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医学指导: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张洪艳
随着社会老龄化,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其中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2%,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尤为重要。临床诊疗中发现,部分老年糖友非常关注自身血糖控制情况,但对其他代谢指标的控制目标值不太了解。那么老年糖尿病患者除关注血糖外还应关注哪些指标?控制标准是什么呢?
根据我国发布的《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老年糖尿病患者除血糖控制达标外,还应关注以下指标:
1、血压
一般情况下,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血压控制目标为<140/85 mmHg。糖尿病患者初始发现高血压者应在生活方式管理基础上初始即将血压控制于130/80 mmHg以下。新诊断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变轻微并且能耐受血压控制患者,可逐步达到血压< 130/80 mmHg,但血压不宜低于110/60 mmHg;已合并有脑梗死或长期血压控制不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压不宜过低,血压<150/90mmHg 即可。
2、血脂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主要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动脉硬化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应关注低密度脂蛋白。对于单纯检测指标异常的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降至2.6mmol/L以下,合并心脑血管病变因素的高危糖尿病患者应<1. 8 mmol/L。应注意血脂的复查,根据血脂情况适当调整药物。
3、尿酸
目前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上升,且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更常见,高尿酸血症除引起关节病变外,与血管病变的发生也存在相关性,同时也是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关注血尿酸的控制。根据指南推荐老年糖尿病患者血尿酸的控制目标应为糖尿病合并单纯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控制于<420μmol/L即可,如合并肾脏病变则需降至<360 μmol/L,若有痛风发作患者需降至<300μmol/L为宜。
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适当控制体重,体重指数最好控制于20-25kg/m2,但不建议单纯以体重变化衡量是否达标。老年患者腰围较体重指数更能反应体脂情况,因此应结合患者腰围测量(腹型肥胖男性≧90cm,女性≧85cm),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接受胰岛素治疗患者更应关注腰围增长情况。
中医药养生
中医药在代谢及体质调节方面优势明显,除中药治疗外,非药物治疗手段也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之一,《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补充和推荐了针刺、中药熏洗等非药物疗法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中药治疗
中药单味药、中药复方或汤剂均有调节代谢作用,能够在辅助降糖的同时改善患者血脂血压尿酸血黏度等指标。但中药种类繁多,药物选择须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辨证施治。
玉米须
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肿、清利肝胆之效,玉米须能够调脂、降糖,同时利水消肿降血压。
可取玉米须60-90g,洗净,加水500-1000ml煮水代茶饮,对于糖尿病伴血压血脂异常者可选用。但玉米须有利水之效,因此阴亏津少者慎用。
霜桑叶
味苦甘,性寒,具有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霜桑叶富含多糖、黄酮、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能够降糖调脂,同时能够降压,改善血粘度。
可以霜桑叶20g洗净沸水冲泡代茶饮,对于糖尿病合并血脂血粘度控制欠佳或合并高血压者均可选用。但霜桑叶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非药物治疗
研究显示一些外用治疗如针刺、艾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均有助于机体代谢调节。最常选用的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太溪、脾俞、中脘等,但取穴因人而异,针灸选穴需专业人员辅导。另外,传统的八段锦、太极拳有疏通经脉、活血通络作用,且动作平缓柔和,适合老年糖友。
注意:以上中医药养生方法仅起辅助作用,目前在服用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治疗者,上述方法不可替代原有治疗方案。
总之,老年糖友在关注自身血糖的同时,还应关注血压血脂尿酸等指标并注意控制自身体重及腰围,各指标均达到控制标准才能更好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编辑/杨美云 通讯员/顾海鹰)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北城区淮滨路2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重庆市綦江县沱湾支路1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山西省大同御东文兴路北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中心院区: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樵湖一路60号;三峡院区:湖北省宜昌市夜明珠路57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霍林河大街东段1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