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医疗·资源

全面落实哮喘关爱:消除认知误区,提升规范诊疗,打通防治痛点

举报/反馈
2023-04-28 15:56:2839健康网

我国哮喘患病率处在高位运行,其中不典型哮喘漏诊、误诊率高,整体控制率较低,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度低、规范治疗的意识薄弱。近日,全国多地进入甲流新的流行高峰,甲流感染可能引起哮喘急性发作,在后疫情时代给哮喘患者带来严峻的健康挑战。

5月2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关爱每一位哮喘患者(Asthma care for All)”,提出每位哮喘患者都应享有正确的治疗和关爱。积极响应倡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哮喘学组组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沈华浩教授与葛兰素史克(GSK)副总裁、呼吸业务部负责人余锦毅先生围绕减少哮喘急性发作风险、科学规范的哮喘全病程管理以及提升整体哮喘诊疗能力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哮喘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哮喘漏诊、误诊率高

哮喘是两大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根据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研究显示,中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在4.2%,全国约有4570万人。近年来,随着环境复杂因素和不健康饮食方式增多,哮喘患病率迅速攀升,患病总人数也大幅增长。哮喘患者情况不同而表现不一,个体及地域差异较大,患者及家属对于哮喘的认知也存在较大差距,漏诊、误诊时有发生。哮喘分为典型哮喘和不典型哮喘,两者虽有相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典型哮喘的临床表现只有典型哮喘的部分症状或症状完全不同。

沈华浩教授表示,“我们国家约三分之一的慢性咳嗽患者实际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只咳不喘、干咳不断,导致初发时患者以为只是感冒,或被错误地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服用大量抗生素和止咳药片却不见好转,部分患者后期会发展为典型哮喘。而胸闷变异性哮喘是以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胸闷加之呼吸受阻,与慢阻肺类似但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等哮喘诊断特征。”

继1992年钟南山院士提出“隐匿性哮喘”后,胸闷变异性哮喘是沈华浩团队在2013年国际上首次发现并报道的另一哮喘新临床类型,也是国际医学界呼吸学科领域又一个“中国制造”,中国流调、中国研究、中国临床正在为国际呼吸领域带来可靠的科学循证。沈华浩教授提醒,“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不典型哮喘潜在患者数量大,有家族疾病史、慢性咳嗽大于8周且夜间为重或有不明原因的胸闷,都应引起医务人员重视,必要时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

我国哮喘整体控制不理想,后疫情时代不确定性增加

哮喘的高患病率、高增长速度与其低控制率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城区哮喘总体控制率仅为28.5%,总体远低于理想水平,约四分之三患者控制不佳。哮喘疾病正确认知不足、长期管理意识薄弱是背后主要原因。

沈华浩教授表示,“哮喘发作时会出现咳嗽、胸闷、气促,轻症情况下能够自行缓解或者突然好转,导致很多患者并未真正意识到哮喘的危害,错误地认为不治疗也没事或者症状减轻可以先停药或减药,给哮喘急性发作埋下巨大隐患。“哮喘病情长期存在且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若因没有正确的认识而未正规治疗,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控制不佳,多次累计加重,最终将进展成重度或难治型哮喘,发作时几分钟就会危及生命。“无论是典型哮喘还是不典型哮喘,控制目标都是控制哮喘症状,最大程度降低急性发作,避免疾病快速进展或合并症受累。”

数据显示,26.2%的哮喘患者存在肺功能气流受限,相当于每5名哮喘患者中就有一人肺功能气流受限,并且年龄越高,比例也越高。春夏季节交替,气温跨度明显,尤其是老年哮喘患者应注意防护、正确控制哮喘等慢性病,谨防免疫力下降遭遇甲流这类急性感染性疾病,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症状快速加重,带来死亡的风险。

长期规范抗炎治疗为基础,实现全病程个体化管理是关键

沈华浩教授表示,“良好的控制能够减少急性复发以及出现肺功能损害,达到理想控制水平的患者可以回归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甚至锻炼都可以正常进行,甚至成为专业运动员。”足以见得,长期规范化、系统化的治疗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来说至关重要。《2020版中国支气管哮喘指南》指出,通过规范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80%以上哮喘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

目前临床上对于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药物与缓解药物。沈华浩教授介绍道,“自1995年全球第一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强调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来,吸入糖皮激素就被视为最有效的控制药物。尽管表现不同,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原则与典型哮喘相同,ICS/LABA被视为初始治疗首选方案之一,合适的患者加上合适的剂量,能够达到痰液中炎症指标、缓解咳嗽症状、改善肺功能的效果,另一方面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也对ICS+LABA治疗有效。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是持续存在且尚无法彻底治愈的,因此这类控制药就跟高血压、糖尿病药物一样,需要像吃饭一样养成习惯每天使用,只要医生没有主动要求停药就应坚持使用。”

实现哮喘防治的全病程个体化管理目标离不开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双向配合,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在打通院内外闭环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后疫情时代,哮喘患者更需注意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和装置、坚持治疗,识别并远离过敏原,减少反复发作、急性加重的可能性。沈华浩教授建议,哮喘患者作为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特殊时期需保证规范、足量、正确地使用控制类药物,在家中、工作处等经常活动的地方备好吸入制剂。同时,在流感高发的当下,生活与饮食上也需要做好自我管理,提前储备哮喘用药,避开疾病诱发源或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尽快前往医院就医。

打通哮喘防治痛点,全面落实哮喘关爱

2023年5月2日“世界防治哮喘日”的主题是“全面关爱每一位哮喘患者(Asthma care for All)”,提出每位哮喘患者都应享有正确的治疗和关爱。沈华浩教授认为,主题目标可以从覆盖人群全面性、地域分布的广度乃至哮喘控制办法的深度等多个维度去理解,对于政府、学界、医生和企业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不同人群在哮喘管理方面缩小差距、达成共识,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可复制的哮喘诊疗模式,以薄弱的区域为抓手打通链路,提升整体哮喘诊疗水平,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哮喘防治生态圈。

目前基层哮喘的诊疗水平与大城市医院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而不少患者初诊和治疗发生在基层,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专业培训、明确建立起哮喘的诊断流程以及实现同质化哮喘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推动哮喘防治,既要从健康促进、疾病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六个方面全方位开展工作,更需要社会各方在各个不同领域的通力合作、资源共享。

为进一步助力提升全国规范诊疗水平,4月22日,GSK联合国内外呼吸专家正式启动《哮喘学院》项目,全力支持专家学者、学协会组共同构建国际化的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该项目计划每年举办哮喘学院高峰论坛,通过海内外呼吸专家互动讨论,分享前沿学术新资讯;开展百场城市巡讲,提高我国哮喘个体化诊疗水平,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医生的同质管理;开创《哮喘新视野》文献荟萃,发布专家解读国际哮喘高质量文献,促进国内学术与国外接轨、确保基层医生第一时间获得最新资讯。

余锦毅先生表示,“药企存在的价值不仅仅着眼于创新产品与前沿技术的落地,更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最终为患者带来健康获益。面对中国哮喘患者未被满足的健康需求,GSK作为呼吸领域领导者,多年来不仅携手社会各界,加强公众疾病教育以提升哮喘长期规范管理意识,更积极参与国家医保谈判等相关工作,支持‘双通道’政策,发挥定点零售药店分布广泛、市场灵活度高的特点,与医疗机构形成互补,增加参保患者的用药选择,提升创新药品的可及性。未来,在New GSK ‘合力超越,共克疾病’的使命引领下,我们希望继续探索更多创新模式,深化合作,惠及更广泛的患者。”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