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哺乳期别让乳腺炎“有机可乘”

林惠芳 儿童保健科 住院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乳腺科 张安秦主任医师

  陈小姐休完产假回去上班后,乳房还是胀胀的,但因为上班后工作上的事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空去挤奶了。一天夜里,陈小姐右侧乳房出现一个很痛的硬块,痛得让她从睡梦中醒过来。她赶紧起来让宝宝吸奶,但是宝宝好像很抗拒似的,怎么也不太愿意吸她右侧的乳房。第二天早上,陈小姐的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显得更加严重了,她开始出现了发烧、寒颤和全身酸痛,而且挤出来的奶水颜色也是怪怪的。陈小姐只能请假去了趟医院,医生经过检查后告诉她,她这是患了急性乳腺炎了,这下她开始变得担忧起来:乳腺炎的话,要不要吃药呢?如果吃药的话,她还能继续母乳喂养吗?

  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之一,特别是初产的哺乳妇女,它可发生在哺乳期的任何阶段,但较常见于产后前三个月内,尤其是产后前2-3周。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早期乳房肿胀,局部硬结,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并可伴有寒颤、腋下淋巴结肿大、疼痛等。

哺乳期别让乳腺炎“有机可乘”

  其中,乳汁淤积和细菌侵入是引起急性乳腺炎的两个主要因素。一开始,可能只是由于小小的乳腺管的阻塞,引起了局部肿痛的硬块,随着乳汁的淤积,乳管与乳腺泡的压力增大,乳汁中的物质被慢慢地推到周边的组织中,引起周边组织的炎症反应,这时硬块开始有红肿和疼痛加剧,并伴发热。如果这个时候,如果乳汁仍是得不到排出,淤积后的乳汁慢慢地分解成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的培养基,最终可导致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乳腺炎。

  还只是在乳汁淤积导致的急性乳腺炎阶段,我们称之为“非感染性乳腺炎”。在这个阶段,有一些患者由于对疼痛难以忍受,想通过使用抗生素来尽快消除疼痛的症状,但其实,由于这个阶段尚无细菌感染,所以建议还是慎用抗生素。世界卫生组织对以急性乳腺炎的定义是在乳汁中的白细胞计数达到感染标准,而非血液中白细胞计数。经常有产妇因为涨奶发热白细胞计数上升,就认为是感染而使用抗生素,很多只要处理得当是不需要滥用抗生素的。过早过多地使用抗生素,一来会使乳汁明显减少;二来使用抗生素,因为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而延迟正常哺乳;三是过多不当使用抗生素增加耐药菌株,增加日后整整出现乳腺炎的治疗难度。中国国内目前没有广泛开展乳汁白细胞计数,对于患者出现了高热、血象升高等情况时,而采用乳汁疏通等物理方式24小时后无法改善,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地使用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取得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日后治疗问题,同时还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如果使用了抗生素治疗,则需暂停母乳喂养,另外也要积极观察局部乳腺红肿痛的情况,因为有30%左右的乳腺炎最终可转变成乳腺脓肿而需要手术治疗。

  所以,乳腺炎在早期只是有乳汁淤积的时候就应该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乳汁通畅了,硬块也就消失了。但是又由于这个时候乳房肿胀厉害,宝宝往往会因含不住乳头到而拒绝吸吮,而且患乳腺炎时奶水的味道会有所改变,宝宝也会不太愿意吸吮,再加上还有一些妈妈也会因为怕痛而不敢给宝宝喂奶,还有一些妈妈可能因为轻信一些民间的偏方,或是乳房的手法按摩不当等误区,结果导致乳房肿胀得更加厉害。所以,一旦发生乳汁淤积而导致的乳房胀痛时,应尽早到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对于乳房胀痛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手法按摩疏通乳腺,再辅以理疗、湿热敷等治疗方法,以设法将淤积的乳汁排出来。另外也要提醒各位产妇,乳汁淤积也会导致一部分人在3-5年后出现慢性乳腺炎的可能。

  最后,急性乳腺炎除了要积极治疗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到重视预防,预防乳腺炎,首先是提倡积极地母乳喂养,让宝宝多吸吮,对于没有吸完的奶水,也应该要及时地将奶水挤出来。另外,对于有先天性乳头缺陷等影响哺乳的重要因素,最好也能在妊娠前就进行矫正。(通讯员:彭文斌 林惠芳)

2014-08-02 01:37:01浏览12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孔祥溢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三甲
哺乳期乳腺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哺乳期乳腺炎可能是乳汁分泌过多、乳汁成分改变、婴儿咬伤、免疫力下降、外力压迫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治疗。 1、乳汁分泌过多 哺乳期患者有时乳汁分泌量远超婴儿需求,婴儿未能完全吸尽。过多的乳汁在乳腺内积聚,为细菌滋生提供温床,从而增加乳腺炎的发生几率。 2、乳汁成分改变 若患者饮食不当等,会使乳汁成分变化。比如经常喝奶茶、吃奶油蛋糕,导致脂肪含量过高,易使乳汁凝固,堵塞乳腺管。一旦堵塞,细菌易繁殖,进而引发乳腺炎。 3、婴儿咬伤 婴儿在吸吮过程中可能不小心咬伤乳头。破损处成为细菌入侵的通道,细菌进入乳腺组织后引发炎症,导致乳腺炎。 4、免疫力下降 哺乳期女性因疲劳、睡眠不足等因素致免疫力降低。身体抵御细菌的能力减弱,易被细菌感染,进而引发乳腺炎。 5、外力压迫 内衣过紧等外力压迫的情况易导致乳腺管阻塞。乳汁无法顺畅排出,堆积在乳腺内,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引发乳腺炎。 对于乳腺炎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头孢克洛缓释片、头孢氨苄胶囊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有助于康复。此外日常可用热毛巾热敷乳房,促进乳汁分泌。
张普生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哺乳期乳腺炎的表现有哪些
哺乳期乳腺炎的表现主要包括乳房局部红肿热痛、乳汁变化、乳房功能改变、全身症状以及炎症进展后的特殊表现。1、乳房局部红肿热痛:乳房皮肤发红,是炎症的典型表现;局部肿胀明显,可摸到硬块;皮温升高,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比周围皮肤热;疼痛较为剧烈,尤其是在炎症初期,患侧乳房在哺乳或受到轻微触碰时疼痛加剧。2、乳汁变化:乳汁的性状可能发生改变,如变稠、颜色发黄,有时还会带有脓性分泌物。这是因为乳腺导管内发生炎症,细菌滋生,影响了乳汁的正常分泌和成分。3、乳房功能改变:患侧乳房的哺乳功能受到影响,由于疼痛,产妇不敢让婴儿吸吮患侧乳房,导致乳汁进一步淤积,乳房的正常排乳功能受阻,乳汁不能顺利排出,加重了乳房的胀痛和炎症程度,形成恶性循环。4、全身症状: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能会升高到38℃以上,伴随而来的乏力感使产妇身体沉重,不想活动。5、炎症进展后的特殊表现:如果乳腺炎未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可能进一步发展,形成乳房脓肿。此时,乳房局部可摸到波动感明显的肿块,肿块处皮肤变薄、发亮,疼痛持续加重。脓肿破溃后会有脓液流出,破溃口经久不愈,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建议产妇在出现上述症状时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乳房清洁,避免乳头破损和感染;定期哺乳或挤奶,防止乳汁淤积;避免穿着过紧的内衣或衣物,以免压迫乳腺。
孔祥溢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三甲
哺乳期间乳腺炎有哪些症状
哺乳期间乳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乳房局部红肿热痛、乳汁变化、乳汁淤积、发热等全身症状、乳腺脓肿等。1.乳房局部红肿热痛:这是乳腺炎最典型的症状。乳房皮肤发红,局部肿胀明显,可摸到硬块,并且皮温升高,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比周围皮肤热。同时,疼痛较为剧烈,尤其是在炎症初期,患侧乳房在哺乳或受到轻微触碰时疼痛会加剧。2.乳汁变化:乳腺炎会导致乳汁的性状发生改变,可能出现乳汁变稠、颜色发黄的情况,有时还会带有脓性分泌物。这是因为乳腺导管内发生炎症,细菌滋生,影响了乳汁的正常分泌和成分。3.乳汁淤积:患侧乳房的哺乳功能会受到影响。由于疼痛,产妇往往不敢让婴儿吸吮患侧乳房,这会导致乳汁进一步淤积。同时,乳房的正常排乳功能受阻,乳汁不能顺利排出,从而加重了乳房的胀痛和炎症程度,形成恶性循环。4.发热等全身症状: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能会升高到38℃以上。此外,还可能出现寒战、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表明炎症已经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5.乳腺脓肿:如果乳腺炎未得到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形成乳腺脓肿。此时乳房局部可摸到波动感明显的肿块,肿块处皮肤变薄、发亮。脓肿破溃后会有脓液流出,破溃口经久不愈,会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哺乳期间乳腺炎的症状多种多样,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产妇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哺乳习惯、注意乳房清洁和避免乳头破损也是预防乳腺炎的重要措施。
孔祥溢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三甲
哺乳期乳腺炎吃什么药
哺乳期乳腺炎吃什么药需要根据乳腺炎的类型来综合判断。哺乳期乳腺炎常发生于第一次分娩后,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分为淤积性乳腺炎和化脓性乳腺炎两种类型。 1、淤积性乳腺炎 由于乳管阻塞,乳汁淤积,导致淤积性乳腺炎发生。淤积性乳腺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淤积性乳腺炎属于产褥期间常见的疾病,也是引发产后发热的原因之一。淤积性乳腺炎可通过排空乳汁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可以使用吸奶器将患者剩余的乳汁尽快排出。还可以遵医嘱进行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G,青霉素过敏者可以选用红霉素、罗红霉素等。哺乳期由于胀奶才会引发产妇乳腺炎,所以哺乳期要按需哺乳,母乳喂养,也可以减缓乳腺炎的发生。建议患者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的劳累。 2、化脓性乳腺炎 化脓性乳腺炎多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通过破裂的乳头感染所致,以患者突发高热,伴有寒战、乳房触痛、局部皮肤出现红点或红线为特征。若脓肿已经形成,在热敷、按摩等保守治疗效果较差的情况下,需切开引流,将其中的脓液排净后,再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注意此项操作会对乳房造成损伤,需要患者尤其注意局部的干燥、清洁,以免感染。 哺乳期患者体质比较特殊,需要喂养婴儿,因此在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上应严格遵医嘱进行,严禁自行随意服用药物,以免对自身和婴儿造成影响。在用药或手术治疗前,应将乳汁用吸奶器吸出并保存,用于后续治疗期间的婴儿喂养。
孔祥溢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三甲
非哺乳期乳腺炎不能吃哪些东西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一般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油腻的食物、高脂肪的食物、激素水平含量高的食物、寒凉的食物等,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身体健康。1、辛辣刺激的食物辛辣刺激的食物包括辣椒、芥末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乳腺,导致病情加重,可能会出现乳房肿胀、疼痛,不利于病情的恢复。2、油腻的食物油腻的食物包括肥肉、炸鸡等,这些食物不容易消化,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从而影响身体的恢复。3、高脂肪的食物高脂肪的食物包括奶油、炸鸡等,乳腺炎患者食用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会导致乳汁中的脂肪含量增高,不利于身体健康,可能会加重病情。4、激素含量高的食物激素含量高的食物包括蜂王浆、豆浆等,乳腺炎患者食用此类食物,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紊乱,不利于病情的恢复。5、寒凉的食物寒凉的食物包括冰淇淋、雪糕等,乳腺炎患者食用此类食物,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从而影响身体的恢复。另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芹菜等,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谭玉婷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哺乳期乳腺炎能自愈吗
哺乳期乳腺炎一般难以自愈。这是一种在哺乳期较为常见的乳腺疾病,一旦发病,若不及时干预治疗,病情通常会持续发展,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哺乳期乳汁淤积,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环境,乳腺导管内压力升高,腺泡破裂,细菌侵入周围组织,易引发炎症反应。此时,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虽然会启动防御机制,但往往难以抑制大量繁殖的细菌。随着炎症的发展,乳房局部会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若不通过外界干预,如排空乳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细菌会持续繁殖,炎症范围会不断扩大,病情将逐渐加重。另外,乳腺炎的炎症环境不利于乳汁的正常分泌和排出,还形成恶性循环。炎症刺激会导致乳腺组织水肿,进一步堵塞乳腺导管,使乳汁淤积更加严重。而持续的乳汁淤积又为细菌生长提供养分,致使炎症难以自行消退。在病情严重时,甚至可能形成乳腺脓肿,这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还可能对乳腺组织造成损伤,影响后续哺乳。对于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建议一旦发现乳房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首先,要保证乳汁的通畅排出,可通过频繁哺乳、使用吸奶器等方式排空乳房。若症状较轻,在排空乳汁后,配合局部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根据病情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此时产妇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切勿自行停药。
高进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哺乳期发烧是乳腺炎还是感冒
发烧一般指的是发热。感冒一般指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哺乳期发热一般可能是乳腺炎,但也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1、乳腺炎乳汁淤积、细菌感染等因素可能会导致乳腺炎,乳腺炎会导致乳汁无法正常排出,淤积在乳房,导致乳房出现红肿、发热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局部冷敷的方式进行缓解,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青霉素、苯唑西林钠、头孢拉啶等药物进行治疗。2、上呼吸道感染哺乳期女性身体抵抗力下降,可能会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从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如果症状较轻,一般不建议服药,可以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如果症状较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进行治疗。3、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可能是由于饮食不洁、暴饮暴食等因素引起的胃肠黏膜炎症,由于炎症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阿托品、东莨菪碱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4、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接触过敏原等因素引起的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5、肺炎肺炎可能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免疫损伤等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症,由于炎症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咳痰等症状。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除此之外,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在平时可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慢跑、打羽毛球、跳绳等。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建议哺乳期女性在用药期间停止哺乳,以免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