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推荐老年人接种疫苗“四剑客”,慢性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尤要积极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确定为“世界免疫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接种疫苗以使各年龄人群预防疾病。随着我国步入中度老龄社会,健康老龄化如何“跑赢”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重要话题。我国老年人“带病共存”现象较为普遍,而免疫衰老是引起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接种疫苗可帮助预防免疫衰老带来的多种感染性疾病风险。但当前公众和老年人对预防接种的价值认知和行动力有待进一步科普指导。

在今年世界免疫周(4月24日-4月30日)来临之际,由健康报、老年健康报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支持的“健康老龄,关注免疫衰老,科学预防接种”暨首个《老年人疫苗接种科普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媒体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据39健康了解,此次《手册》主要围绕免疫衰老、疫苗接种认知、科学选择疫苗以及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对广大群众尤其是老年人进行科普。

推荐老年人接种疫苗“四剑客”,慢性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尤要积极接种

健康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邓海华

老龄化趋势下,积极预防为高质量长寿护航

推荐老年人接种疫苗“四剑客”,慢性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尤要积极接种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齐平江

发布会上,健康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邓海华致辞表示:“幸福晚年,从健康开始。‘预防先行’在保障中老年人健康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卫生健康行业颇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健康报坚持发挥主流媒体责任,希望通过此次手册形式的健康科普,呼吁广大老年人提前做好疾病管理,主动预防疾病,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助力健康老龄化,推动健康中国2030行动深入开展。”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齐平江指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但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不到70岁,说明老年人平均带病生存时间将近10年。此外,我国约75%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43%有多病共存(2种及以上)。接种疫苗可通过预防感染减缓老年人慢性病的进展,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导致不良结局的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强老年人主动免疫,提升中老年人预防接种的积极性,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实现高质量长寿的关键。”

推荐老年人接种疫苗“四剑客”,慢性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尤要积极接种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杨维中

免疫衰老是衰老的关键因素,接种疫苗获得保护、降低重症/死亡风险

衰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随着年龄增长所致免疫功能下降,被称为“免疫衰老”。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杨维中强调:“由于机体退行性变化、免疫功能下降等原因,再加之慢性病造成的身体机能下降等原因,老年人容易成为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例如,年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 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越严重。再例如,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是流感和肺炎球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在《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鼓励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接种肺炎、流感等疾病的疫苗。此外,老年人在新冠肺炎感染人群中的构成比和死亡风险较高,而且随着年龄升高,死亡风险随之升高。接种相应的疫苗,帮助接种者获得针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少感染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同时,除了科学吃,穿,住,保持心情愉快等,接种适宜的疫苗也应该成为健康生活方式之一。”

推荐老年人接种疫苗“四剑客”,慢性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尤要积极接种

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冯录召研究员

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冯录召研究员致辞表示:“健康老龄化,不仅要重视生命的长度,更重要的是提高生命的质量。疫苗在预防感染性疾病,降低疾病负担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价值,可以通过预防感染减缓老年人慢性病的进展,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导致不良结局的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卫生系统的负担。我国老年人疫苗接种率还有待提升,一项研究显示,成人流感疫苗接种率为10.97%,肺炎疫苗接种率为13.6%,带状疱疹疫苗接种意愿为16.57%。而另一项研究显示,近57%的受访者存在疫苗犹豫,其中带状疱疹疫苗犹豫为26.76%。因此,要进一步通过健康科普和健康促进教育,增强他们对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信心,重视疫苗的价值,全面提升老年人疫苗接种意愿。”

推荐老年人接种疫苗“四剑客”:新冠病毒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带状疱疹疫苗

推荐老年人接种疫苗“四剑客”,慢性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尤要积极接种

原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孙美平

原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孙美平指出:“疫苗接种不仅有益于儿童健康,也有益于老年人的健康。目前,我国适合老年人接种的疫苗有‘四剑客’,分别是:新冠病毒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以及带状疱疹疫苗,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要积极接种,尽早预防相应疾病。《老年人疫苗接种科普手册》从疫苗认知、科学选择、促进行动方面,为公众提供了较为实用的科普。”

孙美平表示,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甚至一个人共患多种慢性病,自身免疫功能也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弱,易患传染和感染性疾病,一旦发生这些疾病亦会加重慢性病症状,加大了其管理难度,从而出现危重症甚至死亡,所以接种疫苗预防可预防疾病尤为重要。我国在为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方面,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希望这些做法在推动老年人的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以及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中得到借鉴与应用,促进老年人的疫苗接种,为健康保驾护航。

此外,孙美平还说:全球已有一些国家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以及带状疱疹疫苗接种,我国的北京市等地区已多年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受到了老年群体的欢迎,希望越来越多的地区能为老年人提供这样的疫苗接种服务。

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坚持预防为主推进我国老年人群健康,建议没有禁忌证、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生存质量。

慢性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要积极接种,实现主动健康

慢性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疫苗接种尤为重要。慢性病不是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阻肺、类风湿关节炎等人群,因其免疫力低下,更易患感染性疾病,亦会加大慢性病管理难度,因此更需要接种疫苗。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接种非常重要,其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相比,疾病所致的负担更重,接种疫苗可降低相应疾病的感染风险,从而避免更多疾病负担。常见免疫功能低下疾病例如实体器官恶性肿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终末期肾脏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症、风湿性多肌痛、银屑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1型糖尿病、血管炎和其他自身免疫/胶原结缔组织病)等。

科学选择疫苗,综合考虑,“量体裁衣”

随着疫苗研发技术路线的百花齐放,国内适合中老年人接种的疫苗有多种类型的技术路线可供选择。主要的疫苗技术路线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推荐老年人接种疫苗“四剑客”,慢性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尤要积极接种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刘兆秋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刘兆秋介绍:“老年人在选择疫苗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考虑自身身体状况,以及疫苗的适用年龄、免疫程序、禁忌证、技术路线等内容后,选择适合自己的疫苗。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如疫苗的保护效力、持久性等,可向专业医学人士咨询,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医生等。另外,老年人还要充分了解疫苗的相关知识,如疫苗的不良反应不等于不安全。疫苗的不良反应多数属于一般反应,大多是‘一过性’的,不需要做特别处理,老年人对此不必过度担忧。”

当然,还要了解一些疫苗的常见禁忌证。例如,每个疫苗说明书中均列出了疫苗成分,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菌药物)过敏者,禁止接种该疫苗。发热、急性感染期和慢性病急性发作期者,应待病情好转稳定症状消退后再接种。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疾病患者,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推进老年健康预防关口前移,社区医院适老化服务水平在提升

为推动健康老龄化相关工作,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适老化水平,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老年健康预防关口前移。
推荐老年人接种疫苗“四剑客”,慢性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尤要积极接种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国家科普专家库专家吴浩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国家科普专家库专家吴浩表示“在促进老年预防接种行动方面,很多社区都保持了良好的势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希望继续通过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流感、肺炎球菌疾病、带状疱疹等相关疫苗接种的认知,使疫苗接种健康教育上升到健康促进层面,同时扩大成人疫苗接种服务渠道,常设成人疫苗接种门诊,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疫苗接种的便利性,推动解决老年人疫苗接种的‘最后一公里’。”

推荐老年人接种疫苗“四剑客”,慢性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尤要积极接种

北京西城区广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宋爽

北京西城区广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宋爽介绍:“西城区广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通过持续性的健康讲座、社区义诊、志愿服务等,社区医护人员从公共卫生专业角度出发,帮助社区老年人充分了解预防保健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还凭借‘医、护、防’三位一体的家庭签约服务,深入到社区老年健康保障的日常生活中,切实提高了社区老年人疫苗接种积极性。”

2023-04-23 17:28:49浏览12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哮喘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哮喘饮食应注意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控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保证饮食营养均衡等。若哮喘患者在饮食调整后症状仍控制不佳,应及时就医,一般需复查肺功能、进行过敏原检测等,以评估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1、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哮喘患者多为过敏体质,明确自身过敏原至关重要。常见过敏原如牛奶、鸡蛋、海鲜等,部分患者摄入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有害物质,触发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导致气道收缩、炎症加重,诱发哮喘发作。患者应通过过敏原检测确定过敏食物,严格避免食用,防止因食物过敏引发哮喘。2、控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具有较强刺激性,进入人体后可能刺激咽喉及气道黏膜,使其敏感性增加。这会加重气道的高反应性,即使在非发作期,也可能因这种刺激导致气道痉挛,进而引发哮喘症状。3、保证饮食营养均衡:除关注特殊食物外,哮喘患者还应保证饮食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如瘦肉、豆类,为身体提供能量,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可从谷物类食物获取,保证身体基础代谢需求。同时,适当摄入健康脂肪,如橄榄油、鱼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改善气道炎症可能有一定帮助,利于哮喘控制。哮喘患者要仔细记录饮食与症状变化的关系,以便更精准地发现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烹饪食物时尽量采用清蒸、水煮等清淡方式,减少油炸、油煎,降低食物刺激性。外出就餐时,要向服务员明确说明自身病情,避免误食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定期与医生沟通饮食情况,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饮食建议和治疗方案。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做肠镜会加重盆腔炎吗
做肠镜通常不会加重盆腔炎。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如子宫、卵巢、输卵管发生的炎症。肠镜检查主要针对的是肠道,其操作过程并不会直接影响到盆腔内生殖器官的炎症状态。肠镜检查是将带有摄像头的细长软管经肛门插入,逐步观察直肠、结肠等肠道部位。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谨慎推进肠镜,尽量避免对肠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而且,肠道与盆腔内生殖器官虽然相邻,但属于不同的解剖系统,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生理结构和空间位置。肠镜在肠道内运行,并不会直接接触到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引发盆腔炎的病变部位,所以从操作路径和接触范围来看,做肠镜不会直接加重盆腔炎的炎症反应。盆腔炎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通过性传播等途径侵入盆腔生殖器官,引发炎症。炎症的加重往往与病原体持续繁殖、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治疗不及时、不规范等因素相关。而肠镜检查并不涉及这些影响盆腔炎进展的关键因素。在肠镜检查过程中,不会引入新的病原体导致盆腔炎加重,也不会改变机体针对盆腔炎的免疫反应和治疗效果,所以不会对盆腔炎病情产生负面影响。若患有盆腔炎且需要进行肠镜检查,患者应提前告知医生自身病情。在检查前,按医嘱做好肠道准备工作,如清洁肠道,确保肠镜检查视野清晰。检查后,注意休息,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对于盆腔炎的治疗,要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方案,按时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如甲硝唑),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阻塞性肺气肿最主要的症状是逐渐加重的吗
阻塞性肺气肿的主要症状确实是逐渐加重的。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患者的呼吸道症状会愈发明显,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肺部弹性减退,导致气体交换功能受损。这一病理过程使得患者在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活动后呼吸急促,如爬楼梯或快速行走时感到气短。然而,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呼吸困难的症状会愈发明显,甚至在日常活动或休息时也会出现呼吸急促、气短的情况。这是由于肺部过度充气,肺容积增大,导致呼吸费力。除了呼吸困难,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还常伴有慢性咳嗽和咳痰。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黏液痰,尤其在晨起或夜间较为明显。随着病情的加重,咳嗽可能变得更加频繁,咳痰量也可能增多,痰液性质可能变为黄色脓性,这是合并感染的表现。此外,患者还可能感到胸部沉重或压迫感,即胸闷,以及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和加重,都是由于长期缺氧和呼吸功能受损导致的全身代谢异常。需要注意的是,阻塞性肺气肿的症状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症状,而有些患者则可能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并发症。因此,对于疑似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治疗方面,除了遵医嘱用药物治疗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以缓解呼吸道阻塞外,还应注重非药物治疗,如戒烟、避免空气污染、适当运动等,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hpv16阳性同房会加重病情吗
若HPV16阳性患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且防护得当,或自身免疫力强,同房对病情影响可能较小。但一般情况下,同房因会增加病毒传播复制、造成黏膜损伤、引发其他感染等,易加重有症状或已存在宫颈病变患者的病情。HPV16型属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病变有密切关系。同房过程中,由于生殖道黏膜的直接接触,可能会增加病毒在体内的传播和复制,导致病情加重。此外,同房还可能造成生殖道黏膜的微小损伤,为病毒提供更深入的感染机会。对于已经存在宫颈病变或癌前病变的患者,同房可能进一步加速病情的发展。同时,如果患者在同房过程中未注意保暖或卫生,还可能引发其他感染,进一步加重原有病情。然而,并非所有HPV16阳性患者同房都会加重病情。如果患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尚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且同房过程中采取了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避孕套等,那么同房对病情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此外,个体差异也是影响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患者可能具有较强的免疫力,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降低同房对病情的不利影响。建议HPV16阳性的患者应重视病情,避免在感染期间同房。如确需同房,务必采取防护措施。此外,患者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治疗,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