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新生儿远离乙肝离不开母婴阻断

张华 妇产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三级甲等

  目前,我国每年乙肝相关疾病死亡病例高达30万,占据传染病死因第一位。国内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600万,女性携带者达40%,其中孕妇携带乙肝病毒者约占总数的5-10%,普及母婴阻断知识十分必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张华说:“要想弄清楚母婴阻断的概念,首先要先了解母婴传播,它是指胚胎内的婴儿通过产道、宫内感染,而感染上与母亲相同的疾病。”

  了解母婴传播利于做好母婴阻断

新生儿远离乙肝离不开母婴阻断

  母婴传播途径有三个,即产前(宫内)、产时和产后传播。产前传播是指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液循环而感染乙肝病毒,这种垂直传播方式引起的感染约占5-15%;产时传播是指在分娩时婴儿在通过产道时吞咽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和阴道分泌物等或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血管破裂,少量母血渗入到胎儿血循环中而造成的感染。这一过程感染的可能性较大,也是母婴传播最主要的途径;产后传播是指由于婴儿与患病母亲的亲密接触、母乳喂养等,而感染上乙肝病毒。

  经固相放射免疫法对乙肝病毒感染的母婴配对研究表明,发现新生儿胃液溶物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率为95%,乳汁为70%,脐血为50%,羊血为33%;聚合酶链式反应乙肝病毒感染DNA检测率为37.5%,母亲唾液为10.7%。因此,婴儿分娩过程及产后与母亲的亲密接触被认为是高危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主要方式,而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病毒流行的关键手段。

  母婴阻断即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婴儿因母婴传播感染乙肝。同时,阻断母婴传播也是预防乙肝病毒的源头。自采取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以来,婴儿感染率明显下降,但仍有约10%的婴儿阻断失败,主要是宫内感染,而对于宫内感染目前尚无有效应对措施。

  然而,孕妇血清中乙肝病毒载量与母婴传播呈正相关,降低母血病毒载量可降低宫内感染的风险。

  目前,母婴阻断是最为有效的防止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方法,对母婴基本不存在伤害的。

  4小时内注射抗病毒疫苗效果最佳

  母婴阻断的方法主要分三部分,即孕前、孕中和孕后,对于患有肝病的妈妈们,需要在孕前做好充分检查,其中也包括夫妻双方的全面体检,检测自身乙肝病毒载量大小,并在孕前做好抗病毒治疗。

  一般情况下,患有肝病的孕妇孕期中并不需要通过用药进行治疗,因为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仅对高病毒携带孕妇使用抗病毒药物。

  产后应采用主动免疫方式,主动免疫是指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分别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时间越早越好,最佳时间在4小时内,若出生后48小时以后注射,会降低免疫效果;被动免疫是指新生儿出生6小时内、1个月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此外,产后妈妈们应注意:避免血液、体液污染;做到正确喂养;坚持正常肌肤接触,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及时进行各种检测,增强婴幼儿免疫力等。

2014-08-07 15:14:34浏览9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张双国
精选
张双国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去咨询
癫痫、失神性癫痫、儿童癫痫、青少年癫痫、老年癫痫、难治性癫痫、外伤性癫痫、多发性神经病、头痛、头晕、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眩晕症、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脑神经病、脑血管病、运动障碍性疾病、睡眠障碍、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血管性认知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
李怀宁
精选
李怀宁主任医师儿科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去咨询
擅长小儿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缺陷、儿童癫痫、脑瘫、感统发育、发育迟缓、自闭症、矮小症、性早熟、智力低下、遗尿症、增高、构音障碍、青少年焦虑抑郁、情感障碍、心理障碍疏导、学习困难、厌学等多项治疗,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 在儿童行为发育、生长发育、心理发育综合评估及康复指导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张家兴
精选
张家兴副主任医师肿瘤科
湖湘中医肿瘤医院
去咨询
肺癌、胰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肠癌、乳腺肿瘤及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包括肿瘤的化疗灌注及栓塞、碘125粒子植入、微创消融、肾上腺动静脉造影、经皮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肿瘤、脾动脉栓塞、肿瘤相关的血管支架植入、外周动/静脉栓塞、颈外动脉分支栓塞化疗等,早中晚期不同阶段肿瘤的微创综合治疗。
查看更多诊疗医生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三天查出有乙肝怎么办
乙肝一般指慢性乙型肝炎。新生儿三天查出有慢性乙型肝炎可以通过一般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如果新生儿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可以通过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母乳喂养的方式进行改善,也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口服药物治疗 如果新生儿出生后,没有及时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可能会导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如果新生儿出现了不适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恩替卡韦颗粒、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3、免疫治疗 如果新生儿出生后,自身的免疫力较低,可能会增加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的概率。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以遵医嘱通过免疫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可以遵医嘱使用胸腺肽肠溶片、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4、物理治疗 如果新生儿在查体时发现肝脏肿大,并伴有疼痛的症状,可以使用冰袋局部冷敷,从而收缩血管,缓解疼痛的症状。如果症状比较严重,还可以通过激光治疗、微波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5、手术治疗 如果新生儿出现了肝衰竭的情况,并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通过肝移植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改善肝功能衰竭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如果新生儿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