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体检指标怎么看:肝肾囊肿不用紧张

  每年体检后,大家拿到体检报告时会发现,周围很少有人每一项指标都正常,或多或少地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到底该如何读懂体检报告单?报告单上的数据在“说什么”?这些问题中哪些需要重视,哪些则是不必要大惊小怪的呢?

  肝肾囊肿不用紧张。做B超检查时,不少人会突然发现有囊肿,或者是息肉。实际上大部分人查出来肝、肾脏有囊肿是很常见的,大都属于良性,特别小时不用紧张,定期检查就可以。除了短期内发育很快的囊肿要做进一步检查外,大部分囊肿发展都非常慢,所以不用特别担心。出现胆囊息肉也不要特别惊慌,每年体检时最好看看是否明显长大。如果长得特别快则要考虑是否要切掉。另外,肾脏囊肿特别大的话,一般是一包水压迫肾脏,特别大时需要干预,如果特别小的就不需要,还是要注意每年的变化。

  心血管检查最重要。对于中年人来说,做心血管相关的检查非常重要。第一个检查是血压,血压增高一定要非常重视,国外已经把120毫米汞柱以上归到高血压前期,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就进入高血压行列,这些人要特别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多运动、少吃盐,这样可以使一部分人血压恢复正常。第二个检查是血液方面,最重要的是血脂和血糖指标。一般人的血脂水平按如下标准要求:总胆固醇低于220毫克/分升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的胆固醇)低于160毫克/分升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的胆固醇)高于40毫克/分升正常;甘油三酯低于150毫克/分升正常。如果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情况,血脂水平的要求就更严格。例如,有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应该低于140毫克/分升;有冠心病、糖尿病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应该更低,低于120毫克/分升。而血糖检查也应是中老年的常规体检项目。正常时空腹血糖<5.6毫摩尔/升,当空腹血糖在5.6~6.1毫摩尔/升时,属于糖耐量异常,当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尿酸高,三部位最易受损害。尿酸是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血尿酸升高主要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男性正常血尿酸值范围为150~420微摩尔/升,女性要略低一点,大约为95~350微摩尔/升。超过正常值就是高尿酸血症。血液中增加的尿酸会四处游走,沉积下来就会伤及相应的器官。有三个部位最易受到损害:结晶沉积到血管,会成为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沉积在肾组织内,还会引起间质性肾炎;时间长了结晶越长越大容易形成尿酸性肾结石,甚至导致肾功能不全;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痛风发作,产生关节红肿热痛。现在尿酸高的患者越来越多了,很多高尿酸血症是吃出来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在饮食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动物内脏、海鲜、蘑菇、豆子等食物富含嘌呤,虽然都是营养丰富的好东西,吃多了却可引起尿酸增高。另外,酒精会阻止尿酸排出体外,从而导致尿酸升高。

  白细胞偏高可能是细菌感染。白细胞的正常参考值为(4~10)×109/升,通常情况下,白细胞数高于10×109/升称白细胞增多,反之,白细胞数低于4×109/升则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或减少都应该引起重视,如果白细胞高得太多,则有可能跟血液病有关,应到医院血液科做进一步检查。而低得明显则有可能是某些病毒性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脾功能亢进、理化因素(如装潢、食品添加剂、放射线等导致的)所造成的。

  血红蛋白小于正常值,说明是贫血。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男性:120~160克/升,女性:110~150 克/升。若报告单上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值低于或高于正常值,有可能是贫血或寄生虫感染引起,应到医院内科进一步检查。女性贫血和很多原因有关,对付贫血,除了补充铁制剂,还要饮食均衡,多吃含铁的食物。因为吸收的问题,不少女性属脾胃虚寒,吃的东西不少,但吸收差,建议在用补血药前,先要健脾开胃。

  谷丙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有问题。谷丙转氨酶是衡量肝脏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升高了,说明肝功能可能受到了影响。在常见的因素里,各类肝炎都可以引起谷丙转氨酶的升高,这是由于肝细胞受到破坏而造成的。但是,如果它仍在正常值两倍以下的范围内,除了肝炎,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比如脂肪肝、喝酒、情绪波动、劳累,以及食用某些食物、服用药物等。

  尿常规呈阳性可能患泌尿系统疾病。尿常规化验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有无蛋白和糖,以及尿中段沉渣试验等。如果尿化验单上,一些项目后面写了“+”号(或“++”、“+++”,表明程度不同),医学上叫做阳性结果;相反,“-”号就叫阴性结果。阳性结果通常是泌尿系统疾病的标志。此外,当出现尿深黄如浓茶样,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尿混浊、尿少淋漓,多见于急性尿路感染、蜜月性膀胱炎;尿色红呈血样,提示可能罹患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尿路或肾肿瘤、泌尿系外伤等。

2014-01-03 04:15:12浏览7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湿热对心脏有哪些影响
湿热可能会对心脏造成心慌、胸闷、气短、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影响。 1、心慌 湿热可能导致心气不足,不能正常濡养心神,患者会出现心慌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炙甘草汤来缓解症状,炙甘草汤具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的功效,可以缓解心慌的症状。 2、胸闷 湿热可能会导致心胸气机不畅,患者会出现胸闷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丸等药物来治疗。 3、气短 湿热可能导致心神受到影响,患者还会出现气短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补中益气丸、香砂六君子丸等药物进行调理,可以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4、心律失常 湿热可能导致心火旺盛,心神受扰,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稳心颗粒来缓解症状,稳心颗粒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缓解心律失常的症状。 5、心绞痛 心脏的气机运行不畅,导致心脉瘀阻,就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血府逐瘀丸来缓解症状,血府逐瘀丸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可以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范铁兵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风湿热中医辨证论治
风湿热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分为邪犯卫表证、湿热痹证、脾虚湿盛证、肝胆湿热证、瘀血痹证,可以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相应的治疗。 1、邪犯卫表证 如果外感风热邪气,可能会导致肺卫不固,从而引起恶风、微热、咳嗽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银翘散、桑菊饮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作用。 2、湿热痹证 如果经常居住在湿热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湿热邪气侵入身体,从而引起湿热痹证,通常会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防风通圣丸、湿热痹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解表通里、清热利湿的作用。 3、脾虚湿盛证 如果长期饮食不当,可能会导致脾虚湿盛,从而引起脾虚湿盛,导致气机不利,常见的症状有肢体沉重、小便不利等。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健脾益气、祛湿的作用。 4、肝胆湿热证 肝胆湿热证是指湿热邪气蕴结肝胆,疏泄功能失常导致的病理变化,患者可能会出现身目发黄、发热、口苦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龙胆泻肝丸、茵陈五苓散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清肝胆利湿热的作用。 5、瘀血痹证 瘀血痹证是指机体受到外伤、久病等原因,导致身体的经络受到损伤,使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肢体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的一种病症。临床上常表现为疼痛、肌肤麻木、肿胀等症状,且疼痛呈刺痛、刀割样、撕裂样,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夜间加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血府逐瘀丸、活血止痛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也要避免吃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如辣椒、芥末、肥肉等。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治疗。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中药治疗能根治风湿热吗
中药治疗一般不能根治风湿热,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风湿热是一种累及关节、肌肉、骨骼等部位的疾病,可能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中药治疗风湿热的药物一般有白虎汤、当归拈痛汤、清暑益气汤、五苓散、小活络丸等,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1、白虎汤 白虎汤是由石膏、知母、甘草等药物组成的,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也具有解毒的作用。风湿热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 2、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汤由当归、白芍药、川芎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祛瘀、祛风湿、清热邪的功效。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物缓解风湿热引发的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不适症状。 3、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由人参、黄芪、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清暑益气的功效,也具有除湿的作用。如果存在风湿热等疾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四肢乏力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改善。 4、五苓散 五苓散由猪苓、茯苓、泽泻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也具有清热除烦的作用。如果患者诊断为风湿热,可能会出现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5、小活络丸 小活络丸由制川乌、制草乌、地龙等药物组成,具有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也具有除湿的作用。风湿热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症状,也可遵医嘱服用小活络丸进行缓解。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风湿热可以起到缓解不适症状的作用,但是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在用药期间,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私自盲目使用药物,也不可以多服或少服,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比较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的护理措施有何区别
风寒湿痹患者的关节会表现为发冷,发寒以及怕风,怕凉等感觉,或者在受寒冷或受风等刺激后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而风湿热痹常会伴有发热的症状,主要是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流注关节。两者的护理措施的区别主要为温度,风寒湿痹需要防寒保暖,而风湿热痹需要清热通络。其介绍如下: 1、风寒湿痹护理措施 患者居室应温暖、干燥,衣着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勿淋雨及涉水。肢体关节疼痛剧烈、屈伸不利时,或痛痹,痛有定处,得热痛减及有发热、脉数等表现者,应注意多卧床休息,以及经常更换体位,以免局部受压,从而影响到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注意局部的保暖,可用热水袋热敷、中药熏洗、加用护套或施以拔罐。饮食以温热性食物为主,如胡椒、生姜、牛肉、羊肉、大蒜等。少吃生冷瓜果以及饮料。 2、风湿热痹护理措施 患者在治疗上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为原则,组方选择白虎桂枝汤加减,也可选用针灸、外敷等外治疗法辅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防湿,避免久居潮湿之地。饮食上多吃清凉食品,如菊花、薏苡仁、绿豆、芦根等,同时以北黄芪、忍冬藤、海风藤、黄柏以及牛膝等药食兼用之品在食疗中配餐或水煎内服,可以减轻关节肿痛的症状。此外,少吃糖食,容易损伤脾胃,导致痰湿的滋生,从而加重病情。戒烟酒,忌食用温燥伤阴的食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