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医疗·资源

多机构联合发布《“科学三减 智选用糖”联合提示》

举报/反馈
2022-11-14 09:58:4839健康网

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的推进,减糖、控糖的话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公众对如何合理用糖、科学减糖存在疑惑。为此,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四家机构发布《“科学三减 智慧用糖”专家联合提示》,以配合健康中国行动,帮助消费者,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及超重、肥胖人群培养合理膳食习惯。

糖在食物中除提供甜味,也影响着质地、口感、香味和色泽,还常用作腌渍和防腐的原料,因此在家庭烹饪和食品饮料工业中被广泛使用。控糖、减糖是大势所趋,但不应将糖“妖魔化”。

事实上,糖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除提供能量,它也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物质,此外还参与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糖与健康的关系关键在于量,过量摄入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显示,我国3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日摄入9.1克糖,远低于世界上其他很多国家,也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的每日50克的控制量。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糖摄入量逐年增加,不利于肥胖及相关慢性病防控。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儿童、青少年及超重肥胖人群应加强重视,而普通人群可以在合理膳食的前提下享受美食,不必过度谈“糖”色变。

食物多样、吃动平衡是饮食健康的核心,仅控制添加糖摄入量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健康水平。控制能量摄入是防治超重、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重要途径,控糖是控制能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丁钢强所长强调,控糖的重点是控制添加糖,而不是果蔬、牛奶中天然含有的果糖、乳糖等,中国居民的果蔬、牛奶摄入量普遍不足。

中国人吃的糖最主要的来源是烹调,因此控制家庭厨房、食堂、餐厅厨房中糖的使用量对于控糖、减糖至关重要。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糖醋、红烧、拔丝、炒糖色等传统烹饪方式制作的菜肴不宜频繁、大量食用,在外就餐或点外卖可要求商家少放糖或不放糖,以水或茶水佐餐,用新鲜水果代替餐后甜品等。此外,购买食品时可酌情选择以甜味剂代替或部分代替糖的产品。

加工食品不是中国居民摄入糖的主要来源,但随着预包装食品的消费日益增加,不合理消费对健康的影响也应引起重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食品饮料企业需要进一步改进加工工艺,减少食品饮料中糖的添加量,提供更多的低糖、无糖或小包装产品供公众选择,并研究利用甜味剂替代糖的相关技术。同时,企业宣传应尊重科学,不过度营销,不使用误导性信息,引导公众科学、客观地认识糖和甜味剂。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