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怎么分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点是粒系(包括已成熟的和幼稚阶段的粒细胞)产生过多。在疾病早期,这些细胞尚具有分化的能力,且骨髓功能是正常的。本病常于数年保持稳定,最后转变为恶性程度更高的疾病。本病患者以年龄在30~40岁间居多,20岁以下者罕见。临床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分期有以下几个:

  一、慢性期

  (1)发病年龄在4岁以上童,以10~12岁较多见。男、女发病数无差异。起病缓慢。

  (2)症状:可有乏力头晕食欲减退、苍白、低热等,亦可无全身症状,只在查血时被发现。

  (3)体征:主要表现为脏器浸润,可见巨脾,肝肿大,淋巴结轻度肿大。眼底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视盘水肿

  二、加速期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和由于溶骨性损害导致骨与关节疼痛。具有下述2项者考虑已进入本期:

  (1)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和(或)骨骼疼痛。

  (2)脾脏进行性肿大。

  (3)非药物引起的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或增高。

  (4)原始粒细胞(I型+Ⅱ型)在血和(或)骨髓中>10%。

  (5)周血嗜碱粒细胞>20%

  (6)骨髓中有显著的胶原纤维增生。

  (7)出现ph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

  (8)对传统的抗慢粒药物治疗无效。

  (9)CFU-GM增殖和分化缺陷,集簇增多,集簇和集落的比值增高。

  三、急变期

  具备下述之一者可诊断为本期:此期临床症状、体征比加速期更恶化。

  (1)原始粒细胞(I型+Ⅱ型)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在外周血或骨髓中≥20%。

  (2)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

  (3)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

  (4)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责任编辑:魏思静 实习编辑:凌丽屏)

2011-09-02 05:55:00浏览9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哪些分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般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慢性期骨髓纤维化期、慢性期髓系白血病类型,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1、慢性期 慢性期通常是指慢性期白血病,是指白血病细胞在患者骨髓内大量增殖,导致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使患者出现贫血、发热、出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尼洛替尼胶囊、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 2、加速期 加速期是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情在短时间内加重,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体重减轻、脾脏增大等症状,还会出现骨骼疼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此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达沙替尼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急变期 急变期是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情在短时间内出现急剧恶化,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贫血、发热、出血等症状,还会伴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此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尼洛替尼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4、慢性期骨髓纤维化期 慢性期骨髓纤维化期是指慢性期白血病的患者,由于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会导致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使患者出现贫血、发热、出血等症状。此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尼洛替尼胶囊、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 5、慢性期髓系白血病 慢性期髓系白血病是指慢性期白血病患者,由于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使患者出现贫血、发热、出血等症状。此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伊马替尼胶囊、尼洛替尼胶囊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烤鸭等,以免加重病情。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为什么增多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增多,可能是由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合并缺铁性贫血、感染、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因导致的。1、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由于癌细胞在骨髓内大量繁殖,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引起血小板增多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尼洛替尼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2、合并缺铁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合并缺铁性贫血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缺铁性贫血是因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出现红细胞内铁缺乏而引起的贫血。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眼花、晕厥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3、感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由于白细胞数量增多,因此会导致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容易引起感染的情况发生,当感染严重时,就会导致血小板增多。患者可配合医生服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如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也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改善,如利巴韦林片、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4、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巨核细胞增生伴血小板持续增多为特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由于造血功能异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小板增多的情况。患者可配合医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5、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引起上述情况。患者可配合医生服用萘普生片、吲哚美辛胶囊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患者不能自主明确病因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