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陈双教授团队在腹壁疝的微创治疗方面取得新突破。
通过总结经验、创新技术,该团队首次提出“对位对线”补片固定方法,并在切口疝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中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可简化手术流程、降低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较少了耗材使用同时也缓解患者疼痛,节省住院费用。相关成果先后发表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和视频期刊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上。
切口疝是腹部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手术是治愈切口疝唯一的方法。相较于传统开放切口疝修补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感染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临床应用也日渐广泛。但是腹腔镜手术操作起来比较复杂,相较于全腔镜修补技术,在操作孔的布置、术中粘连的分离、切口疝的缝合、术中补片的固定等诸多环节,腹腔镜手术对操作熟练度、技巧掌握情况要求较高。尤其是补片的固定,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术后补片移位进而引起疝复发,甚至会带来补片感染、慢性疼痛等严重并发症。可以说,操作者补片固定方法的掌握程度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对既往方法进行总结和改进的基础上,陈双教授团队首次提出一种全新的固定方法——“对位对线”补片固定法,并已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线”即通过设计使补片的中线与切口疝缺损的、纵轴线的长度以及位置相重合。缝合关闭后,此线是切口疝张力最大的位置,两者重叠可以达到最佳固定效果。“对位”即提前在补片上标记疝钉位置,随后在腔镜下精确固定,做到有的放矢。这一技术可以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疝钉的使用数量,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住院费用。
通过提前设计及定位补片的钉枪固定点,“对位对线”补片固定法可简化手术流程、降低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补片放入腹腔前,仅需 1~2 分钟即可做好标记,放入腹腔后按照预先标记的位置进行固定。此外,通过提前规划某些血管和神经走行区域,如“危险三角”、“疼痛三角”或膈肌的心包区,还可选择使用可吸收钉枪或者缝线进行固定。
通过临床应用,目前已证实“对位对线”补片固定法具有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易于学习掌握等优点。作为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手术的核心环节,该技术已被纳入《切口疝腹腔镜IPOM修补七步法操作指南(2022版)》,对腹腔镜切口疝手术的操作者,尤其是对初学者和基层的疝外科医师手术水平的进步和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编辑:梁中明 通讯员:简文杨 唐小雨 图片:医院供图)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中医院 中医全科
主任医师
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全科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主任医师
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全科
二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公立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城关镇南关大街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天津市蓟县马伸桥镇大街村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荆门市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云南省个旧市建设东路35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锦州市重庆路2段9号
二级 综合医院 特色医院
昆明市白云路2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