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刘丰:血压不是越低越好 以健康生活“杜绝”过度治疗

  近日,美国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和治疗委员会(JNC)发布了第八版《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简称“JNC8”),此次更新,在高血压用药时机、控制标准以及临床用药推荐等多方面做了比较大的修改,因此,在国际心血管病学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高血压的临床治疗紧跟国际主流。据最近的全国性调查显示,普通成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18.8%,意味着中国有超过2亿的高血压患者,因此,JNC 8的发布不可避免的将对中国心血管防治工作产生影响。

  放松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

刘丰:血压不是越低越好 以健康生活“杜绝”过度治疗

  JNC8强调血压控制并非越低越好

  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加,这与中国人群中不健康生活习惯的流行有分不开的联系。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刘丰介绍,在我国的高血压治疗中,目前参考的临床标准是2010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其中关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与最新的JNC 8一致,但新指南进一步明确在≥60岁的一般人群中,收缩压(SBP)≥150 mmHg或舒张压(DBP)≥90 mmHg时起始药物治疗,并推荐将血压降至SBP<150 mmHg和DBP<90 mmHg的目标值。

  事实上,以往的高血压指南中建议将血压尽可能控制在140/90 mmHg,那么,既然血压每上升一个数值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为何此次发布的JNC 8会将血压控制标准上调到150/90 mmHg呢?

  刘丰主任介绍,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并不是控制得越低越好,低血压带来的疾病风险,有时往往比高血压更容易被人忽视,降压太过同样会带来脑卒中心梗等心血管突发事件。“JNC 8这次调整的血压控制标准,是基于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60岁以上的美国非黑人人群中,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内比140/90mmHg的控制标准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也大幅降低。”

  刘丰主任建议,高血压患者不应“过度降压”,血压在150/90mmHg以内的60岁以上人群建议可以不用药物治疗。他认为,健康的生活的方式才是抵御疾病的有力武器,包括戒烟限酒、低盐饮食以及合理的运动。

  “对于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其具体血压控制方案则要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刘丰主任说。

  联合用药非必须

  β-受体阻滞剂退出一线

  根据美国《2014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联合用药不再是高血压治疗的首选方案,指南推荐如治疗1个月仍未达目标血压,可加大单一用药剂量,或加用一种药物,直至血压达标;在此基础上血压仍不达标才考虑加用第三种药物,并调整剂量。指南同时提出,不建议患者同时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刘丰主任介绍,目前我国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仍是以联合用药为主,II级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还是给予联合用药,这也是结合我国的流行调查结果而调整的方案,当然,由于目前国内仍缺乏大样本的调查数据,是否该继续按照原来的联合用药标准,目前国内说法也不一,有待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美国新指南中,将原来的一线用药β受体阻滞剂降到四线用药,该建议的提出,是基于大量的样本的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在所有高血压的一线用药中,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利尿剂等,β受体阻滞剂比其他一线用药可能有更高的引发脑卒中的风险,因此,β受体阻滞剂不再作为高血压一线用药。

  然而,由于该研究的样本来源是美国的非黑人群体,因此其研究结果是否同样适用于亚洲人群仍有待观察,因此,β受体阻滞剂目前仍是我国高血压治疗的一线用药。

  特别关注:

  美国《2014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九大变化

  经历艰难而漫长的孕育过程,2013年12月18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在线发表了JNC 8专家组成员报告《2014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事实上,人们期待已久的"JNC 8"并非是对JNC 7的修订,而是针对高血压临床领域3个重要问题(何时启动降压药应用、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是多少和不同种类降压药的利害)进行的系统分析,该指南针对9种不同高血压人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推荐意见1】

  在≥60岁的一般人群中,在收缩压(SBP)≥150 mmHg或舒张压(DBP)≥90 mmHg时起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SBP<150 mmHg和DBP<90 mmHg的目标值。(强烈推荐——A级)

  【推荐意见2】

  在<60岁的一般人群中,在DBP≥90 mmHg时起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DBP<90 mmHg的目标值。(30——59岁,强烈推荐——A级;18——29岁,专家意见——E级)

  【推荐意见3】

  在<60岁的一般人群中,在SBP≥140 mmHg时起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SBP<140 mmHg的目标值。(专家意见——E级)

  【推荐意见4】

  在≥18岁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在SBP≥140 mmHg或DBP≥90 mmHg时起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SBP<140 mmHg和DBP<90 mmHg的目标值。(专家意见——E级)

  【推荐意见5】

  在≥18岁糖尿病患者中,在SBP≥140 mmHg或DBP≥90 mmHg时起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SBP<140 mmHg和DBP<90 mmHg的目标值。(专家意见——E级)

  【推荐意见6】

  对除黑人外的一般人群(包括糖尿病患者),初始降压治疗应包括噻嗪类利尿剂、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中等推荐——B级)

  【推荐意见7】

  对一般黑人(包括糖尿病患者),初始降压治疗包括噻嗪类利尿剂或CCB.(一般黑人:中等推荐——B级;黑人糖尿病患者:轻度推荐——C级)

  【推荐意见8】

  在≥18岁的CKD患者中,初始(或增加)降压治疗应包括ACEI或ARB,以改善肾脏预后。该推荐适用于所有伴高血压的CKD患者,无论其人种以及是否伴糖尿病。(中等推荐——B级)

  【推荐意见9】

  降压治疗主要目标是达到并维持目标血压。如治疗1个月仍未达目标血压,应增大初始药物剂量,或加用推荐意见6中另一种药物。医生应继续评估血压并调整治疗策略,直至血压达标。如应用2种药物血压仍未达标,自推荐药物列表中选择加用第3种药物并调整剂量。患者不能同时应用ACEI和ARB.如患者由于有禁忌证仅用推荐意见6中的药物不能使血压达标,或者是须应用超过3种药物使血压达标,可选择其他类降压药。对经上述策略治疗血压仍不能达标的患者,或者是需要临床会诊的病情复杂者,可转诊至高血压专科医生。(专家意见——E级)

2014-01-03 10:14:50浏览19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刚怀孕吃什么药可以流产
在确定为宫内孕且怀孕天数在49天内时,可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药物流产有严格要求,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操作。米非司酮作为抗孕激素药物,可通过竞争孕激素受体,打破体内孕激素维持的妊娠环境,使胚胎无法继续着床发育。同时,其会让宫颈软化,便于后续胚胎组织排出。而米索前列醇能够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进一步促进胚胎及其附属组织从子宫壁脱离,并经阴道排出体外。两种药物协同作用,模拟自然流产的生理过程,可达到终止妊娠的效果。选择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进行流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女性身体的创伤。相比于手术流产,药物流产避免了器械进入宫腔对子宫内膜的直接刮擦,减少了子宫穿孔、宫腔粘连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这种非侵入性的流产方式,还降低了因手术操作导致的感染几率,术后恢复相对较快。此外,药物流产在门诊就可以完成,无需接受全身麻醉,降低了麻醉风险,同时其费用相对较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药物流产绝不可自行用药,必须在正规医疗机构、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决定采用药物流产前,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如B超检查确定是宫内孕,还要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排除药物流产的禁忌证。在服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医嘱,按规定时间和剂量服用药物。服药后,需留院观察,以便医生及时了解孕囊排出情况和阴道出血状况。若出现大量阴道出血或孕囊未排出等异常情况,可能需进行清宫术,以保障女性健康。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疤痕子宫怀孕注意什么
疤痕子宫通常是指瘢痕子宫,是指因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子宫手术,在子宫上留下疤痕的情况,这类患者怀孕时需注意定期产检、监测子宫疤痕厚度、控制体重、预防子宫破裂等。患者瘢痕处的肌层组织弹性和强度改变,整个孕期都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在整个孕期都需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胎儿发育及瘢痕情况。1、定期产检:在孕早期可通过超声确定孕囊位置,判断是否存在瘢痕妊娠。瘢痕妊娠是指孕囊着床于子宫疤痕处,风险极高,可能导致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后果。孕中期和孕晚期需定期监测胎儿生长发育、胎位等情况,同时关注瘢痕的变化,一般建议每4周进行一次产检,临近预产期时适当增加产检频率。2、监测子宫疤痕厚度:随着孕周增加,子宫逐渐增大,瘢痕处承受的压力也增大。通过超声或MRI检查监测子宫疤痕厚度,可评估子宫破裂风险。若瘢痕厚度小于3毫米,子宫破裂风险相对增加。当发现疤痕厚度异常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如建议提前住院待产等。在孕晚期更要密切关注疤痕厚度变化,一般在孕32周后可每2-3周检查一次。3、控制体重:孕期体重过度增长会增加子宫负担,对瘢痕子宫患者来说风险更大。鸡眼合理饮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物质,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过量摄取,如油炸食品、甜品等。同时,适当散步、孕妇瑜伽等进行运动,控制体重增长在合理范围内。4、预防子宫破裂: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腹部受到外力撞击,如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摔倒等。尽量减少增加腹压的行为,如避免长时间便秘、不要用力咳嗽等。一旦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这可能是子宫破裂的先兆。孕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注重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预防便秘。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因为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胎儿发育和子宫状态。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吃了紧急避孕药后又同房会不会怀孕
吃了紧急避孕药后又同房存在怀孕的可能性,紧急避孕药主要针对服药前的无保护性行为,且该药物避孕成功率也并非1000%。紧急避孕药可干扰相关激素的正常分泌与调节,使卵泡无法正常发育成熟并排出卵子,从源头上减少了受孕的可能。其药物成分还会干扰受精过程,改变宫颈黏液的性状,使其变得黏稠,阻碍精子顺利通过宫颈与卵子结合。同时,紧急避孕药还可阻止受精卵着床,改变子宫内膜的状态,使其不利于受精卵的附着和发育,从而达到避孕的最终目的。但该药物仅对服药前的无保护性行为有效,若女性在某次无保护同房后72小时内遵医嘱服用了紧急避孕药,药物开始发挥作用,然而若在药物尚未完成整个避孕作用周期时,又发生了新的无保护性行为,此时,新的性行为所产生的精子与卵子结合的过程可能并不受之前所服紧急避孕药的影响,若此时女性处于排卵期,就有极大的怀孕可能性。而且紧急避孕药本身避孕成功率并非100%,即使是针对服药前的性行为,也存在一定失败概率。如因个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能力存在差异,药物可能在部分女性体内无法充分发挥避孕效果,从而导致避孕失败,若后续再有同房行为,更进一步增加了怀孕风险。若发生吃了紧急避孕药后又同房的情况,建议女性密切关注下次月经周期。若月经推迟一周以上,应高度怀疑怀孕可能,可自行购买验孕棒进行初步检测,或直接前往医院进行血HCG检测,以明确是否怀孕。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三个月不来月经也没有怀孕怎么回事
女生三个月不来月经也没有怀孕的原因可能是生活作息不规律,也可能是疾病因素,比如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宫腔粘连等。如果月经推迟一个月仍未来潮,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妇科检查、性激素六项检查、妇科超声检查。一、非疾病因素:经常熬夜、过度劳累、昼夜颠倒等,会打乱身体生物钟,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和代谢,从而影响月经周期。应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一般7-8小时为宜,让身体内分泌系统恢复正常。二、疾病因素:1、高泌乳素血症:如果患者的垂体分泌的催乳素过多,抑制卵巢功能,影响排卵和月经。可遵医嘱使用溴隐亭等药物降低催乳素水平,恢复月经周期。2、多囊卵巢综合征:该疾病患者的卵巢内存在多个小卵泡,但难以发育成熟排卵,导致月经稀发甚至闭经。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克罗米芬、来曲唑等药物促排卵,调节月经周期。3、宫腔粘连:该疾病多因人工流产、非诊断性刮宫等宫腔操作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宫腔部分或完全粘连,导致经血流出不畅或无法流出。轻度粘连可通过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治疗;术后为预防再次粘连,可能需放置宫内节育器或使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女性患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影响月经的疾病。如果月经周期出现异常,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