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故事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患者·故事

暖心!先心病患儿突发昏迷,多名医生下班路过合力施救

举报/反馈
2023-01-13 15:46:4539健康网

1月3日傍晚,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附近发生了既惊险又让人暖心的一幕: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小余(化名)在医院对面路旁突然昏倒失去意识,小余爸爸被吓得高声呼救。此时,心血管内科孙硕主治医师、刘方舟医师、心外科规培生和一名护士正好下班经过,他们看到这一幕连忙为小余紧急处理,为小余的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目前,小余情况已恢复稳定。

医护人员路过紧急施救,坦言救人是本能反应

原来,小余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曾做过手术,有长QT综合征,这天正准备到心儿科住院,结果刚下车就失去意识,还好小余的爸爸已经带着他来到医院门口。这时,心血管内科孙硕医生刚刚结束一天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下班回家,刚踏出医院门口就听到小余的爸爸高声呼救。

“救人是本能反应。”孙硕医生回忆道。他迅速跑到小余身边,观察生命体征,发现颈动脉搏动微弱,瞳孔有对光反射没有散大。考虑到事发地就在医院对面,孙医生果断和心外科的规培医生一起抬着患者往急诊赶,到了职工通道,病人逐渐恢复意识。

这时,心内科刘方舟医生还有一名护士也参与了进来。所有人默默分工协作,孙医生和刘医生两人评估患儿生命体征、并仔细询问病史;心外科规培医生跑到急诊呼叫院内急救;护士帮忙安抚患儿及家属。约十分钟后,急诊抢救人员赶到,孙医生把患儿情况详细交接给急诊的同事们,并帮忙把患儿抬上车床就默默离开,目前,患儿情况已恢复稳定。

如何预警心源性猝死

这个患儿在医院门口发病,且得到了几位热心又专业的医护人员及时帮助,惊险渡过难关,但更多的晕厥和猝死,事发突然,根本来不及救治。

参与急救的刘方舟医生,为大家科普心源性晕厥及猝死的知识:心源性晕厥是以心排血量突然降低引起的脑缺血缺氧而诱发的晕厥,不加以及时救治,极易发展成猝死。且心源性晕厥患者比其他患者发生猝死的风险高6倍。国家心血管中心数据表明,心源性猝死发生率约每10万人中41.8例。粗略计算,即每分钟就有1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发病急促、进展迅速、抢救成功率低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而更为可怕的是90%的猝死发生在外院,有关数据显示,仅有3.1%的患者能被“活着”送达医院,只有0.06%能活着出院。从上可知,心源性猝死能自救自助的空间极其有限,而我们更多的还是只能探讨如何预警,如何提高他助能力。

哪些人容易发生心源性晕厥及猝死?

1.快速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脏停搏等。

2.心脏排血受阻:严重的瓣膜病变、心脏占位病变及肺栓塞等。

3.机械功能障碍: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各种复杂先心病及心肌病等。

对于患病的自己:

1.做好更好的个人健康管理(重视家族史、定期健康体检、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过量运动负荷)。

2.当察觉到有身体不适,尽可能让身边的人知道或者去人多的地方,以便被人发现。

对于社会的我们:

1.更为普及且更为正确的掌握心肺复苏技能(CPR:CAB方案),这是确切有效的院外急救的关键环节。

2.更为良好的社会互助氛围,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患病者。

对于政府部门:

更为广泛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投放点,以及更为清晰的指引。

(编辑/杨美云 通讯员/张蓝溪 图片/医院供图)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