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专家呼吁:重度哮喘、多器官受累患者应加强控制嗜酸粒细胞水平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中国成年人中约有4570万哮喘患者,其中6%为重度哮喘患者。重度哮喘患者病情更重、治疗难度更大,更有部分患者随着疾病进展,出现了全身多系统受累并造成不可逆的器官损害,急需引起社会重视。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陈如冲教授和张清玲教授共同指出,重度哮喘、多器官受累患者应重点关注嗜酸粒细胞指标,并通过规范诊疗与创新药物治疗降低高嗜酸粒细胞水平,从而科学控制病情。

高嗜酸粒细胞水平导致哮喘、EGPA等多种疾病发生,临床诊疗面临严峻挑战

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健康人群中存在一定量的嗜酸性粒细胞(100~110/µL)。这类细胞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寄生虫防御、病毒免疫,肿瘤免疫检测,脂肪代谢稳态等等。

然而,嗜酸粒细胞增多往往会驱动许多疾病发生发展。陈如冲教授表示:“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会让人体分泌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嗜酸性粒细胞的阳离子蛋白、碱性磷酸酶等,这些活性物质会对自身组织造成损伤。嗜酸性粒细胞的增高会引起多种疾病,常见的有哮喘、风湿免疫相关疾病,甚至与一些肿瘤或异常增殖疾病也有密切关系。”

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引起的相关疾病中,哮喘属于最常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哮喘发展过程中气道高反应性、免疫调节和气道重塑都有嗜酸粒细胞参与。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是重度哮喘最常见的表型,真实世界中的重度哮喘中83.8%是嗜酸粒细胞型。此外,研究发现中国重度哮喘患者中嗜酸粒细胞性哮喘占比高于西方。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可能因病情严重恶化而需要住院治疗,甚至危及生命。张清玲教授指出:“嗜酸粒细胞增多会导致气道的损伤,并且参与到气道的损伤、修复、再损伤最终形成肺间质纤维化的过程中,因此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具有较高的疾病负担。”

除了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之外,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也是一种主要由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以及组织浸润引起的全身性罕见疾病。EGPA最早且最易累及呼吸道和肺脏,随着疾病进展,全身多系统均可受累并造成不可逆的器官损害:包括呼吸系统受累、心脏受累、胃肠道受累、神经系统受累、肾脏受累和皮肤受累。

由于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广泛多样,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加之医生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不足,容易漏诊误诊、诊断延迟。一项医师调研显示,中国EGPA的诊断率仅35%,从哮喘发病到EGPA确诊往往要间隔约4~5年时间。因此,需要加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引起疾病的优化诊疗与科学规范管理,在检查评估的过程中让医生诊疗少走弯路,更好地保障患者健康。

“EGPA与嗜酸粒细胞性哮喘关系非常密切。很多最终确诊为EGPA的患者大多数是先去呼吸科就诊,表现为难治性哮喘。因此提升大众对嗜酸性粒细胞的认知很重要,这对规范诊断和治疗都有积极意义,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医生从多学科角度关注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张清玲教授表示。

新型抗IL-5药物有望满足中国患者的未尽之需

随着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的逐步认识,近百年来诞生了很多对症的治疗药物,后来抗炎治疗也逐渐应用到临床当中,开始采取口服激素等治疗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然而针对重度哮喘患者,高剂量口服激素依然无法很好地控制病情。

陈如冲教授表示:“事实上长期使用口服激素的副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通常治疗到后期往往会得不偿失。可喜的是,进入21世纪以后生物制剂靶向治疗突飞猛进,通过在针对哮喘严重网络中的关键细胞或者关键因子进行拮抗,为这部分重症患者提供了治疗的希望。”

据39健康了解,白介素-5(IL-5)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成熟、增殖和存活有直接作用,通过阻断IL-5与其受体在嗜酸性粒细胞表面的结合,能够持续降低患者血嗜酸粒细胞数量至正常水平,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所介导的炎症和组织损伤,改善症状且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其他影响较小。一项在中国人群中开展的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3期临床试验显示,美泊利珠单抗可显著降低具有临床意义的哮喘急性发作率(CSE) 65 %,需要住院治疗或ED就诊的CSE年发生率减少70%,同时美泊利珠单抗组65.8%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达到≥4分改善,支气管扩张剂给药前FEV₁值(肺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安慰剂组,且安全性良好。

此外,中国首个EGPA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指出,靶向生物制剂美泊利珠单抗可在有效降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同时显著降低激素治疗剂量。

“靶向IL-5疗法除了重度哮喘、EGPA等疾病以外,在其他与嗜酸粒细胞增高相关的疾病中,包括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等也有应用的空间。我们期待未来这类生物制剂能够应用到中国患者身上,为患者带来健康的解决策略。”陈如冲教授补充道。

2023-06-20 19:58:33浏览14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诊疗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1*10^9/L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年龄因素、药物影响、过敏反应、感染性疾病以及血液病引起的,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查明病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会逐渐下降,导致体内各种细胞数值发生变化,因此老年人的嗜酸性粒细胞可能会偏低。如果没有其他异常情况出现,则不必过于担心,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2.药物影响部分患者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后也有可能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降低的情况发生,比如醋酸地塞米松片、甲泼尼龙片等,通常停药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正常。3.过敏反应当人体受到外界环境中的花粉、尘螨等物质刺激时,容易引发皮肤过敏反应,进而会使嗜酸性粒细胞被消耗掉一部分,所以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1*10^9/L的情况。应及时脱离过敏原并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抗组胺类药物治疗。4.感染性疾病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由于细菌侵入机体可引起菌血症,此时就会刺激骨髓造血功能而使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从而表现为以上现象。对此应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环丙沙星胶囊等抗生素类药物治疗。5.血液病若患有淋巴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时,也会因为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而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情况发生。此类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人免疫球蛋白、重组人促红素等药物改善病情。需要注意的是,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的原因可能因人而异,因此在出现相关症状或异常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变化,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0.3%怎么回事,怎么办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正常情况下为0%-5%,如果检查发现该指标偏低至0.3%,可能是应用药物、感染、脾功能亢进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硬化症等原因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对因治疗。1.应用药物:若近期服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比如醋酸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等,会导致体内出现应激反应,影响到嗜酸性粒细胞数值变化。此时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2.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等,由于炎症因子的雌激,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指数偏低,同时白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细胞增多。患者常表现为发热、腹泻等症状。建议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片等抗炎药物治疗。3.脾功能亢进症:多与门静脉压力增高有关,会出现腹水、黄疸等情况。可遵医嘱使用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部分脾切除术进行改善。4.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与化学物质刺激、辐射等因素有关,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也会引起上述情况,并伴有头晕、乏力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酚磺乙胺注射液、氨基己酸注射液等止血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配合医生进行输血治疗。5.系统性硬化症:主要与免疫因素有关,会对皮肤黏膜产生损害,还会造成淋巴结肿大、雷诺现象等不适症状。若病情比较严重时,则会影响嗜酸性粒细胞数量,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唑嘌呤片、环孢素软胶囊等药物治疗。此外,还可能与白血病、恶性肿瘤转移等原因有关,若长期存在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完善血常规、CT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处理。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什么意思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通常是指在某一组织或器官中,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和沉积,可能是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血液疾病、皮肤病、恶性肿瘤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并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对因治疗。1、过敏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属于白细胞,具有吞噬细菌和寄生虫的作用,如果患者接触了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过敏反应,从而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瘙痒、刺痛、红肿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缓解瘙痒症状。2、寄生虫病如果患者不注意饮食卫生,食用了含有寄生虫的食物,如猪肉、牛肉等,可能会导致寄生虫感染,从而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值增高的情况。患者可能会有腹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达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乳酸菌素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益生菌制剂进行治疗。3、血液疾病如果患者存在血液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等,也可能会出现此类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化疗、放疗等方式进行治疗。4、皮肤病如果患者存在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可能会导致皮肤出现变态反应性炎症,从而导致这类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苯海拉明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5、恶性肿瘤如果患者存在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也可能会导致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配合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联合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同时还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甲流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吗
甲流通常是指甲型流感,甲型流感可能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多考虑是自身免疫力下降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药物因素、合并感染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尽早去医院就诊。 1、自身免疫力下降 患者患有该疾病可能是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引起的,还可能是与感染者的物品接触导致的,进而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在临床通常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现象。患者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出门戴口罩,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同时,患者可以适当运动,如慢跑、骑行、做早操等,提高身体免疫力。 2、药物因素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杀伤细菌和寄生虫的作用,患者在平时如果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可能会导致机体内出现异常的情况,进而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现象,建议患者在平时遵医嘱进行用药治疗,避免私自用药。 3、合并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属于白细胞的组成部分,患者如果在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等,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情况。患者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消炎的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上述情况还可能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江千里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嗜酸性粒细胞0.04正常吗
嗜酸性粒细胞0.04应该是指嗜酸性粒细胞为0.04×10^9/L,属于异常情况,但并不算是严重。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具有杀灭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功能,也是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细胞。正常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为(0.05-0.5)×10^9/L,占白细胞总数的0.5%-5%。嗜酸性粒细胞0.04×10^9/L属于轻度偏低的情况。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因素有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和应激因素等。 1.疾病因素 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可引起伤寒或副伤寒,可导致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甚至是消失。这可能是由于伤寒或副伤寒时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阻止骨髓内释放嗜酸性粒细胞,因此外周血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情况。这类患者应及时就医,可遵医嘱口服阿奇霉素、头孢曲松等,同时注意补充营养、多喝水。除此之外,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在起病的24-48小时后会出现白细胞总量升高但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甚至消失的情况。这类患者应注意防止血栓形成,可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这类情况,嗜酸性粒细胞一般会随病情的好转逐渐回升,所以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2.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也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增加,可能会阻止骨髓内释放嗜酸性粒细胞,因此外周血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并进行相关治疗。 3.应激因素 在患者进行大手术后、烧伤、过劳、饥饿、中毒、寒冷等状态下也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情况。应激因素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偏低一般在进行相关处理和治疗后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嗜酸粒细胞0说明什么
嗜酸性粒细胞为0时,一般提示身体处于病理状态,多考虑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也不排除是伤寒、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导致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1、病毒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属于白细胞的组成部分,通常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具有杀伤细菌和寄生虫的功能,也是免疫反应与过敏反应过程中重要的细胞。由于患者身体抵抗力降低,受到病毒入侵,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外周白细胞下降以及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情况,从而导致嗜酸性粒细胞下降,甚至为0的现象。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复方氨酚烷胺片、氨咖黄敏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2、伤寒 在患者感染伤寒后,肾上腺分泌皮质激素增多,从而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释放,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现象。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药物进行治疗。 3、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会导致淋巴细胞减少,从而出现嗜酸性粒细胞下降为零的情况。患者可以至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患者烧伤或者患有白血病等原因导致,也会出现上述症状。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为0怎么办
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为0%,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肺炎、支气管哮喘等原因导致的。1、正常现象如果患者本身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较少,抽血检查是可能会出现没看到嗜酸性粒细胞的情况,通常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2、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接触过敏原而引起的,通常会出现鼻痒、阵发性打喷嚏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鼻腔冲洗的方式进行改善。3、荨麻疹荨麻疹主要是由于过敏反应、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疾病。由于荨麻疹会导致机体释放炎症介质,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苯海拉明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缓解瘙痒症状。4、肺炎肺炎是指发生在肺泡、远端气道和肺间质的感染性炎症,可能与病原体感染、免疫损伤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偏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或者偏低。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辅助改善,平时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不要熬夜,并且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5、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吸入过敏原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等药物进行雾化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吸氧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若患者的症状没有好转或者加重,需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