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K药”帕博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晚期肝癌治疗新适应证!

2022年10月10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国内俗称“K药”)用于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或含奥沙利铂化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治疗。这是自2018年首次在中国获批上市以来,帕博利珠单抗在国内获批的第9项适应证。

“K药”帕博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晚期肝癌治疗新适应证!

此次新适应证的获批基于III期临床试验KEYNOTE-394研究的数据,PD-1抑制剂单药用于晚期肝癌达到阳性结果的III期临床试验。这意味着中国晚期肝癌患者“长期生存”将成为可能。

中国肝癌占全球近一半,超七成患者确诊已是中晚期

肝癌防治在中国一直面临严峻的形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肝癌新发病例约41万,占全球总数约45%;同年中国肝癌死亡病例约39.1万,仅次于肺癌,是我国第二大癌症死亡癌种。

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大部分患者在发现时已经丧失了手术时机。数据显示,我国肝癌患者70%-8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 。

如果能在早期、极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到70%以上。但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率相对较低,患者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多数患者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生活质量差。目前,我国肝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仅为12.1%。

而在肝癌的系统治疗方面,过去20年间,化疗和靶向药物在一线治疗上展现了新的突破,但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仍然缺少可以延长患者生存获益的治疗方案。我国肝癌患者存在巨大的未满足的治疗需求,亟待更有效、安全的创新治疗方案。

入组以中国患者为主,研究显示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改善

此次新适应证的获批是基于III期临床试验KEYNOTE-394研究的数据。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组的患者相比,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既往经治晚期肝癌患者,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总生存期,中位生存期为14.6个月,降低死亡风险21%,是目前二线肝癌研究中单药治疗最长的总生存期。

在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上,帕博利珠单抗也展现了显著提升,是在晚期肝癌免疫治疗III期临床研究中,唯一具有2年(34.3%)和3年OS(23.4%)率的PD-1抑制剂,且安全性数据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KEYNOTE-394研究是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PD-1抑制剂单药用于晚期肝癌达到阳性结果的III期临床试验,且入组患者以亚太患者为主,中国患者占85%以上

“KEYNOTE-394研究今年年初在全球学术会议上发布数据,如今据此帕博利珠单抗二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在华获批,作为研究者我们倍感振奋”,KEYNOTE-394研究主要研究者、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南京金陵医院肿瘤中心主任秦叔逵教授表示,“目前,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后生存获益较低,仍然存在亟待满足的巨大的医学需求。此次帕博利珠单抗新适应证的获批,为对抗肝细胞癌这一难治癌种提供了新的‘武器’,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帕博利珠单抗二线治疗,可以让患者“活得久活得好”

对于晚期肿瘤,治疗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生命,并维持或提高生存质量。

针对KEYNOTE-394 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研究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最佳支持治疗(BSC)组,在全球生活状况/生活质量上评分更高,症状严重性上评分更低。

这意味着,帕博利珠单抗二线治疗中国晚期肝癌患者,可缓解疾病带来的生活质量恶化,让患者“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中国是肝癌大国,期待帕博利珠单抗能帮助更多晚期肝癌患者延长生存期,实现长期生存。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帕博利珠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会在肿瘤领域探索出更多的创新治疗方案,带来更多新的突破,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希望与可能。

2022-10-10 16:12:22浏览8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兰娜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儿童吃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会经常打嗝吗
儿童吃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可能会经常打嗝。首先严格遵循医嘱调整用药剂量和服用方式,可尝试将药物稀释后服用或在饭后半小时服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其次服药期间密切观察儿童反应,若打嗝频繁且伴随腹痛、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调整治疗方案或停药。首先,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为无色至微黄色澄明液体,其主要成分为1,6-二磷酸果糖三钠,属于酸性盐类物质且渗透压较高。当儿童服用后,药物可能对胃肠道黏膜产生直接刺激,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或蠕动异常。尤其是婴幼儿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黏膜屏障较为薄弱,对药物的敏感性更高。这种刺激可能导致胃内气体排出受阻或逆蠕动增强,从而引发打嗝。其次,果糖二磷酸钠需在体内经酶催化代谢为果糖-6-磷酸和磷酸,部分儿童可能存在果糖代谢酶(如醛缩酶B)活性不足或个体差异,导致药物代谢速度减慢。未及时代谢的药物在肠道菌群作用下可能发生发酵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使胃肠道内气体量增多。当气体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通过打嗝的方式排出。日常护理中可适当顺时针按摩儿童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和气体排出,同时避免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减轻胃肠道负担。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打嗝不止是中风的前兆吗
一般人偶尔打几次嗝是很平常的现象。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打嗝可能与中风存在关联。先别急,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究一下。【打嗝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打嗝的出现和消失都没有特定原因,人们偶尔都会多打几个嗝。不过,短时间内打嗝还是有一些特定的触发因素,比如:a、饮酒可能会引发打嗝。b、抽烟可能会导致打嗝。c、室内温度突然变化或体内温度突然变化。例如,突然把空调温度调低,或者吃、喝了冷的东西后,马上又食用热的东西。d、喝东西速度太快。e、情绪问题,如压力或恐惧。f、吞入空气。例如嚼口香糖的时候。【打嗝打不停可能是疾病征兆】打嗝是由横膈膜非自主且突然的运动引起的。横膈膜是位于肺底部的一大块肌肉,它与肋间肌共同作用,帮助人们呼吸。横膈膜的运动使声带快速关闭,从而产生打嗝声。打嗝可能在几分钟后自行消失,无需任何治疗,这属于正常现象。大多数人只是偶尔打几个嗝,很少有人会连续打嗝超过48小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比如:1、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或哮喘。2、心理问题:如恐惧。3、代谢综合征以及代谢相关疾病:如糖尿病、低血糖。4、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状况:如脑损伤或肿瘤。5、使用某些诊疗手段或药物:如麻醉、化疗、苯二氮卓类(常用的镇定安眠药)。【中风有哪些症状?】偶尔打嗝是正常的,但如果长时间不停地打嗝,甚至持续数天、数周,就需要特别注意了,建议直接寻求医生的帮助,详细了解打嗝与中风的关系。长时间打嗝除了可能预示着上述疾病外,中风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因此,要多留意是否有中风的相关症状,比如以下6种:a、突然出现单眼或双眼视力问题。b、突然无法正常走路,感到头晕,或失去平衡。c、突然剧烈头痛。d、突然说话困难,可能口齿不清,甚至在清醒状态下完全无法说话。e、由于虚弱和麻木,突然无法将两只手臂同时举起。f、脸部可能会有一侧下垂,无法正常微笑。
周中银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人打嗝是什么原因
打嗝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其原因主要包括非疾病因素如饮食因素、外界刺激、精神因素等,以及疾病因素如胃食管反流病、脑血管疾病等。一、非疾病因素:1、饮食因素:进食过快、过饱,或者食用了过热、过冷的食物及饮料,都可能刺激膈肌,导致膈肌痉挛,从而引发打嗝。此外,食用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等,会在肠道内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胃内压力增加,也可能诱发打嗝。一般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细嚼慢咽、少食多餐,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产气食物来缓解。2、外界刺激:突然吸入冷空气,或者腹部、胸部受凉,会使膈肌受到寒冷刺激,出现痉挛。另外,剧烈运动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此时若快速饮水或进食,也容易刺激膈肌,引发打嗝。通常可以通过喝温水、热敷腹部等方式,温暖膈肌,缓解痉挛。3、精神因素: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情绪激动等精神状态时,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干扰膈肌的正常运动,导致打嗝。要缓解这种情况,需要调整心态,通过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减轻精神压力。二、疾病因素:1、胃食管反流病: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原因,胃内容物会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进而刺激膈肌,引起打嗝。患者通常还会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治疗上,一般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如抬高床头、避免餐后立即平卧,同时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以及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促进胃排空。2、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等,病变可能影响到脑部的呼吸中枢或膈神经的调节功能,导致膈肌功能紊乱,出现打嗝。患者往往还伴有头痛、头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针对具体疾病进行治疗,如脑出血可能需要手术止血,脑梗死需要溶栓、取栓或进行药物治疗等。如果偶尔打嗝,一般通过上述方法可以自行缓解。但如果打嗝持续时间较长、频繁发作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周中银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为什么会突然打嗝
突然打嗝可能是由饮食过快、吸入冷空气等非疾病因素引起,也可能是由胃炎、膈肌肿瘤等疾病因素导致,建议若打嗝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一、非疾病因素:1、饮食过快:进食速度太快,会导致大量空气随着食物一起进入胃肠道。这些空气积聚在胃内,会刺激胃和膈肌,引起膈肌痉挛,从而导致打嗝。通常还可能伴有胃胀等症状。2、吸入冷空气:突然吸入大量冷空气,会使膈肌受到寒冷刺激,引起膈肌的不自主收缩,产生打嗝现象。可能会伴有短暂的腹部不适,一般无其他明显症状。二、疾病因素:1、胃炎: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存在炎症,胃的消化功能会减弱。当进食后,食物在胃内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容易产生气体,这些气体上逆刺激膈肌,就可能引发打嗝。常伴有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2、膈肌肿瘤:膈肌上的肿瘤会直接刺激膈肌,使其功能出现异常,导致膈肌痉挛,引发打嗝。除了打嗝外,还可能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过饱,少吃易产气的食物,如大豆、洋葱等。另外,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尤其是在寒冷天气外出时,可适当佩戴口罩,防止冷空气直接吸入。如果是疾病因素导致的打嗝,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因为情绪因素也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打嗝症状。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