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做好12种干预措施的控制,帮助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甚至进展

每年的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2022年9月21日迎来第29个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知彼知己 早防早智—携手向未来”。当天,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ADC)联合主办、灵北中国支持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科普专场进行了线上直播,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副主任解恒革教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记忆中心主任王华丽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教授等神经精神领域权威专家做客直播间,聚焦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意在宣传阿尔茨海默病(AD)的10个早期症状、12个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和诊断后的医学与社会支持,携手共克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看护难题。

知彼知己,认清AD的10个典型早期症状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人,占18.70%。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为3.9%,患者超过10,296,000人(按照全国60岁以上人口基数2.6亿人计算)。阿尔茨海默病因脑损伤不可逆、可能导致全面失能等原因,已然成为困扰人类脑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成为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的重要课题。

解恒革教授表示,“对待阿尔茨海默病,我们要知彼知己。‘知彼’是首先要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疾病征兆,同时要了解哪些因素会促成或者加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只有了解它,才能做出具体的行动。‘知己’则是要对照检查自己,看看目前是否存在早期患病的不典型症状,以及知道自己目前的认知功能处于何种状态。”

解恒革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有10个典型的早期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语言能力衰退、失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力、思维判断能力下降、情绪和行为发生改变、退出社交活动、做不好熟悉的工作、把握做事进度有困难、丢三落四找不回东西、出现异常行为等。其中,对于早期的患者,远期的记忆力可能还是保留的,不能因为老人的远期记忆力非常好,而耽误了他的早期就诊。“如果老人有以上的情况,我们一定要有所警觉,赶快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

关口前移,从“早诊早智”到“早防早智”

2021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的主题是“早诊早智”,今年主题为“早防早智”,从“诊”到“防”虽一字之差,但“防”体现了上医治未病之道,体现了业界对于阿尔茨海默病预防关口前移的共识,即在疾病未发生时积极通过远离危险因素来做到预防,实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早防和早诊,才能实现“早智”,“智”是“治”之所向。

孙永安教授认为,“诊”和“防”不一样。“早诊早智是患者有症状主动去医院就诊,但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很慢性的病程,可能在真正患病之前15年、20年,大脑里有一些有害的物质缓慢损害大脑的神经元,刚开始我们不会有任何临床症状,但随着时间的积累,有症状时大脑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当大量神经元被破坏了,有症状的患者才去诊断和就诊,错过了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孙永安教授表示,“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确切病因,科学界尚未有定论,但有12个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缺乏教育、高血压、肥胖症、抑郁症、缺乏运动、听力障碍、吸烟、糖尿病、缺乏社交、过量饮酒、头部受伤、空气污染等。如果一生做好这12大因素的控制可以减少40%的痴呆发病的风险,甚至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

规范药物治疗,打赢认知障碍管理的持久战

阿尔茨海默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治疗目标在于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照护者负担。目前,在临床上,普遍认为认知症状是痴呆的重要临床标志,但精神行为症状(BPSD)往往影响疾病的发展。记忆减退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但是伴随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更需要高度关注。BPSD导致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使他们难以照顾,并加重照料者的负担。

“阿尔茨海默病这一类认知障碍目前的病因还不是很明确,要想完全根治这个疾病,目前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目前还是选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谷氨酸功能受体拮抗剂的比较多。”王华丽教授表示,“一方面我们对阿尔茨海默病不要过度恐慌,另一方面还是要对治疗抱有希望,虽然它不能根治,但还是能够通过药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延缓。认知障碍的管理是一场持久战,在这场抗争中,如果我们能够采取积极的视角,接纳疾病、包容患者、支持家庭,这将会是全社会面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困境的一个最佳作为。”

灵北中国总经理霍衍思(Jens Hoeyer)表示,“作为一家专注于发现和开发脑部疾病创新治疗方案的全球制药公司,灵北一直致力于帮助患者恢复脑部健康,使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灵北中国一直在推动阿尔茨海默病的科普教育,联动政府、专家、媒体等各方力量,让人们更加了解疾病防治知识,从而能够更从容地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和照护者的生活质量。灵北深耕中国市场,秉承患者至上的理念,我们希望不断提高患者对药物可及性,推动中国脑部健康领域事业发展。”

2022-09-21 13:51:55浏览10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阿尔茨海默病原因及预防
阿尔茨海默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与长期吸烟酗酒、血脂异常等原因有关,可以从饮食、检查等方面预防,要及时治疗。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人,其后代发生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较高,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计算力下降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多奈哌齐片、重酒石酸卡巴拉汀片等药物治疗,同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认知康复训练。 2、长期吸烟酗酒 长时间吸烟酗酒,可能会影响大脑海马体和内侧颞叶,还可能会使血管神经病变概率增大,容易引起阿尔茨海默病,出现视空间障碍、暴躁、易怒等症状。如果出现暴躁、易怒现象,可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可以遵医嘱口服奥氮平片、富马酸喹硫平片等药物治疗。平时要戒烟戒酒。 3、血脂异常 经常吃奶油蛋糕、油条、薯条等油腻食物,可能会导致体内血脂上升,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较大。遵医嘱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盐酸美金刚片等药物,能够起到降低血脂、保护神经的功效,同时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吃黄豆、猕猴桃、麦片、鱼肉等富有营养的食物,不要吃过多油腻食物。 除此之外,高血压病、高胆固醇等原因引起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较大,要定期到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相关检查,观察是否有脑血管疾病、脑肿瘤或异常脑电活动,如果发生异常,需要及时治疗。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有哪些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上主要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抗抑郁药物等药物。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 1、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比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石杉碱甲、加兰他敏等。阿尔茨海默病会降低胆碱性神经元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减缓乙酰胆碱的降解速率,补充因胆碱性神经元死亡而造成乙酰胆碱浓度下降的现象,对早期以及中期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治疗效果。 2、NMDA受体拮抗剂 使用NMDA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能够拮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具有调节谷氨酸活性的作用,能够用于中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能降低谷氨酸对神经细胞的损伤,起到保护神经,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 3、抗抑郁药物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情感淡漠、情绪低落、说话减少等抑郁症的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氟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等抗抑郁药物来治疗。 此外,还可遵医嘱服用奥氮平、喹硫平等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比较高,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患者发病率会逐渐增高。平时患者要保持心情乐观,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饮食方面禁食辛辣、腌熏类食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