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青春期的孩子,就与叛逆脱不了关系,家长愁:“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孩子想:“您还让不让我有半点私人空间了”。矛盾一触即发,逃学、自杀层出不穷,针对这一棘手问题,粟老师来为您进行青春期孩子心理“大揭秘”。
忧愁,而且是莫名的忧愁,是青春期的一个典型特征。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阶段,由此他们产生了一系列的抑郁情绪,善于处理的人,通过向别人倾诉、宣泄、自我调整等方式,将这些抑郁情绪化解出去了,不善于处理的人,将抑郁情绪闷在心里,闷得多了,就发展成为了抑郁症。
青春期的孩子有两大需求:一方面需要脱离对父母等亲人的心理依赖,另一方面又要走向独立的自己。不过,我们的文化,喜欢听话的好孩子,不鼓励孩子的独立性。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需要在家里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这样一来,孩子的独立空间就会受到挤压,他会觉得自己不是为自己而活,于是就会缺乏动力,对很多事情都缺乏欲望和追求,也就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做一个独立性强的“坏孩子”,在父母眼里,他们就是走上了叛逆之路,不理会父母的压力,甚至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让他们向东,他们非向西。孩子表现出的这种“叛逆”,其实是青少年在争取自己的独立空间,试图成为他自己。
既然青春期的孩子容易陷入抑郁症,那么父母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呢?
心理专家粟老师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正常的,叛逆即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特点,也是孩子走上成长和独立的必然阶段。
第二,给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青春期是一个心理变化非常剧烈的阶段,孩子什么都想尝试,做父母的不必太为孩子偶然出现的异常行为而焦虑。
第三,不要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强烈叛逆行为——离家出走、早恋等大动干戈。一般来说,强烈的叛逆行为是对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的一种反击,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控制适当变弱,孩子们的叛逆程度也会自然而然地下降。
第四,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做父母的要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要再把“乖”、“很听话”还当成优点来看,应该减少孩子的依赖心理,把他推向独立的世界,毕竟父母不可能为孩子遮风挡雨一辈子,很多事情还是需要孩子去独立面对。
第五,谨防孩子陷入严重的抑郁状态。评定孩子是否陷入抑郁症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三少”,即话少、行动少、情绪少。如果孩子比较叛逆,父母倒不应该有太多的担心,因为叛逆的孩子一般会有较强的生命力,说明孩子正在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相反,如果孩子非常听话,那父母倒是应该好好自我剖析,是不是自己的控制欲太强扼杀了孩子成长的天性,防止孩子因为抑郁情绪的累积而陷入严重的抑郁状态。
文章作者
北京明心心理咨询中心精神心理科、心理咨询师粟超 来自微博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