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专家呼吁:“糖致百病”不可信,减糖应科学

近年来,糖与健康的话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朋友圈里时常有文章盘点糖的各种危害,说中国人摄入糖太多,导致肥胖、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需要“戒糖”来改善健康状况。对此,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糖致百病”不可信,减糖应科学。

钟凯主任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和儿童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不超过25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与此一致,同时倡导大众以科学的膳食知识为指导,合理控制糖的摄入量。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21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数据显示,中国三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日摄入9.1克糖,总体来说并不多,远低于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然而,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糖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很多人认为吃糖对身体健康有害,甚至还会吃出糖尿病来。钟凯主任指出,吃糖会导致糖尿病是一个常见误区,糖与糖尿病并没有直接关系。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型糖尿病的患病基因来源于父母双方,以及气候、病毒感染、婴儿期喂养方式这三种因素;二型糖尿病高风险因素主要有:家族遗传、年龄增长、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超重、肥胖和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但患有糖尿病的人需要遵医嘱严格控制糖的摄入。

有文章指出糖会导致食道癌、胃癌和乳腺癌等癌症。钟凯主任表示,癌症是遗传、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的疾病,饮食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在评估糖摄入与健康的关系后认为,过量摄入添加糖与癌症没有直接关系。

还有人担心吃糖多了会引起体重增加,造成肥胖。钟凯主任表示,任何形式的能量过量摄入均会导致肥胖,单纯把肥胖成因归结到糖身上是不正确的。预防肥胖的关键是保持能量平衡,通过身体活动把多余的能量消耗掉,才能有效降低肥胖风险。

对于时下流行的“戒糖”或“断糖”饮食。钟凯主任认为,盲目戒糖没必要,消费者应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减糖。通常来说,两类人群应注意减少糖的摄入,第一类是糖尿病人群和血糖长期偏高的人群,虽然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但糖尿病患者无法控制血糖, 应控制糖摄入量;第二类是超重或者肥胖的人群,过多摄入糖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过多,不利于控制体重,因此这类人群需要减少糖的摄入。

钟凯主任指出,提到“减糖“,人们通常将目光聚焦在预包装食品和饮料上,而烹制一日三餐的厨房则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显示,中国居民每日摄入糖的首要来源是烹调用的食糖(28.2%),第二位是含糖乳制品(24.2%),第三位是焙烤食品(19.9%),第四位是饮料(17.7%)。加之居民在外就餐和外卖频次不断上升,控制家庭、食堂、餐厅厨房中糖的使用量至关重要。建议平时在烹饪过程中逐渐减少食糖用量,适应和培养清淡口味,从而减少糖的摄入。

“糖致百病”不可信,减糖要采取科学的方式。建议每个人从自家厨房开始,逐渐减少添加糖的使用量,培养清淡口味。有减糖需求的公众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食品、饮料,保持健康体重,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2022-05-23 11:22:59浏览27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诊疗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白癜风如何注意饮食
白癜风患者饮食上要注意避免过多摄入维生素C食物、适量补充酪氨酸丰富食物、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建议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1、避免过多摄入维生素C食物: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黑素合成过程中,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多巴,进而氧化为多巴醌,最终合成黑色素。而维生素C能将多巴醌还原为多巴,阻断黑素的合成过程。如橙子、柠檬、猕猴桃等水果富含大量维生素C,过多食用可能会影响体内黑素的正常合成,不利于白癜风病情的控制。2、适量补充酪氨酸丰富食物:酪氨酸是合成黑色素的重要原料。当人体摄入富含酪氨酸的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再被运输到皮肤的黑素细胞处。在黑素细胞内,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等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可能逐步转化为黑色素。常见的富含酪氨酸的食物有猪瘦肉、鸡蛋等,白癜风患者适量食用这类食物,可为黑素合成提供充足原料,在一定程度上辅助病情的改善。3、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食用后会刺激人体的胃肠道黏膜,引起血管扩张、胃肠蠕动加快等反应。同时,这些刺激还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内分泌紊乱可能干扰黑素细胞的正常功能,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对黑素细胞的攻击增加,从而影响黑素的合成,加重白癜风病情,使白斑发展或瘙痒等症状加剧。建议患者日常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物。另外,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炖,减少油炸,以辅助降低食物刺激性。同时,外出时注意防晒,以免导致晒伤,不要用力搔抓、擦洗皮肤,以免影响疾病恢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