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骆衍新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病学研究所 禹汇川
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该院骆衍新、禹汇川团队在直肠癌临床诊疗领域发布了一项新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多模态评估在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据了解,按照此方向实施的新方案有望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
相关研究结果以“Prevalent Pseudoprogression and Pseudoresidue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中常见的假性残留和假性进展)为题原创论著的形式,在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官方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JNCCN,IF=12.693)线上发表。
中山六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一区骆衍新主任医师和胃肠病学研究所禹汇川副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谢羽墨、结直肠肛门外科一区林金鑫博士、硕士研究生张宁同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据悉,中山六院每年肠癌的手术例数常年在国内“领跑”。临床上,除了根治肿瘤外,能否保住肛门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迫切诉求之一。“如何进一步提高保肛率及保肛效果,是我们这些结直肠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骆衍新表示。
据介绍,近年来兴起的免疫治疗在微卫星不稳定的直肠癌患者中疗效优异,而新辅助免疫治疗旨在利用免疫治疗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减少术前肿瘤负荷甚至完全杀灭肿瘤,因此有望更好地满足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需要,在临床应用中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光。
这项研究中,骆衍新、禹汇川团队首次系统性报道了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中特有的肿瘤缓解模式,即临床缓解和病理缓解之间存在偏差:放射学影像和肠镜等术前检查低估了真实的肿瘤缓解水平,甚至可能将肿瘤已完全消退的患者的病情误判为肿瘤正在发生进展。研究团队将这种不一致的现象定义为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的假性残留和假性进展。
治疗过程中,如果缺乏对假性残留和假性进展的认识,可能导致约23%的患者错失保肛的机会,难以充分发挥免疫治疗的疗效优势。
接受免疫治疗和常规放化疗患者的特征评估
通过组织病理学评估,研究团队发现,免疫治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伴随着大量的免疫细胞浸润、组织修复纤维化和血管新生,它们是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中特有的肿瘤缓解模式的主要来源。
新辅助治疗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患者术前接受的病理学活检及肿瘤标志物动态检查可以更真实地反映患者的肿瘤退缩情况,而经直肠超声引导的细针穿刺活检可以更直接地反映肠道全层是否存在残余的肿瘤。这些检查结果为判断真实疗效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因此,研究团队结合NCCN指南中直肠癌的治疗方案,更新了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的诊疗方法,在术前评估中强调了血清肿瘤标志物、循环肿瘤DNA、肠镜活检和穿刺活检等检测的重要性,以鉴别假性进展及假性残留,对于不可逆的决策比如肛门切除,应当更加慎重。
骆衍新指出,基于对假性残留、假性进展,以及患者的保肛需求的考虑,新方案强调了多模态评估在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该方案有望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
中六团队提出的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的诊疗方案
禹汇川表示,这一新的研究成果将为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免疫治疗提供关键的评估及治疗经验,为临床医生更切实地将免疫治疗的疗效优势转化为患者的直接获益提供帮助。
(编辑/杨美云 通讯员/简文杨、唐小雨 图片/医院供图)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中医院 耳鼻喉科
副主任中医师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全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福建省人民医院 全科医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