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血友症患者不能运动?3个误区你应该知道

如果不小心受了一点外伤,你觉得自己会因为这小小的伤口流血而亡吗?

大部人都会回答不可能,但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有时一个小小的伤口会一直血流不止,直到被妥善处理出血才能止住。这一小部分人,他们就是血友病患者。

什么是血友病?

血友病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的特征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重症患者没有明显外伤也可发生“自发性”出血。

简单了解完血友病,接下来,继续了解下常见的血友病误区。

血友症患者不能运动?3个误区你应该知道

误区一:血友病患者疼了,忍一忍就好

血友病患者出现疼痛,很可能是内部出血了,忍一忍可能让身体状况更差。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血友病急性疼痛的治疗目的为迅速缓解疼痛。目前,治疗血友病的方式以血液制品替代疗法为主。

误区二:血友病患者可以吃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有解热、镇痛等功效。不过,血友病患者不能服用阿司匹林。血友病由于凝血因子缺乏引起凝血障碍,而阿司匹林属于抗凝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血友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加重自身病情。

误区三:血友症患者不能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血友病患者需要小心一点,避免受伤。不过,这并不代表血友病患者不能运动。适当科学地运动,有利于保持较佳的身体状态。类似散步、慢跑、太极等温和的运动,可以适量进行。诸如打篮球、快跑、登山等激烈的运动,血友病患者最好不要尝试。不放心的话,建议询问医生哪些运动适合自己。

2021-01-12 00:00:05浏览2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廖辉
精选
廖辉主任医师血液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
去咨询
擅长血小板减少疾病的诊治。开展造血衰竭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诊断治疗及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各种血小板减少症、出凝血异常)的诊断治疗。开展了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系列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各类淋巴瘤开展规范化、个体化分层治疗,患者长期生存率高。开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
王三斌
精选
王三斌主任医师血液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去咨询
各类贫血、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血小板减少、出凝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骨髓移植、儿童血液病、老年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等领域有很深造诣。骨髓移植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
汪延生
精选
汪延生副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去咨询
各种贫血性疾病,出血凝血性疾病和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等血液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熟悉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移植后各种并发症的处理。
查看更多血液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糖尿病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管理以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管理、运动控制、血糖监测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1、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高糖食物如糖果、甜饮料等。同时,增加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保持饮食均衡。建议少食多餐,避免过量进食导致血糖急剧上升。2、运动控制: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患者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时需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建议在运动前监测血糖,必要时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3、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是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的重要手段。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通常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通过监测血糖,患者可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同时及时咨询医生,并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4、药物治疗:患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比如二甲双胍等双胍类降糖药,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还有格列本脲等磺脲类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同时,需密切留意药物副作用,像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用药安全与疗效。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以便全面评估病情。此外,患者应积极参与糖尿病教育,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黄兆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糖尿病并发症脚烂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并发症脚烂,医学上称为糖尿病足溃疡,这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导致下肢神经和血管发生病变,进而引发足部感染、溃疡甚至坏死。该疾病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足溃疡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高血糖环境会损害神经,特别是下肢的神经,导致患者感觉减退或丧失。这使得患者难以察觉脚部的损伤、压力或感染,从而容易忽视初期的小伤口或不适。另外长期的高血糖状态还会损伤血管,导致血管狭窄、堵塞,进而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血液供应不足会使受伤部位愈合变慢,增加感染的风险。而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较为脆弱,这使得此类人群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并且感染后的愈合过程也会比正常人更长。发生感染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迅速恶化,可能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除了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免疫功能下降外,糖尿病足溃疡的形成还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例如,穿着不合适的鞋子、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等,都可能增加脚部受到压力和摩擦的风险,从而引发溃疡。此外,足部外伤、烫伤、冻伤等也可能导致糖尿病脚烂。针对糖尿病足溃疡这一并发症,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首先,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这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关键。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如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次,要定期检查足部,包括自我检查和专业医生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同时,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穿着舒适、合适的鞋子,并使用护垫等辅助工具减轻压力。若发生感染或溃疡,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妊娠糖尿病食谱三餐大全集
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合理的饮食安排至关重要。早餐建议选择燕麦粥、水煮蛋,午餐可选择糙米饭、清炒虾仁、凉拌菠菜等,晚餐可选择全麦面条清蒸鱼、清炒芦笋等。一、早餐:1、燕麦粥:燕麦是一种优质的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可增加饱腹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上升。取30克左右的燕麦片,用适量清水煮成粥,口感顺滑,营养丰富。2、水煮蛋: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一个水煮蛋能提供约7克蛋白质,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对血糖影响较小。可搭配燕麦粥一起食用,增加早餐的营养丰富度。二、午餐:1、糙米饭:糙米保留了更多的膳食纤维和营养成分,升糖指数低于精白米。用100克左右的糙米煮成2、清炒虾仁:虾仁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低。取100克新鲜虾仁,搭配西兰花、胡萝卜等蔬菜一起清炒,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增加菜品的色彩和口感。3、凉拌菠菜:菠菜富含铁元素和膳食纤维。将菠菜焯水后,加入蒜末、生抽、醋、少许盐和橄榄油凉拌,是一道美味又健康的菜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三、晚餐:1、全麦面条:全麦面条由全麦粉制作而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相较于普通面条,升糖速度更慢。煮100克左右的全麦面条,可搭配番茄、鸡肉、青菜等食材做成番茄鸡肉面。2、清蒸鱼:选择鲈鱼、鲫鱼等新鲜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有益。清蒸的烹饪方式能最大程度保留鱼的营养成分,减少油脂的摄入。3、清炒芦笋:芦笋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且含糖量低。清炒芦笋口感鲜嫩,既能为孕妇提供营养,又不会对血糖造成较大波动。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固然重要,但也需要注意营养均衡。建议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导致血糖大幅波动。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等,也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对胎儿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导致胎儿生长异常、引发胎儿窘迫、造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同时,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运动损伤。一般建议在饭后1-2小时进行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1、导致胎儿生长异常:孕晚期孕妇血糖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中,会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增生,分泌过多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从而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形成巨大儿。这会增加难产、剖宫产的几率,还可能在分娩过程中造成胎儿肩难产,导致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等产伤。2、引发胎儿窘迫:孕晚期糖尿病可使胎盘血管发生病变,管腔狭窄、血流减少,导致胎儿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同时,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代谢增加,对氧气的需求也增加,这就更容易出现缺氧的情况,引发胎儿窘迫。严重的胎儿窘迫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死亡。3、造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高血糖环境下,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可能会受到抑制。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和正常呼吸功能至关重要,其缺乏会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增加。出生后,新生儿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呻吟、发绀等症状,严重时需要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另外,要密切监测血糖,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以便及时了解血糖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仍不理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胰岛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或停药。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