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如果说安徽医改是全国的一面‘旗帜’,那么,芜湖医改就是‘旗杆’了。”4月23日,人民网安徽万里行采访组来到芜湖市,在被记者问及如何评价芜湖医改成效时,芜湖市医改办的负责人胡景春如是说。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进“深水区”的时候,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当年的“探路者”——芜湖,“先驱”总是要承受更多的压力,而一路摸索走出来的“星光大道”,也格外璀璨夺目。
医药分家:从切开药品利益链开始
“早在2007年,芜湖市有医生因为拿回扣被判了刑,由此,芜湖市决定从2008年启动‘医药分开’改革,就从切断药品的利益链开始。”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纪委书记张仁虎回忆说,这个决定,将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以药养医”模式,彻底改写。这一步,走在了全省医改之前,更是书写全国医改“范本”的开始。
此后,芜湖市进一步深化医药分开改革,建立统一的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信息系统,执行在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网上采购的药品价格,建立药品配送新机制。从2012年10月1日起,在全市市县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截止到2012年底,通过医药分开改革,芜湖累计减轻群众药费负担达到了4.2亿元。
规范用药:防止“小病大治”
同样的一个感冒,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花几十块钱就能看好,而到公立的大医院,可能要花费数百甚至上千元——最受老百姓诟病的,正是医生的乱用药、用贵药,“小病大治”。那么,医改之后,医生们又是怎么看病的呢?
“我们有一整套的临床路径,指导医生们规范用药。每个月都会对处方进行点评,发现不合理的处方,就要对医生进行处罚”。张仁虎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二院陆续开展一系列的考评机制,例如,对每个月平均用药量居于前十位、开具处方金额居于前五位的医生张榜公示,连续3次‘上榜’的医生就会被取消处方权,就不能再坐门诊。如此这般,临床的医生们无论给多少个患者看病,都会很规范地开处方和用药了。
给临床医生涨工资:主任收入超过院长
为患者“减负”的同时,怎样保证医务人员的收入不受影响呢?芜湖市作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承担了卫生部公立医院重大改革任务“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牵头工作,在体制机制上积极创新,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大胆探路。张仁虎介绍了二院具体的做法:“人事上,从‘单位人’改为‘社会人’,全员聘用;收入分配上,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向临床一线的主任们倾斜,鼓励他们多看门诊、提高劳动报酬,收入上不封顶。”
这一点,在二院药剂科主任陈斌那里得到了印证,如今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的他向记者证实说:主任们的年收入甚至都超过了院长,而在医改前,“能拿到5万元就相当不错了。”
三大集团:带着更多的医疗服务走向基层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生个小病的也要去大医院看,无形中造成了大医院的拥堵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芜湖市充分整合医疗资源,组建了三大医疗集团,让更多的医疗服务走向基层,也把更多小病患者留在了基层。”胡景春还告诉记者,以前芜湖市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市区,区域分配不均匀。后来,根据区域分布和医疗机构的功能,芜湖市组建了三大医疗集团,以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并改善医疗服务条件。
在城东新区,芜湖市投资5.7亿元新建了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在城南区域,投资4.3亿元新建市中医医院新院区,结束了城南没有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历史;在城中区,投资4.4亿元新建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大楼,极大提升了中心城区的医疗服务能力;在城西区,又新建了弋矶山医院门诊住院大楼,不仅保障了芜湖市民的医疗需求,还能辐射皖南和江北地区。
主任医师
龙岩市第一医院 全科医学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针灸科白班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中医院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