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到了,三伏天灸的治疗也即将开始!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20多年来连续开展三伏天灸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慢性鼻炎、慢性胃肠疾病、慢性妇科疾病、慢性颈肩腰腿痛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何为三伏天灸?为何有如此神奇功效?39健康网请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何扬子主任医师帮网友详细解读“三伏天灸”。
何谓天灸?天灸的由来
天灸是灸法的一种,天灸时将药物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贴后穴位感觉温热,皮肤红晕如艾火灸过,且收到艾灸相似的治疗效果,是一种不用火的灸法,故称天灸。
天灸疗法始载于南北朝梁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厌疾”,以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有“治瘰疬未溃者,宜天灸,以毛茛鲜者捣泥,缚疬上,帛束之。俟发泡弃之”。宋代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中云:“用旱莲草椎碎,置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间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疟。”但敷在穴位的分别为朱砂、毛茛和旱莲草,治疗时间也不限定在三伏天,与现在临床沿用的天灸疗法不同,现在临床广泛应用的的天灸源于清代张璐的《张氏医通》:“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现在的天灸方法基本是在张璐的方法基础上逐渐优化而成。
专家简介:何扬子,主任医师,1997年遴选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本科毕业,1985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中医理论基础扎实,针灸手法娴熟,工作认真负责,对待患者热情细心,擅长针灸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对中风、面瘫、颈椎病、腰椎增生、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骨关节炎、颅脑损伤、神经性耳聋、小儿脑瘫、三叉神经痛、外周神经损伤等病证的针灸治疗,以及亚健康的中医针灸调理有较丰富经验。
现任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论著有:《男科食疗与调养》、《岭南中医》、《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示范题集》、《实用中医美容》、《老年养生必读》。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
天灸的治疗机理
天灸的治疗机理比较复杂,主要可总括为四个方面。
1. 以《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理论指导
《黄帝内经》指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意思是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属于中医学中的未病先防。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于那些在气候寒冷的秋冬容易复发的疾病,在阳气充足的春夏二季就应该做好未病先防的准备,在春夏之季就要积极地护养阳气。如果等到秋冬已发病之时再来补阳,只怕是临渴掘井,为时已晚。说明三伏天灸对于虚寒性的疾病及那些体质虚寒的病人会有很好的预防保健作用。那些没有阳虚症状的健康人,只要没有明显的实热症状,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都可把天灸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保健方法。
2. 药物的作用
天灸疗法虽然全方无一味大补脏腑阳气的药,但除甘遂性苦寒之外,其余都为辛温之性,而辛温助阳。白芥子归肺、胃经,温阳化痰、行气散结;延胡索归肝、脾、心经,活血行气、止痛;细辛归肺、肾、心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甘遂归肺、肾、大肠经,泻水逐饮,消肿散结,逐痰涎;麝香归心、脾经,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生姜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全方以白芥子、延胡索为君,辛温助阳,行气散结,细辛为臣,辛温宣肺,散寒止通,温肺化饮,佐以甘遂,既防辛温太过又助其行气散结之功。麝香、生姜为使,促进药力,使药至病所。晚清外治名医吴师机在《理淪骈文》中对外治法有详细的论述,认为外贴膏药与内服汤药有“殊途同归”之效,凡内治汤剂均可熬制成外用贴剂治疗同类疾病。外用膏贴亦具有补益之功,认为“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不药补亦可。”由此不难理解以“辛温通经”为特点的天灸疗法为何具有治疗虚寒性疾病的作用。
3. 穴位的作用
天灸疗法所贴穴位主要以膀胱经上五脏六腑的背俞穴为主,刺激这些背俞穴能调节脏腑功能,激发膀胱经的经气,从而振奋一身之阳气。天灸药物无需胃肠吸收,直接由腧穴皮肤毛孔进入,循络走经,直达脏腑,减轻了胃肠的负担,并且在炎炎夏日补益脏腑阳气时也无上火之忧。
4. 节气的作用
根据阴阳四时消长的变化,人体阳气旺盛于春夏,秋冬多收敛而衰弱,这是人与自然相应的结果,故万物随四时阴阳的消长节律而“浮沉于生门之外”。人体亦时时受到自然界变化的影响。如阳虚者,尽管四季均为不足,但受夏季阳气隆盛的影响与促动,加之人体的阳气处于一年中最旺盛之时,阳虚有欲动而趋于好转之态势,体内凝寒之气因此有易解之势,乘其势而施治之,临床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三伏天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季节,也是人体一年四季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动,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为振奋五脏六腑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此时施灸,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