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知识

39健康网 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什么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红细胞膜有先天缺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肿大,诊断依据是血液中球形红细胞增多

  正常红细胞的形态是呈盘状且中间凹陷的,当红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时可引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就是因为红细胞呈球形,而且这种病又是遗传性的,故此得名。这种病的遗传方式是男女都可发病,每代都会有发病者,也就是所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正常红细胞的膜上有许多蛋白,它们相互盘绕,像钢筋弹簧一样维持着红细胞的盘状形态,这样红细胞表面面积较大、变形能力也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血液流经脏时,红细胞才能通过变形的方式穿越比它直径小得多的脾微循环结构。如果红细胞膜蛋白结构或功能有了缺陷,使红细胞变成了球形,由于表面积减少,变形能力减弱,而脆性随之增加,穿越脾脏毛细血管时就变得很困难,容易被脾脏破坏。红细胞破坏增多,便导致溶血性贫血。从红细胞中裂解出的大量血红蛋白分解生成一种叫“胆红素”的物质,可引起皮肤巩膜黄染,这种临床表现叫做“黄疸”。脾脏也由于红细胞在此破坏、刺激增生而越来越大,然继发肝脏肿大。由此可见,贫血、黄疸、肝大脾大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四大症状。

  多在幼儿和儿童期发病

  本病的起病年龄和病情轻重差异很大,多在幼儿和儿童期发病。如果在新生儿或1岁以内的婴儿期发病,一般病情较重。

  由于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脾脏对球形红细胞的破坏所致,因此手术切除脾脏是治疗的根本方法。但是脾脏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之一,过早切除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细菌感染,所以最好在5岁以后进脾切手术。如果患儿病情严重、不能等到5岁以后切脾,手术年龄也可适当提前,但论如何不能在1岁内手术。5岁以内切脾的患儿,应每月注射一次长效青霉素预防感染,注射时间根据切脾时的年龄而定,最少半年。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朱润芳 实习编辑:凌丽屏)

63
2011-05-05 02:08:00浏览31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