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董树林 内科 主治医师
巴中体检门诊部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溶血性贫血,由于人体内免疫功能调节出现紊乱,产生自身的抗体或补体,吸附在红细胞的表面,病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是红细胞破坏的速度加快而引起的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根据症状可以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

  温抗体型

  一般温抗体型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起病比较缓慢。患者会表现为头痛和全身乏力。贫血的程度在不同的患者身上都不相同。根据统计,50%的患者出现脾脏增大,约33%患者会有黄疸和肝脏增大。有的患者起病比较急,会伴有寒战、高热、腰背痛、呕吐、腹泻等,甚至会出现休克和某些神经系统症状。温抗体型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见于女性。少数患者会伴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就是Evans综合征(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冷抗体型

  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多数会出现冷凝集素综合征,即毛细血管遇冷,红细胞发生凝集,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慢性溶血。患者的症状是手足发绀,在肢体的尖端、鼻尖、耳垂等地方表现特别明显,四肢麻木和疼痛,如果血管遇暖,症状会随之消失,这是雷诺现象。此外,患者还会出现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即患者在寒冷的环境下回出现血红蛋白尿(尿内含有游离血红蛋白而无红细胞),伴有寒冷、高热和腰酸背痛等症状。发病的时候,患者表现的身体虚弱,脸色苍白和黄疸以及轻度的肝脾脏肿大,在恢复之后,症状会全部消失。

  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般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可同糖皮质激素、达那唑、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或者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

  

2015-03-03 16:18:57浏览9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发热,呕吐,甲流怎么回事怎么办
甲流一般是指甲型流感。发热呕吐甲型流感多考虑是自身免疫力低下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饮食不当、流行性感冒等原因导致的,建议针对具体的原因来采取合适的治疗。 1、自身免疫力低下 患者出现这种症状可能是环境污染严重、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引起的,进而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在临床上通常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营养均衡,注意休息,适当锻炼。 2、饮食不当 如果日常生活中饮食不当,吃了刺激性的食物或者饮食不洁,就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疾病,进而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通常患者会出现上述不适的症状。建议患者尽快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不良的饮食结构,必要时遵医嘱服用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不适的症状。 3、流行性感冒 患有该疾病可能是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导致病毒感染引起的,还可能是与感染者共用洗漱用品等原因诱发的,会导致机体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患者通常会出现胃肠道异常的情况,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司他韦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抗病毒、退热治疗。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可能是患有急性胃肠炎等原因导致的,若患者还出现其他明显不适的症状,则需要及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腹部闷痛发热
发生腹部闷痛发热,可能是急性胃肠炎、胆结石、消化性溃疡等因素所致。 1、急性胃肠炎 如果不小心食用变质食物,变质食物内的病菌对胃肠道等人体器官产生刺激,造成胃肠道病变,引起急性胃肠炎,导致腹痛、体温升高、呕吐等症状,可以配合医生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口服溶液等药物改善症状。同时,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胆结石 如果肝脏内分泌的胆汁长期储存于胆囊内部,无法通过胆管排出到胃肠道内参与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易造成胆汁过度浓缩,诱发胆结石,导致上述不适症状。可以按医嘱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多烯磷脂酰胆碱片等药物治疗。如果胆结石体积过大,也可以通过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方法治疗。 3、消化性溃疡 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盲目使用药物、胃酸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上述因素对胃肠道内的黏膜组织产生刺激,造成胃肠道黏膜细胞受损,引起消化性溃疡,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建议配合医生使用枸橼酸铋钾片、法莫替丁胶囊等药物治疗。若出现恶性消化道溃疡,也可以通过胃大部切除术等方法。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等因素有关,需要做好腹部B超检测,采取合适方法改善症状。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