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讯·上海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医讯·上海

满意度≠医疗质量 论“患者满意度”的正确打开方式

举报/反馈
2015-08-15 14:46:2339健康网

  这几天医生朋友圈被一项“来自美国的严格的前瞻性的多中心的PISS研究”给刷了屏,该项“研究”显示,10年间,跟踪发现,提高患者满意度将使死亡率升高238%,发病率增高146%,抗菌素应用增加858%,最终因对患者危害巨大而提前终止。

  我信了,诸多主任、大拿也都无一例外的转发了。

  但很快,“PISS”被网友扒出就是“排尿”的猥琐含义,而且来源也是一家以堂而皇之的杜撰研究报告为乐的国外网站,这个Gomer Blog网站上还有类似“圣玛丽医院一护士企图食用另一护士”等荒诞不经的恶搞内容。

满意度≠医疗质量 论“患者满意度”的正确打开方式

  虽然恶搞网站给中国人民又挖了个大坑,但有关“患者满意度”的考核在医院里却是由来已久。不信搜一搜“患者满意度 考核”,2630000个搜索结果分分钟告诉你“以患者为核心”、“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强化服务流程”……

  医生们的不乐意是有原因的,付出了体力与智慧,与医务、医保斗智斗勇,还得面临人身风险;“满意度”不达标,自己的技术水平及工作态度还要受到质疑。正因如此,这样一条痛斥患者满意度坑患者害医生的假新闻,才让无数专家放松警惕,掉了坑。

  “患者满意度”从何而来?

  医者,救死扶伤,在专业领域内以专业知识解决疾患,千年如此。但近年来中国人民对于医生的要求却是越来越高,正如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朱恒鹏所说,中国人民兜儿里的钱越来越多,越来越“矫情”,不仅要疗效好,花费少,还得看方不方便、态度好不好,设施够不够人性化,医生得和颜悦色,得尊重隐私,得富有同情心,而且这是趋势,还改变不了。

  他举例:一个婆婆惊讶的对儿媳妇儿说:“我们那年代,女人生孩子有个接生婆就不错,你生孩子,还要求啥隐私?”

  儿媳妇儿反唇相讥:“您也说了,那是您那个时代。”

  正因为患者的需求越来越高,“患者满意度”的考核才被提上了日程,而且患者越有钱的地方,也就是患者越“矫情”的地儿,行动的越早。

  2013年,上海市宣布改革公立医院分配模式,工作量、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患者满意度等绩效考核结果都将作为收入分配的依据纳入考核,“患者满意度”开始走下调研表,变成了实实在在影响工资条的的事儿。

  虽然大多数医院早在该措施多年以前,就已经纷纷主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但事实证明,随着对患者满意度指标的重视程度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迅猛提升,各种便民措施如便民服务台、微信预约挂号、患者体验团、领导接待日、增开夜间门诊、日间手术、增加便民设施等,极大的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实现了医疗水平与医疗服务水平的共同进步,以至于自动挂号等一类“小新闻”根本挤不上便民服务的版面,患者就医体验确实是越来越好,看病越来越方便。

  过度强调患者满意易走偏

  然而,任何事情强调过了头都不是好事,“患者满意度”的负面影响也需警惕。

  根据某专业媒体深度挖掘,一篇2012年JAMA就发表过的文章浮出水面。注意了,这篇文章才是实打实的具备临床参考价值的研究——根据对51946名患者的调查,患者满意度越高,急诊率越低,但医疗费用总支出增加8.8%,大处方药支出增加9.1%,并且患者死亡率也更高。

  为了让患者满意,医生不可避免的在专业领域内对自己已做出的判断做出让步,放弃专业判断,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指标,实现“医患和谐”。

  不可否认,医患和谐有助于医患沟通,提升就医体验,但若过分强调患者满意,干预医生决策,在患者对疾病认知尚不全面且易受情绪干扰判断的情况下,非常有可能造成决策失当,延误病情或发生处置失当,对患者病情及人身安全造成损害。

  在沪上一档知名医学纪实栏目中,一位急诊医生根据X光检测及触诊、询问等结果,强烈建议因跳舞受伤的女孩儿进行脚部手术,恢复更快,且没有后顾之忧,但面对更相信老师,执意不肯手术的患者,他无可奈何,只能放弃为患者手术,郁闷的为患者进行简单处理后,放患者出院。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法制法规尚未完善、且得到严格执行之时,若由于患者干预决策而造成医疗事故,绝大部分情况下仍将由医生背锅,这在中国并不鲜见。因此,在笔者多年的采访经验中,相当一部分专家宁可与患者耐心解释,或黑面以对,甚至患者爆发争吵,也不愿意在专业领域内做出让步。

  专业的事儿还是专业的人干吧

  与传统印象中医生为牟利而进行的过度医疗不同,上文中提到的那项靠谱的研究证实,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并非医生提升服务态度就能改变。

  例如,老年患者群体中,患者满意度与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关联并不大,精神抚慰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部分患者可能要求医疗上并无益处的治疗或检查,仅仅为满足安全及防范心理,而在中国,更多患者则会要求尽量减少检查以缩减开支,若医生因担心患者满意度而放弃检查,则很可能为诊疗带来麻烦。无论是增加无效治疗,还是放弃防御性检查,只要影响到专业领域内的理性决策,其后果都是危险的。

  某著名三甲骨科主任曾在微博上感慨“为何我苦口婆心跟患者解释十几分钟手术的收益与风险,患者仍然将信将疑,但门口的游医几句话,患者就欢天喜地的跟他走了呢?”

  其实很简单,他的服务没有问题,专业严谨度也没有问题,但面对一个详尽列出十几条可能手术风险,还有可能要自己签、责任自负承诺书的专家,一口一个“相信我,包你药到病除”的江湖游医更能打动患者迫切求医的心,此时,江湖游艺的就医体验完爆专业医师。

  而在某些科室,想让患者满意?更是痴人说梦,因为很多“善意的忠告”本来就是反人性的。如糖尿病血糖监测,专业医师会告诉他,你必须要注意饮食,注意血糖监测,注意体育锻炼……而“民间神药”直接告诉他,放心吃,只要吃了我的药,血糖肯定没问题,一秒变回正常人!哪个的患者满意度更高?

  因此,只要优质医疗资源还是稀缺的,如果医生是诚恳建议的,专业领域内的事儿,还是让专业人士来判断吧。

  满意就好,至于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我们正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