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讯·上海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医讯·上海

几年前打的疫苗有可能会中招吗

举报/反馈
2016-03-29 13:42:08知识就是力量

  最近新闻消息几乎被“疫苗事件”霸屏,质疑和辟谣的声音此起彼伏,小编跟许多小伙伴们一样快速被卷入“口口相传”的“疫苗恐慌”。许多父母们也质疑还要不要 给宝宝接种疫苗,更有人发声说即使放开二胎政策,现如今谁还敢生?面对如此轰动的“疫苗风波”,本着科学求实、不偏不倚的态度,小编做了相关的调研,将公 众关注度高的问题回复如下,看这些回答是否能让你心情舒缓些~

  疫苗分为哪几种类型?

  为什么我们会恐慌,其实,就是对于疫苗的知识我们了解得不够,所以,第一点,我们就说说疫苗有哪几种类型吧!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即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计划免疫疫苗):是免费、强制的。由政府根据需要直接分发,不得分销转销,也没有盈利空间。因此相对安全。比如大家熟悉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第二类疫苗(计划外疫苗):收费、自愿的。流通复杂,批发企业之间可以相互买卖交易,接种单位也可以选择购买途径。疫苗来源多样带来了监管的死角,加上巨大盈利空间的驱使,可能导致非法疫苗的流通!目前常用的有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问题疫苗问题是什么?有什么后果?

  其实,问题疫苗并不是“毒疫苗”,是在运输、储存的环节监管缺位,未按规定进行冷链存储和运输。最大的问题是可能”失效“,也就是说没有免疫作用,机体会因 缺乏保护而危及健康。对于狂犬病、破伤风等致命传染病,接种无效疫苗后无法防止感染,一旦感染就会危及生命。而对于甲肝、水痘等疾病,人在接种无效疫苗后 会认为自身有抗体,而放松警惕,增加感染疾病的可能。

  还应该接种疫苗吗?

  家长们要注意喽~对于孩子来说,疫苗接种本上的一类疫苗,一定要接种。因为国家监管非常严格,不会带来安全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也就此发文,鼓励中国的父母继续通过常规的预防接种来保护儿童免受疫苗可预防疾病的伤害,不能因为对问题疫苗的恐惧而拒绝接种疫苗。

  此次新闻事件中爆出的疫苗均为第二类疫苗。即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疫苗,而非儿童必须接种的一类疫苗,所以对于儿童的正常接种该打还是要打。

  对于二类疫苗的接种,一定要去有资质的接种机构,可咨询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可以查询当地“疾控中心网站”或拨打12320热线,去正规医院接种可以溯源的有“身份证”的疫苗。

  几年前打的疫苗,有没有可能中招?

  据报道,自2010年开始,犯罪嫌疑人庞某卫与其女儿孙某就已经从事疫苗的非法经营。也就是说,最近相关部门已经公开的24个省市接种的12种疫苗,可能存 在问题疫苗。这些地区的家长可以对照预防接种证上的接种记录,在了解国家披露的问题疫苗的范围内,来确定宝宝接种的疫苗是否有可能是问题疫苗。目前问题疫 苗涉及的省市已经披露了,如果家长对此仍有疑虑,可以等问题疫苗最终流向的接种点的详细列表披露后再去接种。

  可能接种过问题疫苗,怎么办?

  在 确定疫苗种类后,向疾控部门或者接种单位咨询,进行补种。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要检测孩子体内是否有某种抗体的难度比较大,如果直接去补种,也可能有一定风 险。但有关狂犬疫苗失效会导致直接患病的担心也不必太过的,狂犬病的平均潜伏期在1~2个月左右,而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因注射涉案疫苗造成的狂犬病例报 道。

  如何识别失效疫苗?

  根据我国《生物制品包装规程》对生物制品的包装及说明书的规定:批号和有效期应直接打印在包装箱上,瓶签上注明有效期。

  其实,疫苗案在2015年04月已被查获,相应追责程序也在进行中。事发1年,即使问题疫苗没有被回收销毁,大多应该已经过期。所以,家长在带孩子去接种二类疫苗时,可以要求查看疫苗包装、说明书等。

  接种安全疫苗,会有不良反应吗?

  疫苗也是药品,因此接种疫苗也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三种:接种局部的红肿热痛以及发热等;与免疫机制有关的过敏反应;减活疫苗中活细 菌或病毒造成的感染,比如之前有服用脊灰糖丸导致的小儿麻痹症,但是发生风险非常低。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由于疫苗质量原因引起的疫苗质量事故;接种过程中 由于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接种事故;由于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的偶合症等。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疫苗是安全的。疫苗致残的发生率是极小的,只有不到百万分之一。还要告诉大家,如果疫苗产生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接种后的24~48小时内,后期再发的可能性很小。 

 

  国家在行动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非法经营疫苗案件作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要抓紧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疫苗生产、流通、接种等各环节监管责任,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挂牌督 办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食药监总局(CFDA)、公安部、卫计委联手查处。卫计委新闻发言人熊煌表示将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购进和使用第二类疫苗的行为,并说 明从目前的研判分析看,未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增多的情况。CFDA要求相关地方食品药品监管局对13家药品批发企业立即开展彻底调查,查实存在违法 违规行为的,立即立案查处,依法严肃惩处,现已有39人被控制。并承诺调查结果于3月25日前上报CFDA,并将向社会公开。

  结语:

  此次非法疫苗经营事件,可能带来的最大不良后果不仅是变质疫苗本身,而是公众对疫苗接种工作的抵触和不信任。但作为各类信息的接受者和具体利害的相关者,公众更应该保持清醒和理性,认识到事件的本质,不能肆意夸大疫苗的危害,同时也要切实地维护自身利益。

  我们看到有关当局及药监部门已经对此次疫苗事件引发的监管问题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严厉的打击非法经理问题,依法加强疫苗生产、流通、购销、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希望相关职能部门都能恪守职责,确保疫苗安全,不要再让疫苗风波卷土重来,让老百姓“种”的放心,这才是给老百姓最好的治愈“疫苗”。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