发病率Cancer Incidence in Five Continents, (CI5)》第四卷刊登发病率数据,这是中国大陆地区数据首次出现这本国际权威刊物上,并陆续在第五~九卷刊登。

  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区居民男、女性食管癌胃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男、女性结肠癌直肠癌、胆囊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男性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面、及时、准确地揭示了上海市区恶性肿瘤的癌谱及近30年的变化趋势。这些长期变化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环境致癌因子的改变及效应,为病因学或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分析总结全人群恶性肿瘤发病流行趋势的基础上,还重点关注了不同人群和不同部位的肿瘤发病情况,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是肺癌、胃癌和肝癌,老年女性为肺癌、胃癌和乳腺癌,且两者的标化率呈上升趋势,癌谱呈现西方化特点。这些结果为肿瘤预防控制和病因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另外,特殊部位肿瘤的趋势分析和癌谱的动态变化也对这些重点监测人群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部署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2) 全人群常见肿瘤的生存情况研究和评价:在国内率先引进和应用“相对生存率”统计指标,先后分析了不同时期全人群常见恶性肿瘤的生存率,为肿瘤“早诊早治”预防策略的制定和评价提供了翔实的基础数据。

  (3)总结肿瘤登记资料的处理方法,建立资料标准化处理技术行业规范: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编写《中国恶性肿瘤登记试行规范》和《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等国家权威机构主编的"国家级"规范和标准,在国内广泛推广应用。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统计方法,建立健全了肿瘤发病率和生存率标准统计指标体系,完善了发病率统计学检验和时间趋势分析、相对生存率估计和统计学检验等的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为医学统计学方法在肿瘤登记和描述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及拓展打好理论基础。

  该项目共计发表论文和论著69篇(其中SCI论文17篇,合计影响因子81.767;参与编写专著15章节),被国内外专业文献或专著引用次数超过1300次。项目组专家过去三十年多次被邀请至全国介绍工作经验和方法,直接或间接地为我国肿瘤防治工作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为推动我国肿瘤登记工作和肿瘤防控工作奠定了基础,社会效益显著。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