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专家破解母乳喂养五大误区

林惠芳 儿童保健科 住院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母乳是宝宝最有营养的食品,现在很多妈妈都可以做到坚持母乳喂养,但是,总有一些妈妈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走进一些误区。下面是妈妈们最常见的五种母乳喂养误区,我们一起来听听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曾丽玲护士长的精彩解说,只有了解科学知识,才能正确喂养。

  误区一:产后前两天奶水有点少,还是给宝宝先加点奶粉吧,免得饿坏了宝宝,等下奶后再来母乳喂养好了。

  “其实,人体的调节机制是很奇妙的,新妈妈在生完孩子后,乳汁的分泌量与宝宝的胃容量是趋近一致的,宝宝在刚出生1天的时候,妈妈的奶水虽然比较少,但这个时候宝宝的胃容量也只是就小玻璃球那么大,他只需要一点点乳汁就能满足全天的能量,所以不用担心自己奶水不够。”曾丽玲护士长表示,只要经常让宝宝吸,刺激泌乳机制后乳汁量会慢慢增多,乳汁量与胃容量通常呈正相关增长、最终达到平衡。如果一开始就先添加配方奶粉的话,宝宝吃了奶粉后,吃母乳就会吃得少一点,而且因为橡皮奶头长,出奶孔大,宝宝不需要费力就可以吃到奶水了,慢慢地宝宝就不愿意吸吮妈妈的乳头了,这样的话,就会使得乳房因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刺激而影响到正常的泌乳功能,从而导致后续的母乳喂养问题,如下奶困难、奶胀、宝宝产生乳头错觉等。

专家破解母乳喂养五大误区

  误区二:哺乳时将开始的乳汁挤掉,或者喂一会儿这侧,又换另一侧。

  先吸出来的奶我们叫“前奶”,它看上去虽然比较稀薄,但却是富含水分和蛋白质,这也是为什么说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不需要额外喂水。在“前奶”之后,乳汁就变成了白色,而且比较浓稠,这就是“后奶”了,后奶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的营养素,能提供很多热量,保证宝宝吃了后不会经常饿。

  如果只是吃到前奶,宝宝会长得比较瘦小,如果只是吃到后奶,宝宝又会缺少水分和蛋白质。所以,一般在喂奶的时候,妈妈切不可将“前奶”挤掉,也不可喂一会儿这侧,又换另一侧,应尽量让宝宝吃空一侧乳房后再换另一侧,这样才能保证宝宝摄取到足够的营养。

  误区三:托乳的各种错误姿势

  有一些妈妈在喂奶的时候,会用大拇指和食指呈“剪刀”式夹住乳头或乳晕,其实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宝宝的含接和有效吸吮,还会阻断乳汁的流出,当然,如果妈妈的奶汁过多、乳反射过强,倒可以采用这种“剪刀”式,以减少宝宝呛奶的机会。

  还有一些妈妈在喂奶的时候,其他人用一只手拿着乳房,另一只手握着宝宝的头,将宝宝推向妈妈的乳房处,其实,当施加压力时,宝宝会反射性地将头后仰,如此反抗多次后,也许宝宝就会拒绝母乳喂养了。

  此外,也还有一些妈妈害怕喂奶时宝宝的呼吸道被乳房体堵住了,往往用手将乳房组织向后压,这也是不科学的。妈妈用手向后压乳房组织的时候,将会阻断乳腺管内乳汁的流通,从而影响宝宝的吸吮。只要掌握正确的含接姿势就不会出现喂奶时宝宝的呼吸道被乳房堵塞的现象。

  曾丽玲护士长指出,正确的含接姿势是:妈妈的大拇指和食指呈C字形托起乳房,先将乳头刺激宝宝的口周围,使宝宝建立觅食反射,当宝宝的嘴巴张到足够大的时候,再将乳头及大部分的乳晕含在宝宝的口中。当宝宝正确含接到乳头时,可以见到宝宝的脸颊是鼓起呈圆形地在慢而深地吸吮,而且妈妈也可以感觉到明显下奶的感觉。

  误区四:隔一段时间就把孩子唤醒喂奶

  有些妈妈在喂奶的时候会严格按照隔几个小时喂一次的原则,其实,在宝宝吃奶还没有规律以前,需要按需哺乳。如果严格地按照固定的时间给宝宝喂奶,则可能会导致宝宝在饥饿的时候没有奶吃,而在还没饿的时候又硬让他撑着。这不仅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会让宝宝对吃奶产生一种烦躁的心理。只要做到按需哺乳即妈妈感觉奶胀或宝宝饥饿时即予哺乳,既有利于妈妈乳汁的分泌、预防奶胀,又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

  误区五:挤奶时挤压乳头

  有些妈妈在挤奶时,用手挤压乳头或整个乳房希望尽最多的力量将乳汁挤出,但往往乳汁不但未被挤出反而使乳头或乳房损伤。正确的方法是,在乳头距离乳晕2cm处用拇指及食指向胸壁方向轻轻下压,压力应作用在拇指及食指间乳晕下方的乳房组织上,也就是说,必须压在乳晕下方的乳窦上,反复一压一放,依各个方向按照同样的方法按压,做到使乳房内每一个乳窦的乳汁都被挤出来。这方法一般不会疼痛,否则就要看是否方法错误了。曾丽玲护士长建议,一侧的乳房至少挤压3-5分钟,待乳汁少了,就挤压另一侧,如此反复数次。每一次挤奶至少需要20-30分钟,每天至少6-8次。(通讯员:彭文斌 林惠芳)

2014-08-13 06:28:56浏览5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纯母乳喂养,宝宝大便有点绿、有点粘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纯母乳喂养,宝宝大便有点绿、有点粘多考虑是正常现象,但不排除是腹部受凉、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急性胃肠炎等因素造成的,建议根据引起的因素进行治疗。1、正常现象由于宝宝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如果母乳喂养时,母乳中的铁元素没有被宝宝完全吸收,可能会使宝宝出现大便颜色改变的情况。如果宝宝没有出现其他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母亲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也要注意合理喂养宝宝。2、腹部受凉如果宝宝所处的环境温度比较低,可能会导致腹部受凉,使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宝宝出现大便颜色改变的情况。建议多注意宝宝的保暖,可让宝宝适量饮用温水,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从而缓解症状。3、消化不良如果母乳喂养时,给宝宝喂食过多的母乳,可能会导致宝宝吃奶后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使宝宝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大便性状改变的情况。建议母亲注意母乳的喂养量,也可以适当给宝宝按摩腹部、热敷等,可以缓解不适症状。4、肠道菌群失调若是宝宝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比如腹胀、腹痛、大便性状改变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使用乳酸菌素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要注意避免给宝宝吃生冷、寒凉的食物。5、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是指胃肠道黏膜发生的急性炎症,如果不注意宝宝饮食卫生,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还可能伴有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平时也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平时要注意宝宝的护理,给宝宝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宝宝良好的睡眠,也要多关注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挂儿科进行检查并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梅毒产妇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梅毒产妇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包括预防传染、注意饮食、注意母乳喂养、宝宝护理、产后护理等。1、预防传染梅毒产妇的血液、乳汁中均具有一定量的梅毒螺旋体,因此在进行母乳喂养时,应注意避免与梅毒产妇共用餐具、毛巾、牙刷等。此外,在进行母乳喂养时,应注意避免让宝宝吸吮乳头,以免导致感染。2、注意饮食梅毒产妇的母乳中含有一定量的梅毒螺旋体,因此在进行母乳喂养时,应注意避免与梅毒产妇的饮食同食,以免通过母乳传染给宝宝。同时,在哺乳期内,应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炸鸡等,以免通过母乳刺激宝宝,不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3、注意母乳喂养梅毒产妇的母乳中可能会含有一定量的梅毒螺旋体,因此在进行母乳喂养时,应注意避免让宝宝吸吮乳头,以免通过母乳传染给宝宝。同时,在哺乳期内,还应注意避免与宝宝共用浴盆、浴巾等。4、宝宝护理梅毒属于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由于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在产后产妇要避免母乳喂养,以免导致宝宝感染梅毒。在喂养期间产妇也要避免直接接触宝宝,以免导致宝宝感染梅毒。5、产后护理由于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产妇要注意自身的护理,避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以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同时,产妇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及时使用温水清洗外阴部位,保持外阴部位清洁干燥。除此之外,在进行母乳喂养时,还应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情况,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