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脐带血真的治疗白血病?

最近,媒体披露,有产科医生私下向产妇推销自存脐带血业务。

事实上,现在谁生了孩子,往往都会接到脐带血存储的推销电话,在推销者口中,自存脐带血可以治疗白血病,还可以治疗其他80种疾病,真有这么神奇?

所谓脐带血,是指新生婴儿脐带结扎后,存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据说保存脐带血,可以治疗的疾病超过80种,简直华佗再世,故又被称作“生命银行”:今天你存脐带血,来日再还你一命。

◆ 给宝宝最珍贵的人生礼物

随着媒体不断地报道,它由无人关注的冷门技术逐渐升温,仅北京一地的脐血库,目前就有超过19万份脐血。按照央视在去年12月的披露,“经政府大力支持,我国脐带血干细胞存量已经逐渐赶上发达国家,并出现超车的迹象。”

起步晚却实现弯道超车,要归功于产业营销做得好。2014年有一部电视剧,很火,叫《青年医生》。

其中第11集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父亲着急忙慌地带着鼻孔流血不止的女儿来到急诊室,随后她被医生诊断患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必须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正在医生为“怎样找到配型合适的造血干细胞”一筹莫展时,女孩父亲突然想起在孩子出生时,存了脐带血。然后皆大欢喜,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 脐带血的真实价值到底如何呢?

靠自身脐带血治疗白血病?这种可能性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脐带血可以治疗上百种顽固疾病,包括白血病!”

在脐带血的诸多宣传广告中,可以治疗白血病,是击中很多新生儿父母的最大卖点。但这样的卖点,基本上是连蒙带骗。

2014年4月,媒体报道,某位李先生的宝宝8个月时被诊断为白血病,而此前,他在上海脐血库花了21510元,为宝宝自存了脐带血。当李先生满怀希望能用宝宝自存脐带血治病时,医生却告知不能用。

国内唯一可以检索到的,用自存脐带血治疗白血病的案例,来自于2014年一篇“第三届全国脐带血应用研讨会在广州举行”的媒体通稿,里面提及“2013年7月,北京一名不满一岁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接受了自体脐带血移植,目前各项指标平稳。”

国内只有一起成功用自存脐带血治疗白血病的案例,显然和替孩子购买这项服务的心理预期存在巨大差距。

◆ 脐带血的卖点 涉嫌虚假宣传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虽然用自存脐带血治疗白血病并不靠谱,但是用别人的脐带血治疗白血病,却时有发生。这不恰恰证明脐带血是有用的吗?

这里需要做一个概念区分,商业用途的脐带血存储业务,打的旗号就是“用自己的‘原始血',治自己的病”,而不是做公益做慈善。保存脐带血(加上提取费用)目前的收费超过2万,这些心甘情愿交钱的家长,本意是为他人服务?

我们看了多个暗访视频,这些在妇产科设立宣传柜台的脐带血从业者,拼命鼓吹脐带血可以治疗白血病,而丝毫不谈其作用于自身的可能性。

◆ 脐带血包治百病?

我们在山东省脐血库的官方网站上,发现一则宣传广告,其中写明“脐带血肝细胞可以用来治疗的疾病超过80种”,这类宣传用语会给家长带来一种强烈暗示:自存脐带血的适用范围广,而且一旦孩子真的罹患这80种疾病,就能用脐带血救命。

而实际情况是,美国儿科学会认为,脐带血运营商宣传中言之凿凿能治疗的疾病,很多目前都没有得到证实。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透露:国内的自体脐带血储存份数已超过50万份,但实际使用却不超过10例,而且,基本集中在不超过5种的疾病范围内。

◆ 其实更应该推广的是捐献

美国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专门发布过“脐带血使用指南”,里面清楚地写明了主流科学界的立场:在小孩出生后的20年内(脐带血可以保存的年限),需要用到自己脐带血的概率极低,仅为0.0005%至0.04%,因此不推荐健康家庭保存私人脐带血,但鼓励所有人捐献脐带血给公共脐血库。

美国儿科学会,也不推荐自己保存脐带血,同样建议把脐带血捐给公共脐血库。

这个公共脐血库国内到底有没有呢?原来,国内的脐血库全都是“公私合一”,一个是公共库,一个是自体库,却往往是同一个经营者打理,为公为私都是他。公共脐血库属于医疗公益性事业,不收费,但提取和保存费用不菲,民众没兴趣,经营者更没动力。所以目前的局面是,用在自体库的收入,补足公共库的投入。

这必然造成公共库和自体库之间库存上的悬殊差距。世界范围内,脐带血自体库存量和公共库的存量比为2比1,而以北京脐带血库为例,其中的公共库存量只有自体库存量的1/8。

其实,脐带血的价值不容否认,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唐佩弦研究员表示,一个脐带血公共库达到6000份,配型成功几率就会达到95%左右。而据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副教授KarenBallen2009年12月发表的研究,在过去的20年间,约1.4万份脐带血应用于无亲缘关系异体的临床治疗,而用于自体移植的仅有100例。

这就造成一个尴尬,脐带血最大的价值是体现在“对别人有用”,它能构成一个巨大的干细胞库,这样大家都可以去搜索,寻求有用的配型资源。现在公共脐血库发展不足,而作用甚微的自存脐带血业务蓬勃发展,甚至“赶超发达国家”,这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

擦亮双眼,要有文化!

脐带血再有价值,也应该告知孩子父母其适用的局限性,不要让家长产生“自己给孩子存了,未来就有保障”的幻觉。

推荐个超级强大的微信订阅号“39健康就医助手”!可以帮你预约挂号,找专家加号呦!

2016-03-16 10:27:22浏览7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子宫内膜癌B超准确率是多少
宫内膜癌B超准确率受病情阶段及多种因素影响。早期病变局限时准确率约为80%~90%,中晚期病变范围扩大,准确率可能会降至60%~75%。但检查者经验、患者肥胖程度等因素也影响结果,且B超无法明确区分内膜增生与癌,存在漏诊可能,需结合多种检查综合评估。在子宫内膜癌早期,如果患者处于较好的身体状态,通过B超检查可以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的情况,此时准确率较高,可能达到80%~90%。这是因为早期病变相对局限,B超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的异常变化。然而,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已经发展到中晚期,此时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腹部包块、消瘦等,同时病变范围扩大,与周围组织的界限变得模糊,这会导致B超检查的准确率有所下降,可能只有60%~75%。但除了病情严重程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B超检查的准确率。例如,检查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患者的肥胖程度等。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解读B超图像,而患者的肥胖可能导致超声波衰减,影响图像质量。此外,B超检查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不能明确区分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对于一些早期病变或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可能会出现漏诊。对于怀疑患有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多种检查方法的综合评估。除了B超检查外,还可以结合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分段刮宫病理检查、宫腔镜检查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内膜癌。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子宫内膜癌有哪些症状
子宫内膜癌的症状包括阴道排液、腹痛、腹部包块、全身症状等。对于子宫内膜癌,建议女性要重视自身健康,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特别是有家族病史、长期服用雌激素等高危因素的人群。1、阴道排液:部分患者会有阴道排液的表现。在疾病早期,可能只是排出少量的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带有少量血丝的液体。随着病情发展,如果肿瘤发生感染、坏死,阴道会排出大量脓性或脓血性液体,并且伴有恶臭味。2、腹痛: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腹痛症状可能不明显。当癌肿侵犯到子宫肌层、浆膜层或者周围组织时,患者会出现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如果癌组织堵塞宫颈口,导致宫腔内的血液或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引起宫腔积血或积脓,就会出现较为剧烈的下腹部胀痛或痉挛性疼痛。3、腹部包块:当子宫内膜癌发展到一定程度,子宫可能会因其生长而增大,患者有时可以在下腹部触摸到包块。尤其是在膀胱充盈时,包块可能会更加明显,包块质地较硬,活动度一般较差。4、全身症状:到了子宫内膜癌晚期,由于肿瘤的生长消耗大量营养物质,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消瘦、乏力、贫血等恶病质表现,还可能伴有发热症状。如果癌细胞发生转移,转移到不同的部位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转移到肺部会出现咳嗽、咯血,转移到骨骼会出现骨痛等。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若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子宫内膜癌形成几年绝经正常
子宫内膜癌的形成与绝经时间之间通常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一般无法确定子宫内膜癌形成后几年绝经是正常的。然而,从医学角度来看,大多数女性在45至55岁之间绝经,这是正常的绝经年龄范围。绝经时间通常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和多种影响因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而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会显著下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绝经时间的早晚并非子宫内膜癌的直接诱因,而是与女性的整体健康状况、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子宫内膜癌与绝经时间相联系,更不能据此判断绝经时间的正常性。除了绝经年龄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会影响女性的绝经时间。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状态可能会增加女性晚绝经的风险。此外,长期接受激素替代治疗、有家族遗传史等因素也可能对绝经时间产生影响。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女性的内分泌系统,从而间接作用于绝经过程。针对子宫内膜癌和绝经时间的问题,建议女性关注自身健康,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特别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如晚绝经、肥胖、糖尿病等情况,更应加强监测和筛查。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和身体健康。对于已经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的治疗和随访。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子宫内膜癌做什么检查能查出来几级
子宫内膜癌可以通过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检查方法进行综合性诊断。如果怀疑为子宫内膜癌,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治疗。1、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是初步筛查的重要环节,包括视诊和触诊。医生通过观察外阴、阴道和子宫颈的形态、色泽,以及阴道分泌物的性状,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触诊则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了解子宫、附件等盆腔器官的质地、大小、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这些检查虽不能直接确诊子宫内膜癌,但可为后续检查提供线索。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评估子宫内膜癌的范围和分期中发挥重要作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观察子宫内膜厚度、肌层浸润情况等,是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盆腔MRI是首选影像学检查,能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及肌层结构,明确病变大小、位置及侵犯深度,还可观察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CT扫描则对中晚期病变的诊断价值较大,可评估病变侵犯子宫外的情况。3、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子宫内膜活检可通过吸取活检、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下活检等方式获取组织样本,明确病变性质。病理报告会详细描述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等特征,从而进行分级。子宫内膜癌的分级通常分为三级,G1为高分化,恶性程度低;G2为中分化;G3为低分化,恶性程度高。针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可能需要辅助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等。例如,对于术后疼痛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等药物缓解症状。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