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已高达1500万,居各类死因之首。仅我国就有约2.9亿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每年有300多万人会因此而被夺去生命,平均每10秒就会有1人死于该种疾病,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冠心病、心肌病、心肌梗死等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将越来越庞大。
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是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在众多的心脑血管疾病中,冠心病是目前国内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一种,并且这种疾病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据卫生部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与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它是中老年人猝死的“元凶”。那又是为何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死率如此高?
其主要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突发性破裂,破裂处会马上形成血凝块,导致冠状动脉的主要管腔突然堵塞,引起心肌大片缺血、坏死。同时,极易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也可以因心脏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从而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
2003年1月著名相声大师马季因心脏病猝发而病逝;2007年6月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因心源性心脏病过世,而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心脑血管疾病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一旦发病将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目前对于冠状粥样硬化的手术主要是血管重建,其中主要包括经皮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其作用在于可疏通血管,进行血运重建治疗。
而实际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只要发病,即使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治疗手段,被抢救回生命后仍有50%以上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不可改变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三大因素。
2.可改变的因素包括:
(1)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VLLDL)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均是易患因素。
(2)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当中60%-70%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病人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比血压正常人高出4倍。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与非糖尿病患者高出2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脂血压,并多有高凝倾向,血液粘度也会增高,都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成为降低发病率的关键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部分原因是由于病患本身对自身疾病没有足够的了解,诱发疾病的发生因素,大都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如:
1.吸烟:吸烟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达到2-6倍,并与每天吸烟支数呈正比。
2.相关职业:从事体力活动少,或脑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3.饮食习惯:常摄入热量较高的食物、较多的动物脂肪与胆固醇,糖、盐,酗酒等。
4.肥胖:超肥胖患者与体重迅速增加的人群。
5.缺少维生素:维生素A、C、E,微量元素铬、锰、锌、硒等摄入不足,也极易患上。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健康的心脏呢?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合理膳食,减少盐分、糖类、动物脂肪、胆固醇以及热量的摄入,要坚持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血压、降低血脂、管理血糖、定期复查。
其实,最好的医生并非是名医院、大医院的权威专家,而是患者自己。唯有对自己关“心”,才能让生活过的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