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骨髓纤维化需要做的检查

  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简称髓纤。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组织中胶原增生,其纤维组织严重地影响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髓纤又称“骨髓硬化症”、“原因不明的髓样化生”。本病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组织增生,以及主要发生在脾、其次在肝和淋巴结的髓造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幼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并有较多的泪滴状红细胞,骨髓穿刺常出现干抽,脾常明显肿大,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

  (一)血象:

  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均有轻重不等的贫血,晚期贫血严重。通常属正细胞、正色素型。贫血的原因可由于脾肿大、脾机能亢进,继发叶酸缺乏,血浆容量相对增多以及红细胞无效生成等综合因素所致。红细胞明显大小不一及畸形,有泪滴样及多染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在2%~5%.约70%的病例血片出现幼红、幼粒细胞是本病特征之一。

  白细胞计数增多,一般在1万~2万/mm3,很少超过5万/mm3,分类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也可见到中幼、晚幼粒细胞,甚至原粒和早幼粒细胞,多数在5%以下。嗜酸粒和嗜碱粒细胞也可轻度增多。

  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约1/3病例血小板可增多,个别达100万/mm3.外围血片可见大而畸形血小板,偶见巨核细胞碎片;晚期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有缺陷。

  (二)骨髓涂片及活检:

  骨髓穿刺约有1/3的病例呈现\干抽\现象。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低下,也可表现为增生性骨髓象。骨髓活检找到大量网状纤维组织,为诊断本病依据。根据骨髓中保留的造血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的程度不同,骨髓病理改变可分为三期:①早期全血细胞增生伴轻度纤维组织增生;②中期骨髓萎缩和纤维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③晚期骨髓纤维化和骨质硬化。

  (三)组织化学检查:

  约2/3的慢性病例表现为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但随病程进展逐渐降低。

  (四)脾穿刺液涂片:

  涂片显示淋巴细胞和粒、红、巨核三系细胞均增加,提示髓外造血。晚期病例脾穿刺涂片如骨髓象,脾穿刺涂片诊断价值较大但有出血危险性,必需慎重考虑,周密准备。

  (五)肝穿刺活检:

  与脾相似,有髓外造血表现,肝窦中有巨核细胞和幼稚造血细胞为其特征。

  (六)X线检查:

  约有50%的病例X线检查有典型骨质硬化表现,骨质密度不均匀性增加,伴有斑点透亮区,形成所谓毛玻璃样改变;也可见到骨质疏松,新骨形成及骨膜花边样增厚。骨质变化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脊椎、盆骨、下肢长骨、肱骨、肋骨等尤为明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部分病例也有颅骨变化。

  (七)放射性核素骨髓扫描:

  放射性胶体、52铁、111铟等能为骨内红髓、脾、肝等摄取而出现放射浓缩区。髓纤病肝、脾等髓外造血区积累大量放射核素,长骨近端等有髓纤改变的红髓则不能显示放射浓缩区。

  (八)其他:

  约半数患者C组呈三体性异常,但未见有Ph′染色体。血清尿酸、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维生素B12血液组胺均见增高。

(责任编辑:严毓芳)

2011-11-18 00:40:00浏览6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沈利萍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卵巢早衰的8大征兆
卵巢早衰一般指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临床上没有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8大征兆这种说法。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症状主要包括月经异常、生育能力下降、雌激素水平降低、自主神经失调、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皮肤变化、性欲下降等。 1、月经异常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多考虑跟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较大有关,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月经,容易出现月经量减少、月经稀发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从而使疾病得到缓解。 2、生育能力下降 患者的卵巢功能受到损伤之后,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育能力,容易出现不孕不育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促排卵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来曲唑片等。 3、雌激素水平降低 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雌激素水平降低的情况,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戊酸雌二醇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补充体内所需要的雌激素。 4、自主神经失调 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自主神经失调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进行改善。 5、骨质疏松 由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还会导致骨骼内的钙元素流失过快,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的情况,患者会出现骨痛、乏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片、葡萄糖酸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钙元素的食物,如牛奶、虾皮等。 6、心血管疾病 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血管壁会变得比较薄,容易发生破裂出血的情况,因此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比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等。 7、皮肤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内分泌会发生紊乱,可能会使皮肤失去弹性,从而出现皮肤松弛、长皱纹等情况。 8、性欲下降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容易引起阴道干涩、同房疼痛等不适症状,进而会影响正常的性生活,出现性欲下降的症状。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
陈礼全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卵巢早衰的女性如何饮食
卵巢早衰的女性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补充植物雌激素、注重高纤维饮食、补充铁质等事项。1.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优质蛋白质是构成卵巢组织的重要成分,适量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有助于卵巢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建议多食用牛奶、鸡蛋、瘦肉、鱼类及奶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2.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对于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以及保养卵巢都有积极作用。建议多吃苹果、香蕉、大枣、坚果、植物油及绿叶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3.补充植物雌激素:部分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类似雌激素的物质,如大豆异黄酮,能够模拟雌激素作用,帮助调节体内激素水平,缓解因雌激素不足导致的卵巢早衰症状。建议多食用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浆、豆干、亚麻籽、芝麻等。4.注重高纤维饮食:高纤维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从而减轻体内毒素积累对卵巢的不良影响。建议多食用全谷物,如燕麦、糙米、芹菜及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5.补充铁质:卵巢早衰患者常伴有贫血风险,因此补充铁质较为重要。铁质丰富的食物包括牛肉、猪肉等红肉。适量摄入这些食物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从而间接支持卵巢功能的恢复。除了饮食调整外,卵巢早衰的女性还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以维持内分泌平衡;坚持适当运动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保持良好心态以缓解心理压力;并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黄威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女性卵巢早衰的5大禁忌
女性卵巢早衰的5大禁忌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女性卵巢早衰应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注意个人卫生、不注意饮食、精神压力过大、滥用药物。1、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果女性长期熬夜,可能会导致睡眠不足,容易使体内激素分泌紊乱,从而诱发卵巢早衰。建议女性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2、不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女性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会导致细菌滋生,容易引起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如果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卵巢早衰。建议女性勤洗澡,勤换洗内裤,以免引起妇科疾病。3、不注意饮食如果女性长期吃垃圾食品,可能会导致体内营养不良,从而诱发卵巢早衰。建议女性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等。4、精神压力过大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精神压力过大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体内内分泌失调,从而诱发卵巢早衰。建议女性保持良好的心态。5、滥用药物如果患者平时滥用药物,可能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诱发卵巢早衰。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不可私自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身体不适。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频繁生气。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还可以帮助维持稳定的情绪。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还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男方拖延导致女方卵巢早衰怎么办
临床上一般没有男方拖延导致女方卵巢早衰的说法。女性卵巢早衰可以通过调整作息习惯、饮食调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理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1、调整作息习惯 如果患者平时经常熬夜,可能会使身体的睡眠不足,甚至也有可能会影响到激素的正常分泌,从而出现卵巢早衰的情况。建议患者调整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的熬夜。 2、饮食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多吃富含雌激素的食物,比如豆腐、豆浆等,同时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苹果、柚子等,从而为身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也可以达到改善卵巢早衰的目的。 3、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雌激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 4、手术治疗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通过上述治疗无法得到改善,还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比如卵巢移植手术等。 5、中医理疗 如果患者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还可以通过中医理疗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比如针灸、艾灸等,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 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避免频繁生气,也要避免过度紧张,否则会加重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