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早晚温差变化大,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时节。发生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个真实病例故事,提醒着我们:候诊病人看似寻常的烦躁表现,隐藏着急性不典型心梗的危险信号。这个危险信号是怎样被发现的?
导诊护士察觉到病人“很不对劲”
早上8点30分,医院代谢病中心门诊候诊区域。一名身着深蓝色外套来心血管内科候诊的男性老年患者,引起了导诊护士黄金霞的注意。
这位老人家整个人倚靠在椅上,双目紧闭。作为分诊护士,黄金霞赶紧走过去询问,只见他额部有星点汗珠。老人否认不舒服,称自己只是浑身无力,但他言语很不耐烦,怀疑有人插队看病。
黄金霞向陪同老人就诊的家人了解到:当天早上起床后,老人就烦躁不安,他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早上吃过早餐后不舒服呕吐了两次。
考虑到这位老人可能是血糖偏低引起的烦躁出汗,黄金霞于是拿出科室里备用的饼干、热水,给他服用。放心不下的黄金霞,再次仔细地询问了他的病史。在交谈中,黄金霞发现老人的额头仍在不断出汗。
这时黄金霞脑海中突然闪过“急性不典型心梗”这个危险名词,她赶紧跑到心血管内科专科诊室,告知正在出诊的主任医师张卫:“张主任,外面有个病人可能是心梗!”
紧急手术打通血管
张卫是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医生,细心看诊后,立即做出预判:“急性心梗可能待排。”
“不可能吧?怎么可能会是心梗?我都没有觉得胸口痛。”老人说。
……
8点40分,黄金霞用轮椅推着病人去做心电图。果然,急诊心电图显示,老人家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下后壁),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打通闭塞的血管。
情况万分危急,时间就是生命。心内二科、代谢病中心门诊候诊护士、导管室共同努力开通了急性心梗绿色通道。
8点45分,病人被送入导管室急诊行冠脉造影及PCI术。医生迅速将导丝通过闭塞血管,9点10分,手术顺利结束,病人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
从黄金霞察觉到候诊的老人家不对劲,到他的手术顺利完成,整个过程共历时约40分钟。
手术后,该老人生命体征平稳,住院一周后出院,生活回复正常。
这是一例老年急性不典型心梗,如果门诊第一关卡的分诊护士没能通过表象发现端倪,进而由出诊医生确诊、在最短时间内行急诊冠脉再通手术,以为只是单纯的胃肠炎或者低血糖,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警惕急性心梗“瞒天过海”
急性心梗除了典型的胸痛、胸闷症状外,还可能有哪些前兆呢?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二科主任医师张卫介绍,心梗的前兆症状一般都是类似于心绞痛发作,即出现活动或情绪激动后胸闷、胸痛发作程度加重,或发作频率增加;轻体力劳动甚至休息时也会出现心前区闷痛不适,或含服硝酸甘油片不能缓解,这些表现均提示急性心梗高风险,需引起警惕。
其实,除了前兆症状外,急性心梗还有不典型“瞒天过海”的临床表现。
一是上腹痛:伴有恶心呕吐、出虚汗,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消化道溃疡、胰腺炎、胆囊炎等。老年人如在上腹痛的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心悸等,要警惕急性心梗。
二是牙痛、下颌痛、后背痛等:常表现为牙痛剧烈,尤其是活动后明显,但疼痛部位不确切,且服用止痛药不能缓解;或有后背颈部放射痛,如同时伴大汗、面色苍白、濒死感,应警惕急性心梗。
三是无痛性心梗:多见于老年病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头晕、低血压、休克等。主要原因为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植物神经功能减退,对疼痛敏感性差。
“急性心肌梗死最佳抢救时间为发病后90分钟内,需争分夺秒,防止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 张卫强调。
(通讯员:王媛)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主任医师
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